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42759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整理规划原理二复习题上学期(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y康仔城市规划原理二复习提纲(2010-2011年下学期)一、有关名词解释1. 城市化城市化(城镇化)一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 城市发展战略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期性、决定全局的谋划和规划。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发展战略是关注城市中整体和长远发展影响的问题,进行重大、全局、决定性意义的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关注内容: 1、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性、定位、定向。 2、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生态格局、交通系统。 城市发展战略,简单

2、的说,就是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其区域地位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重大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相对稳定的、决定全局的谋划。3. 城市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是在普查区内经常居住的人数。它包括常住该地而临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临时寄住的人口。 常住人口为国际上进行人口普查时常用的统计口径之一。常住人口现有常住人口暂时外出人口。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规定,常住人口不仅指常住在普查区内并登记了长住户口的人,而且还包括普查期间无户口或户口在外地而住本地1年以上的人,但不包括在本地登记为常住户口而离开本地1年以上的人。4.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3、城市规划术语标准规定,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5.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6. 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社会政治职能体现的是城市的行政管理作用;经济职能是城市主要经济部门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以外区域的作用和地位;文化职能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文化职能指城市的科学、教育职能,无形的文化职能指城市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对城市以外空间的影响力。7. 田园城市1989年由英国人霍华德

4、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每个田园城市人口限制在三万,超过了就需建设一个新的城市,实质上是城市和乡村结合体,并形成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认清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源是阶级和社会制度。8. TOD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公交导向型开发,是一种城市土地开发的模式,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TOD概念:是一种土地混合使用的社区,社区边界距离中心的公交站点和商业设施大约1/4英里,

5、适合步行交通。社区的设计、布局强调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同时客观上起到鼓励公共交通的作用。9. 有机疏散思想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书28页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

6、糟的块体,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10. 精明增长“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原则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 而建设一个“精明增长”的城市的主要原则是:

7、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 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 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 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 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 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总的来说,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11. 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

8、、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包括: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 3.分区规划12. 概念规划概念规划(Conception Plan)”是一种新的规划理念. 1从字面上讲,“概念”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原理的抽象,是从整体上对一个复杂对象的概括和把握。中国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是从90年代末提出并被迅速认同的一个新理论、新理念。2“概念规划”之“概念”,是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目标和长远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和整体策划,是对适应今后发展的新思维进行构思;或者“指用于指导整个规划方案构建与实施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认识和理念”。3对社会发展进行计划,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对重

9、大工程进行设计,都要先有立意和构思,都可称之为“概念”。“概念规划”引入城市规划领域,是对过于具象的传统规划理念的突破,是对规划编制体系的完善,对其进行具体研究和探索实践,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和重要性。13. 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特征:它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高度集中;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它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它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它高楼林立,土地利用率最高

10、。14. 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根据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的自然环境进行土地使用功能和工程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评估。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及用地的经济性评价三个方面,并采用三级分类,即I级(一类用地,适于修建)、级(二类用地,基本上可以修建)、级(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15. 城市形态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16.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是通过城市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城

11、市总体布局是在城市性质、规模、规划期内主要建设项目、有关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城市发展用地选择等技术经济依据基本明确的情况下,从城市布局现状出发,按城市发展需要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城市景观要求,在规划区范围内,对规划期内城市各项用地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是城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发展而形成的。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17. 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

12、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18.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内,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19. 郊区化(1).郊区化的概念:郊区化是指城市人口、就业岗位等从城市移出,分散到郊区的过程.它是城市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标志着城市由聚集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2)郊区化定义: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

13、劣,因而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20. 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二、简答题1.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一)城市规划区范围。(二)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三)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

14、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七)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八)近期建设规划。包括

15、: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2.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 planning outline)是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颁布)第29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显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是城市建设战略性的规划构想。在规划纲要阶段,除了研究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