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41965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业资料】-必读: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塑造成功整理人落叶时间2011-4-15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青岛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重点推进,促进旅游产业要素和谐发展和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保证旅游特色经济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二、总体发展目标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要求,突出“山、海、城”特色,全面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为主向度假观光型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由游客数量增长型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旅游环境和旅游质量达到国

2、际一流水平,旅游业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青岛市成为旅游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知名度高的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三、主要经济指标(一) 2008 年指标以 2005 年为基期,到2008 年,当年接待海外游客100 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 7 亿美元,年均增长19;接待国内游客3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7;国内旅游收入390亿元,年均增长21%;旅游总收入450 亿元,年均增长21。(二) 2010 年指标以 2005 年为基期 , 到 2010 年,当年接待海外游客130 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 9 亿美元,年均增长17;接待国内游客3515

3、万人次,年均增长7.5 ,国内旅游收入512亿元,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580 亿元,年均增长18。第二章规划发展指导原则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市场机制、整体宣传营销方面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参与的大旅游格局,提升产业素质,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二、特色、质量、效益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青岛特色,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完善散客服务体系,突出重点、科学组织国内外客源市场营销,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拉长旅游消费链,增加旅游经济效益。三、国际化原则坚持“大力发展入境

4、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旅游环境、服务质量与国际接轨,努力使青岛成为国际旅游链条中的重要节点。四、和谐发展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严格保护、依法管理、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旅游资源,保证旅游特色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旅游重点开发格局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以海滨风光、崂山名胜、历史名城、休闲度假为主题,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坚持高起点、高品位、有特色、出精品,使我市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旅游城市

5、形象和特色更加突出。以沿海海滨带为主体,以滨海城市组团、旅游景区、度假区为重点,延伸辐射陆域纵深和近岸海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构成“一线、两翼为重点,城、海、山、陆联系互动”的总体发展格局。一线:即滨海公路沿线, 是青岛旅游业主要的发展空间和产业集聚带。依托青岛滨海公路,旅游开发由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海滨带向胶州湾及东西两翼延伸扩展,建设一流的滨海旅游带。两翼: 即胶州湾东西两翼滨海地区。是青岛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可进入性和资源品位特色突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具备近期开发的条件,是青岛旅游开发的重点和主体。东翼自青岛主城区至即墨市与烟台市交界处,包括青岛主城区、崂山风景区、即

6、墨市滨海及相邻陆域旅游区。西翼自黄岛区至胶南市琅琊台以西的胶南市与日照市交界处, 由东向西沿西部辅城海岸带、凤凰岛度假区、胶南沿海及相邻陆域旅游区。按照上述总体发展格局,重点规划建设以下旅游区:一、青岛城市旅游区(一)城区滨海旅游区本区范围为团岛至浮山湾,自西向东由欧陆建筑风貌特色的老城区、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及海滨风光带构成。老城区以教堂文化广场和汇泉广场为中心,以城、海、山风貌和欧陆建筑文化风情为背景,以海滨休闲、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休闲购物、海上旅游为主要特色;新城区以五四广场和浮山湾国际帆船中心为中心,以现代城市风貌为背景,以奥运帆船运动、国际邮轮、现代城市风光、休闲购物、海上旅游为主要特

7、色。团岛湾景区:完善海上旅游设施,引导海上游船升级换代,发展青岛近海海上旅游,开辟至竹岔岛、灵山岛和琅琊台的旅游航线;保护团岛炮台、灯塔、雾笛等遗址,远期规划建设胶州湾海峡公园。欧陆建筑风情文化旅游区:对中山路社区的老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天主教堂旅游文化广场发展成为老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将圣心修道院旧址改造成欧式旅馆,以教堂文化广场为中心,布局开发欧陆风情旅游文化休闲街区,建设酒吧、餐馆、咖啡馆、画廊等休闲场所;对四方路、海泊路、潍县路、博山路、易州路等百年老街的大型里院进行保护性开发, 形成不同风格和主题的露天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集市和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组成的特色旅游休闲区;在附近的特色街区

8、发展欧陆建筑群博览区:沂水路(欧陆公共建筑)、广西路(欧陆商业建筑)、河南路(金融建筑群);与小港湾改造和大港湾邮轮码头建设形成联系和互动。青岛湾景区:在莱阳路以西的陆域和青岛湾水域, 重点规划改造扩建中国海军博物馆、 青岛湾旅游码头;观象山天文科学公园,拆除基督教堂前遮挡观海视线通廊的办公楼,对基督教堂周边环境进行整治,调整树种结构,增加观赏性强的植物,增加基督教堂周边的通透度,丰富景观效果。汇泉湾景区:将汇泉广场发展成老城区沿海的旅游集散中心,恢复汇泉角炮台遗址公园;在中航校旧址建设帆船训练基地和帆船俱乐部,在汇泉湾开展市民和游客参与性帆船训练和体验活动;对小鱼山区域的重点名人故居加以串联

9、与整合,增强其旅游文化内涵与休闲功能,形成欧陆风情建筑群和中国新文化运动名人故居为特色的旅游街区,利用老房子开设咖啡屋、茶室、书屋、文学沙龙等设施。太平山景区:整合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榉林公园、电视观光塔等资源,规划建设太平山中央公园;整体规划青岛山公园,优化美化环境,完善步行道和旅游服务设施,形成炮台遗址和山林观光为特色的城市山林公园。八大关及太平角景区:拆除违法建筑,分级保护历史建筑,进行庭院和公共绿地绿化、美化,减少机动车流量;保留第二海水浴场三十年代建设的木板房更衣室,利用八大关和太平角的部分老房子开设咖啡室、酒吧、小旅馆,增强都市度假休闲功能;突出海誓山盟主题,将八大关和太平角

10、的部分别墅庭院改造为蜜月别墅,发展新婚蜜月旅游;在第三海水浴场南部岬角处建设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在培养专业运动员的同时,开展市民和游客参与性帆船训练和体验活动。浮山湾景区:作为“帆船之都”的核心区,东部新城区的旅游中心,结合奥运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常年对市民和游客开放的旅游项目、商业设施、游客中心和大型停车场;在南港池建设国际豪华邮轮专用泊位和候船大厅、登轮桥,逐步发展成为亚洲重要的国际邮轮港口,形成帆船、邮轮、水上运动和休闲观光中心。在奥运会后继续举行大型国际海上运动竞赛项目,开展市民和游客参与性、体验性相结合的海上体育运动项目,与国际邮轮公司积极接触和合作,使我市成为西太平洋重要的邮轮港口城市

11、。老龙湾景区:加快银海大世界游艇码头的后续建设,拓展其海上交通、岛屿旅游、游艇旅游、帆船帆板比赛与培训等旅游功能,取得专业性游艇俱乐部规划、建设和运作经验。(二)城区纵深旅游区:港口旅游商贸区:青岛港六号码头与现作业港区分离,发展成为专用的国际邮轮码头和国际客运中心。港口周边社区进行统一规划改造,美化环境、完善设施、发展交通集散功能和休闲、餐饮、酒吧、咖啡馆等综合性商业服务设施,使之成为以国际邮轮为中心的综合性旅游商贸区;依托小港湾改造项目发展海上旅游、特色餐饮、商贸、休闲娱乐活动。大枣园民俗文化旅游区:保护大枣园牌坊和历史街道格局, 建设清康熙年间建筑民俗风貌一条街、 大枣园文化广场、仿清民

12、俗街、王家祠堂、王懿纪念馆等,发展民俗特色文化旅游。海云庵民俗文化旅游区:以民俗文化和传统工业历史为特色,扩大“海云庵糖球会”的品牌效应,建设青岛民俗博物馆、青岛历史风情建筑为特色的民俗特色街区,形成特色书画、古董、餐饮、休闲旅游特色民俗文化街区;保留四方机车车辆厂部分车间和厂区铁路,建设四方机车博物馆、青岛纺织博物馆,发展纺织、机车等青岛传统工业旅游。北岭山休闲旅游区:加快北岭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钓鱼场、植物园、动物乐园等休闲娱乐设施,利用青岛葡萄酒厂、大洋食品公司的闲置场地和厂房,建设葡萄酒博物馆、休闲酒吧等项目,依托麦德龙超市和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发展特色餐饮和文化休闲,形成以北岭山为中心

13、向周边辐射的休闲娱乐旅游区。二、崂山风景名胜区修编崂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山海风光、道教文化、生态民俗为主题,坚持生态型、高品位、出精品,形成以巨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发展的新格局;全面优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整合山林生态、植被和风貌;进一步完善景区道路设施,修复开放一批文物景点,进一步开发道教文化资源;开展崂山特色旅游文化活动,从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上提升崂山旅游的品位。巨峰游览区:恢复铁瓦殿、玉清宫道教宫观遗址,整修森林公司旧址,介绍崂山人工植树的历史和主要树种,完善休憩观光设施。太清游览区:整修太清宫周边环境,开展道教音乐、武术、道场等艺术表演活动,开发道教素斋餐饮;规划建设至八仙墩、

14、崂山头景区的旅游步行道。依托太清宫湾旅游码头,发展崂山周边沿海和至海岛、度假区的旅游航线。上清游览区:保护自然植被和景观,整修至太清宫环山步行道沿线景观,增加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吸引分流太清景区游客;对明霞洞景区进行规划,重修斗母宫等道教建筑,拓展游人休憩、观海空间。北九水游览区:突出深山幽谷、高峡鸣泉、峰回路转的特色,逐步拆除区内过多的餐饮、住宿和经营性建筑,严格保护城市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崂山抗日游击队烈士纪念舫,恢复抗日烈士纪念石刻,增加景区的现代历史文化含量。华楼游览区:完善景区入口环境、停车设施和游览服务设施,在严格保护城市水源地的前提下,建设与崂山水库南岸串联的环保旅游通道。棋盘石游览区:规划开发关帝庙景区,建设至关帝庙的旅游步行道,修复关帝庙宗教建筑群和主殿的清代壁画,形成本区的特色景点,在渔码头附近建设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登瀛游览区:严格保护河道和山体、植被,严禁开山采石,保护环境 , 开发建设大河东森林公园,保护德国刻石及王子泉景观,恢复三元宫道教文化遗址;建设完善大河东停车场、游客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客运中心的崂山旅游服务基地功能,全面提升崂山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流清游览区: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建设控制区,控制建筑物风格、层高、色彩和容积率,增大绿化率,保护沙滩、护岸林带和水环境,防治污染,适当建设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