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中文系 0503 班 05010316 王悦内容摘要 :小说《青春之歌》是以“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爆发这一段历 史时期为背景,以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坎坷曲折道路为主要线索来歌颂党领导下的革命斗 争运动的.作者通过细密的观察、细致入微的表现生活艺术地反映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 北平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通过多种途径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 从而歌颂了一大批优秀的共 产党人和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关键词:观察的细密、表现生活的细致入微、多种途径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情节结构着 眼于主人公的成长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笔名杨君默、杨默、小慧曾担任中国作 协理事、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等职1958 年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 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杨沫的作 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 方欲晓》、《芳菲之歌》、《英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散文集《自白—— 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青春之歌》是杨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 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林道静是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 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杨守村 小学投亲不遇 ,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之 下她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 , 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 ,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 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 动.当遇到共产党我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 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初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的余永泽,投身 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 产阶级革命战士.小说《青春之歌》通过各具一定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活动构成的较为曲折的 艺术情节,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语言和耐人寻味的种种艺术手段,将作者的创作立意完美地 展示出来.其艺术特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一、 观察的细密与表现生活的细致入微《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作者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细腻 , 特别是在妇女形 象的塑上,对她们的言行举止、内心活动 ,刻画尤为细致、生动。
在表现林道静初次接受散 发秘密宣传品任务,接过盛放革命传单的手提包时,小说这样写道:“道静小心翼翼地接过那 个半旧的古铜色的小提包;好像母亲接抱自己初生的婴儿片刻间,她的心头充溢着一种幸 福的、欢乐的感情 ,这感情是怎样激越和有力,竟使得她忘掉了刚才的紧张,紧紧把提包搂 抱在怀里,眼睛燃烧似的瞅着卢嘉川……”,当她携带宣传品走上街头时,作者又细腻的写 道:“她像在等待什么,又像在窥伺什么她手里提着一个华丽的手提包,穿过一个胡同又 一个胡同当她听到似乎有脚步声或者什么声音的时候,她就停了下来,把苗条的轻捷的身 子紧贴在墙边,侧着耳朵屏住了呼吸她谛听着,在黑夜里闪闪发光的大眼睛睁得大大的, 心里却忍不住激烈的狂跳着——她几乎都听到了砰砰的跳跃声但是当她听了一会,并未听 到有人走来的时候 ,她就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地笑了贴第一张的时候,她的手不住地啰嗦 , 腿也在发软”、“在这黑暗的深夜里只有她一个人孤单、恐怖……贴了几张 ,胡乱地向几 家住户的门口塞了几张,她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匆匆地跑了回来躺在床上,她好像瘫了似的不能动弹”这里,作品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下既紧张、焦急、胆怯,又要坚持锻炼,严肃对 待党组织交与的任务的心情跃然纸上。
又如王晓燕受了叛徒、内奸戴愉的挑拨和欺骗,对林道静进行了种种诬蔑以后,这两个 从小就有浓厚情谊的好友的一次相见,也写得相当细致生动,富于表现力尽管王晓燕和 戴愉的关系使道静懊恼,但是多年的友情和对于晓燕的信任,使她依然深切地关心她、想念她 当她踏上晓燕房间的台阶时,心里还在热切地期待着一场欢畅的叙谈和真挚的友情的慰藉” 作者首先着力渲染了相遇前女主人公满怀希望的心情,但接着笔峰一转,却这样写道:“晓燕 正埋头在桌上写东西,一见道静走进屋来,好像见了什么妖怪似地陡然一惊 ,接着立刻满脸 通红她头也不抬,冷淡地好像对陌生人讲话一样".“道静按捺不住自己的惊讶和恼火,轻 轻走到晓燕身边,拉住了她的手”,“想不到晓燕把手一抽,把头一扭竟不理她.道静的脸都 气白了,声音都发抖了"“, 晓燕坐在桌边仍又写起她的东西,并不搭腔道静只得怔在她旁边, 小屋里是一阵难耐的沉寂” ,当道静打破沉寂,直截了当提出:“是不是听了什么人的挑拨 “时,”晓燕慢慢抬起头来直视着道静从那双悲伤的黑色的圆眼睛里,道静看出了它是怎 样被痛苦和恐惧缠绕着 . 终于又从这双善良的圆眼睛里籁籁地滚下了大粒的泪珠——王晓燕 坐在桌旁捂着脸哭了".这具体入微的笔墨,虽然着眼于描叙人物的外部动作却让两位少女矛 盾交织,思绪成千的内心世界生动具体地跃入人们的眼帘,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表现生活。
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也表现在对其他人物的内心刻画上 .比如关于余永泽和林道静在 北戴河的初恋,特别是余永泽告别返京时的那一场面,就展示地相当地出色余永泽望着道 静悒悒愁闷的眼睛,望着秋风中她那微微拂动着的浓密的短发,情不自禁地感到了一阵心 跳……可是,他犹豫着 , 怕说得不好反而坏了事于是他忐忑不安,望着道静朴素的白衣, 心里在像燃烧似的呆想着……”,“道静扭过脸来,发现余永泽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又灼热地望 着自己,她突然也感到了一阵激烈的心跳,于是赶快蹲下身去摘起路旁的一朵小野花”,“余 永泽怕道静生气,温存地看着她的眼睛,……‘好一匹难驯驭的小马!’余永泽心里暗暗说 着,嘴里却不敢再多话.”这里,女主人公初恋时羞涩的表情举止,以及余永泽的胆小谨慎, 担心说多了,说错了会“坏了事”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所以,《青春 之歌》的心理描写是颇具特色的二、 通过多种途径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作者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作品人物的独特 思想言行途径与手段之一是通过不同人物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显示各个人物的不同 心理特征打开小说的第一章,人们就看到“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这“浑身上 下全是白”的林道静,携带了各式各样的乐器在火车上引起同车人的惊讶,成了人们闲谈资 料的情景.这是一件很小的事,然而作者却通过两个旅客的不同反映,生动地展示了一名“洋 学生”和一名商人的不同内心世界。
洋学生"和他的同伴悄悄地说:“这小密斯失恋啦?”而 身旁的胖商人却热衷于另一方面他煞有介事地计算起这堆乐器“至少也得值个十块二十块洋 钱”,说着竟凑近了身旁的“洋学生”,“挤眉弄眼地瞟着乐器和女学生”,说什么“这小妞带 点子这个干么呀?卖唱的?……”仅仅是简洁的几笔,就把两个人的不同趣味、不同爱好、 不同见解、不同心理状态勾勒出来了.虽然这些人是作品中的小人物,但作者并不轻易放过, 而在描述女主人公寻找表兄的旅途情景的同时,插上一笔,毫不费力地展示出社会各阶层人 物的精神面貌又如老贫农魏老三来到余永泽、林道静的住处求援时 ,作者也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余永泽 和女主人公的不同精神世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当又冷又饥的老汉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余 永泽眼前时,最初是“挡住了门槛”,接着是“把手一挥,让到屋里”,冷冷地朝林道静努一努 嘴,说了声“这是家里的老佃户 ",而林道静在同一场合的态度却大不相同,“连忙找个凳子让老头靠火炉坐下",并要老汉一块吃饭,可是最后的“吃”字还没有出口,余永泽早在一 旁“使了个眼色”反对老汉在林道静的招呼下吃了烧饼,并聊起了家常 ,当老汉谈起痛苦 境遇忍不住心酸掉泪时 , 林道静赶忙递上了毛巾,然而“没等送到老头手里,余永泽却轻轻 夺了过去”。
人们读到这里,林道静对待劳动人民的感情态度异常鲜明地在眼前展示,而余永 泽的卑微内心却仿佛令人嗅到一股铜臭.作者不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显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且也善于将爱憎分明的人物 肖像描绘同人物内心世界的生动揭示紧紧融为一体,让读者既熟悉人物的语言,又熟悉人物 的模样,熟悉人物的神情、姿态;让读者既洞察人物性格的内在特征,又从人物的外部表情 更深一层地领略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在大地主兼乡绅的杨庄小学的校长余敬唐出场时,再三重复地对他未说话先“弯腰 "以及“黄瘦的窄脸"、“眨动着眼皮"作突出的描绘由于作者同时无情地揭示了他那满腹的 鬼胎,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所勾勒的这几笔,更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憎恶之感同样地, 作者对于戴愉这可耻的叛徒、内奸,一再地对那“饱鼓鼓的金鱼眼睛"作夸张的描绘,也不 是闲笔.当戴愉盛气凌人地对待别人时,当他可耻地投敌并残害革命者时,作者的爱憎分明, 使她从人物和各个方面以及容貌刻画来加深读者对戴愉的憎恶戴愉“饱鼓鼓的金鱼眼睛” 之所以能在作者笔下发挥威力,这是和小说所支付的提示其卑鄙内心的笔墨是分不开的小说在人物肖像方面不只作静止的描绘,随着人物思想面貌的变化,随着作品情节的发 展,对人物的肖像描绘也有一定的变化.同样是余水泽的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当他在个 人主义泥坑里还没有深陷时,当他还能给林道静一些善意的支援时,在林道静的眼里,这双 眼睛“虽然不大,却亮亮的显着灵活的聪慧”,当他在海边及时救起跳海自杀的林道静时 , 他那“亮亮的小眼睛”里闪出的却是“焦灼”的“亮光”。
作者还比较注意通过客观景物的拒绝,来渲染、烘托在特定情境下作品人物的万千思绪, 加深读者对人物内心奥秘的了解比如在表现林道静初次散发、张贴革命传单时,为了展示女主人公深夜单身战斗在街头 巷尾的“孤单、恐怖”之感,作者特意渲染了“大地已经沉睡除了微风轻轻的,阵阵的吹 着,除了偶然一声两声狗的吠叫,冷落的街道寂然无声”以及“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 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的景色在表现林道静借故灯红酒绿的“北京 饭店”,摆脱白莉苹的所设置的桃色圈套时,小说又浓墨描写了饭店门外“银灰色的天空缀 着满天星斗,一阵凉风迎面吹来”,以及在此景此境下“她陡地觉得世界变大了,心里豁亮了 外面的空气是多么清新、凉爽而自由”的独特感受,这些都有力地发挥了以景托人、借景传 情的作用作为展示人物思想成长的手段之一,《青春之歌》还注意以作品人物自我回顾或抒发现 实感受的形式,对其思想善进行适当的剖析比如关于作品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软弱、缠绵”、“对革命不实际的幻想、狂热和个人 英雄主义的思想意识”等缺点①,主要是通过人物本身思想性格的发展,通过她不断地向新的 征途迈进的行动,通过所描写的生活本身进行否定的。
比如林道静参加除夕大学生聚会后, “回到自己冷清的小屋里”,“倒在床上”,“想着这一夜的情景,想着各卢嘉川的许多谈话 "的这一段追忆,便以“寻找祖国的出路”,“把个人的命运和广大群众的命运联结在一起”, “过真正的生活"的认识,批判了过去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只寻求“个人出路”,过着 “像个糊涂虫”一般的生活的错误.在叙事性的作品中,一般有一定的直接剖析作品人物心理活动的笔墨,作为刻画人物的 一种手法,这是不足为奇的《青春之歌》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些篇章片断总是同展示人物的 言行举止,同以景物、肖像描绘展开人物精神世界的笔墨交织在一起,因而,显得比较自然, 使作品的一些主要人物基本达到了血肉丰满的要求,能给人们留下鲜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