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39544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班科学汽车教案20篇正文(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惯性一、设计思路:“老师,我把溜溜球甩出去为什么它会回到我的手上?”“汽车突然刹车,我的身体为什么总是向前倾?”生活中惯性无处不在,人们运用惯性的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娱乐玩具:过山车、蹦床、秋千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汽车”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大

2、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惯性二、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5、体验游戏的快乐。三、活动准备: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四、活动过程:1、感受惯性:全体

3、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2、发现惯性。活动反思: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一直遵循三中原则:一、观察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小环节渗透科学教育。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4、通过提供幼儿操作练习的丰富、开放性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身边的小玩具,有积木、饮料瓶盖、硬纸片、雪花片、鸡蛋壳、呼啦圈等等,让幼儿在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方面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用自由交流和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描绘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但是在交流中,我只是一味的问幼儿你是怎么把它转动起来的,却忽视了该物体转动的有趣现象,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自由操作材料的环节,我说的太多,孩子们玩的时间太短,让他们探索的不够,还有在活动中我的语言不够简洁,显得啰嗦。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转动经验拓展不够。在“身体转动”的环节,通过小结幼儿操作材料转动的方

5、法,最后介绍呼啦圈,引出了身体的转动,这个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能转动,如:眼睛、头、肩、手腕、胯等等,都说的很好,我出示了儿童身体图,在幼儿找到的部位贴上字卡,认识汉字,还准备了轻音乐带着幼儿转动这些部位,我原本以为这是我这个活动的亮点,但在专家评课的时候,却说我的内容太多,可以删掉这一部分,在最后让幼儿观看光碟的环节应该再细一点,引导幼儿多说,并用完整的话表达。课后好好的反思了这次活动,真的是内容有点多,如果我再次开展此活动,身体的转动可以在第二课时开展,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2)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我是小司机含反思活动目标1.愿意跟着教师一起玩“汽车开回家”“贴车牌”的游

6、戏。2.在贴完车牌以后,能用语言表达比较后的结果“车牌多”“车牌少”“车牌和车一样多”。3.感知体验“车与车位”“车与车牌”的一一对应。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增强幼儿对车类的兴趣和感知,了解和分析幼儿关于一一对应的经验。材料准备汽车头饰每人一个,圈,汽车、车牌图片。活动重点感知体验车与车位,车与车牌的一一对应。活动难点能用语言表达比较后的结果。活动过程(一)扮成小司机,引出游戏,初步感知、理解一一对应师:你们喜欢汽车吗?见过哪些汽车?每辆车上都有什么?(出示汽车头饰)师:今天我们把自己变成小司机好

7、吗?我这里有许多汽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戴在头上,一个小朋友只能戴一个。师:现在互相看一看,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辆汽车?小结:老师这里的汽车没有了,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辆。汽车和小朋友是一样多的。(二)在游戏“汽车开回家”的情境中,感知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或是一样多(集体游戏)师:现在请小司机把汽车开回家,看看哪里是你们的家。(圈就是你们的家)等会我说“我是快乐的小司机,开着汽车做游戏,嘀嘀嘀,汽车宝宝回家了,一个宝宝一个家,回家喽”每辆汽车都要快快回到自己的家,每个家只能待一辆车。1.第一遍玩游戏,感知一样多。小结:一辆汽车一个车位,所以大家都找到了车位。2.第二遍玩游戏,感知车位

8、多了。师:每个汽车宝宝都找到了家,好像多了什么?小结:车位多了一个。3.第三遍玩游戏,感知车位少了。师:为什么这个汽车没有车位?小结:车位少了一个。(三)在“贴车牌”游戏中,再次感知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或是一样多,并引导幼儿进行表达(个别操作)师:游戏玩累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老师这里有很多车,可是他们没有车牌,没有车牌可不行,现在请小朋友来帮忙。师:请小朋友取一个车牌贴在自己的车上,记住:每辆车只能贴一个车牌。师:汽车和车牌一样多吗?引导幼儿说出多一个车牌,少一个车牌或是一样多。小结:原来多了车牌少了车牌都不行,只有车牌和车一样多才能一个车牌贴一辆车。(四)送汽车回家,再次验证幼儿对

9、于一一对应概念的运用师:这么多的汽车,我要把它运到汽车公司,请把你的汽车贴在一节车厢里。记住每节车厢只能放一辆车。(五)活动延伸游戏“找椅子”。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始终置身于游戏的海洋之中,开始环节戴头饰的设计也暗藏“玄机”,渗透一一对应的知识。游戏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有趣,幼儿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环节二是集体游戏让幼儿感知什么东西多了什么东西少了还是一样多。环节三是让幼儿进行个别操作,每个幼儿都体验感受这种关系变化,整个游戏过程渗透集体游戏个别游戏巩固,符合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的原则。教具的创设充分满足每个幼儿的要求,让幼儿通过感官感知、理解数学。(3)大班科学教案灯泡含反思设计思

10、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

11、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活动目标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

12、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2.物质准备:(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

13、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活动过程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A)两个人一

14、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

15、灯泡就亮了。(4)帮小兔家接电线。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1.设置问题情景: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