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焊接检验标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37672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铅焊接检验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无铅焊接检验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无铅焊接检验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无铅焊接检验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铅焊接检验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铅焊接检验标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铅焊接允收规范有关PCBA焊接的各种允收规格,以IPC-A-610“电路板组装品质允收度”为最具权威性的国际规范,此610在2000年的C版是将焊接编在第六章,而2005年2月全新的610的D版则将提前到了第5章,由于无铅(LF)焊接即将到来,而其允收规格在整体上变动将不在少数,其详情如何早已被业者所密切注意,极欲深入了解以便及早应付。然而610D全册是涉及整体电子组装的总括性规格,通盘了解并非本文之目的 。以下将专对焊接部分以简明易懂的文字加以说明。并分析其等更改内容的原委。一、总论1.1新工法的出现首先在第五章前言中(原标记5),将C版原列的四种焊接方法之外,D版又增加了第5种代替焊接的

2、全新PTH塞印锡膏的施工方法,其各种焊法分别为:原有者烙铁焊接Solder Irons电阻发热式焊接 Resistance Solder Appatatus波焊或拖焊Inruction Wave or Drag Soldering(注:原文指电磁感应产生电流而发热之波焊而言)熔焊Reflow Soldering(注:原文是指将原始焊料熔融所得圆粒锡粉所再制成的锡膏,再一次加热熔融流动而完成SMT的焊接而言,japan称为回焊,台湾业者则直接引用为中文名词,大陆欲另译为再流焊,两者均性字面上的直译。事实上Reflow应是指锡膏中锡粒在高温中的熔融与贴焊之动作,故译为“熔焊”才是更贴切的译词)新加

3、者:插入式熔焊(Intrusive Soldering)。诠译无铅(LF)波焊的焊料以锡铜(SC;Sn99.3%、Cu0.7%,mp为227OC与锡银铜(SAC;Sn96.5%、Ag3.0%、Cu0.5%,mp为217OC)二者为主流,其等平均操作温度均尽量不敢设得太高(SC为270OC,SAC为260OC),才便搭配Reflow焊接等至少前后两次之强热操作,减少许多零组件与某些板材痛苦的双重煎熬,以便将操作降到最低。凡是板面少数还必须执行PTH的插孔波焊者,似可改为通孔中先印入无铅锡膏,然后再将引脚挤入,于是只要经过一熔焊后,即可将贴脚与插脚同时焊牢,不过此种全新尝试,目前还在逐渐发展中。1

4、.2 接触角之后在前言中的未尾新增四段文字,又将接触角(contact Angle)的示意图由后移前来到P.5-1中(C版原在P.6-3)。并明文指出无论焊料与焊垫间,或焊料与引脚间所形成的接触角,均不可超过90O(另在D版P.5-3中附有彩色之示意图)。1.3无铅焊接的图面标示前言中新增者,还对无铅焊点外观目检规格加以说明,并与锡铅者有所不同(事实上放松频多)。为了减少争议起见,D版中特别 附列多张彩色图样做为对比,且在右下角分别加贴黑底红圈与白字之无铅标记 以示区别。而且不定期以两则黑点单列之条文,明白指出无铅焊点的特征(实际上就是的缺点),其他品质则与有铅之允收规格相同。两则条文如下:表

5、面粗糙(颗粒状或灰暗)Surface roughness(grainy or dull)接触角变大(Greater Wetting contact angles二、无铅焊点表面粗糙2.1外观与接触角在D版5.1节中叙述对三级板类(Class1.2.3)就些二参数其均可允收(Acceptable)之各文字如下:第一则黑点的文字中,说明无铅焊料若焊后冷却较慢(例20-30/sec)时,则其焊点外观将呈现灰暗与微裂,有如橘子皮般的颗粒外观,且明白指出此为正常现象,并可加以允收。第二黑点则指明接触角不可超过900(见前图1)。第三黑点更进一步说明,凡当焊料已爬行到焊垫边缘或到过绿漆边界时,冷却后若焊体

6、接触角大于900且呈现凸出者,只能说是第二则的例外,对于三级板类均可加以允收:另在本5-1节之后,更附有22张彩色图片(Fig5-4到5-25),做为有铅与无铅的目视对比,以及无铅(SAC)焊点的目视允收标准。2.2橘子状颗粒外观的诠释无铅焊料之主流者锡银铜SAC305或405,此等三元合金在热熔或冷固之过程中,很难达到共晶共熔组成(Eutectic Composition)的理想状态。一般熔焊操作的温时曲线(Profile),其峰温(Peak Temp)熔焊区段的升温与降温,保持正常情况时(30C/sec),则降温中SAC焊料中占最多量的锡(96.5% by wt),会率先自得冷却(m.p2

7、320C)而成为枝晶(Dendrite)之棒状突出物,其余仍处于液状的共晶(2170C)部份,且将随后冷却面成为较平滑的区间部分。因而总体外观上将出现许多颗粒状的突起,微切片中亦可清楚见到纯锡枝晶均匀分布的现象。而且另外形成Ag3Sn白色板条状(platelet)的IMC也是有目共睹。事实上结构中颗粒状的纯锡枝晶对强度与可靠度的负面影响不大,反而是共晶区的微裂与Ag3Sn的IMC,却是老化中开裂的起源三、无铅焊点出现异常(Anomalies)时的允收规格3.1各种焊垫外缘其直立侧壁或引脚之截断面,未能沾锡且露铜者均可允收(见D版5.2.1)3.2垫面或引脚凡因皮膜破损或刮伤而未能沾锡,以致曝露

8、底金属者,只要面积尚未10%者,均可允收(见D版5.2.1)3.3镀通孔(PTH)插脚波焊焊后发生吹孔(Blow Hole),或SMT贴焊点呈现见底的针孔(Pinhole),或外表之凹陷者,只要焊点尚能符合其他品质要求,则Class1可允收。但Class2与3却须视之为“制程警讯”(Process Indicator)。读者请注意,从品管与改善之原则看来,发生制程警讯时,客户方面必须见到改善方案与执行决心后,才能对现品考虑允收,是故“制程警讯”反而成了更为严肃的整体性问题(见D版5.2.2)3.4锡膏熔焊后所得之焊点。若其原始焊膏中锡粒尚可清楚辨识,而并未完成熔融愈合者,则(LF)三级板类均将

9、视为缺点(见D版5.2.3)诠释通常锡膏中之锡粒表面都可能会生长,会生长一层薄薄的氧化物,此薄层氧化物从好的方面讲,是可用以防圆粒彼此间的相互熔合(Cold weld),坏的方面是当热量不足时将无法顺利愈合成为整体。3.5焊点发生不沾锡与缩锡等不良 凡无铅焊点出现不沾锡(Non-wetting)与缩锡(Dewiitting)等不良,而又未能达到品质要求者,均视为缺点而不建议允收。D板虽然已附列了7张图片,但欲表达了理念却相当含湖不清,必然会引发不同立场之间的无穷争议(见D版5.2.4及5.2.5),此时微切片对IMC的观察将大有帮助,缩锡处几乎都不会长出IMC来。3.6发生锡球(Solder

10、Balls)或锡碎焊后出现此等不良现象,且已违反了(减少了)电性上起码应有的绝缘空距(Electrical Clearance)者,对无铅焊锡当然还是缺点(见D版5.2.6.1所已附列下图8之二图)3.7波焊发生锡桥(Bridging)锡网与溅锡(Solder Webbing /Splashes)当无铅波焊焊点发生此等不良时,主要原因就是焊料熔点升高,导致粘滞度太大流动性不足,拖泥带水之下进而造成搭桥挂网等严重异常,三组板类仍均视为缺点(见D版5.2.6.2及5.2.6.3所附列下图中之四图)液态无铅焊料流动性不足的诠释:若将焊接峰温(Peak Temp)针对焊料熔点(m.p.)所高出的温度落

11、差(T),解释成为“火力”或流动性(Flow or Fluidity)时,对锡铅熔焊而言其火力平均为40OC,锡铅波焊平均可达67OC。但由于无铅焊料(SAC或SC)的熔点已较锡铅上升了34OC或44OC,为了防止零组件与板材被强热所烫伤起见,只好将无铅熔焊与波焊的火力减弱为28OC与48OC。如此一来在火力不旺流动性变慢以致黏滞度增大下,当然就容易发生搭桥短路的诸多缺点了。而且无铅波焊之锡池中,一旦铜污染量超过0.1%by wt 时,则池中焊料的m.p.还将上升3OC。在不敢相对拉高峰温下,无铅焊接所需的火力当然就更为不足。此种液料动作之迟滞难免会发生拖泥带水的现象,于是各种狼狈不堪的锡桥锡

12、网,等诸多不够干净利落的严重缺点,也都一一现形。在无法除铜下只好添加纯锡对铜污染予以稀释。无铅波焊的焊温已高达265-270OC,对PCB板面上的各种铜件(Copper Feature)伤害极大。由于其熔(溶)铅(Dissolution)速率加快与铜污染增多下,造成熔点上升流性而更加变慢下,不但板面遍布破碎残锡外,而且焊点与锡池中所多的铜份,还会生成Cu6Sn5的针状结晶IMC(IMC即intermatallic Compound,此物本身具金属性,故材料界称之为介金属。不过也因写得出分子式,让化工界却另称为介面合金共化物)。此种异物经由马达的扬波带出后,每每使得板面呈现荆棘满地与遍布针状结晶

13、的惨景,其后续还会引发更多的灾难。看样子无铅波焊快要走到了尽头,害在玩不下去了。japan焊料供应商NS公司曾在SC中另加少量的镍(0.07%by wt,已有专利),宣称可以解决问题。然而想要回到有铅波焊好么良好的境界,并还能够维持长泰久安的局面者,想必还不是那么容易。3.8扰焊(Disturbed Solder)与SMT焊点开裂(Fractured Solder)当焊料已不再是共晶共熔之组成者(Eutectic Composition),则热熔与冷凝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浆态(Pasty range)。此种固相与液相并存的状态,事实上相当不稳定,一旦自动输送中受到振动抖动等外力干扰时,不但局部焊料

14、(指纯锡部分)会快速凝固形成骨状枝晶(indrite),或者出现应力条纹(Stress Lines)等明显外观;其表面有如于筋曝露血管突起之形貌者,特称之为“扰焊”。无铅焊点原本表面就已不够平滑,但若出现应力条纹太多又过分明显者,仍然是扰焊所致,三级板类仍均视为缺点(见D版5.2.7,见图11)。至于表面贴装焊点的开裂,其原因也多半出自软弱浆态的时段中,遇到了过大应力的冲击,进而造成无铅焊点冷却后的开裂。三级板类均视之为缺点(见图12)。3.9锡尖或锡突(Solder Projection)此等拖泥带水的缺点在目前锡铅焊料中,也偶尔会发生在波焊后的板面上,主要还是由于火力不足,流性迟缓,以致黏

15、度增大所造成。不过当板面还同时存在绿漆硬化不足的缺失时,则还将助纣为虐而雪上加霜。三级板类无铅焊点出现此等现象,仍均视为缺点(见D版5.2.9见下图13)。3.10 无铅波焊其焊点焊环之浮裂(Fillet lift)由于PCB板厚Z方向的热胀系数(ZTE),在无铅波焊的强热下平均达55-60PPM/OC而已,以致尚未焊牢时就被CTE的差异所拉裂了,若不幸无铅焊点中又出现铅污染或铋污染时,则还更是落井下石惨上加惨,有时焊点较牢时连铜环的外缘也被拉起。D版对于无铅波焊朝上之主板面(Primary Side)浮裂者,三极板类均可允收。然而朝下直接触及热波的焊锡面(Secondary Side,俗称S

16、older Side)者,一旦也发现焊点开裂时,D版认为对Class3板类而言就是缺点。但对Class2板类却另判为“制程警讯”(Process Indicador)。至于Class1板类则全未提及如何处理,想必还只能让供需双方另行决定(下图14左系出自D版之5.2.10)事实上IPC各种规范均未涉及单面板的品质,主要原因是美国PCB与PCBA两大业界,多年来已不再生产单面板与单面板组装的产品,有所需求的美国品牌商,只要向亚洲业者购买最终之整机成为自己的品牌即可。因而单面板工艺所需的技术与品质文件都一向付之阙如。是故此D版之5.2.10节完全未提Class1(含单面板类)应该如何允收。而且对有PTH的Class2双面板与多层板,一旦发生焊点裂口或焊环浮离时,也就另采“制程警讯”的处理方法。由于单面板的各种焊点只分布在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