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打扰孩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36765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不要打扰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请不要打扰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请不要打扰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请不要打扰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不要打扰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不要打扰孩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勿打扰孩子的“工作”影响孩子游戏质量的案例研究丹阳市司徒中心幼儿园 王腊花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游戏的时候孩子是最专注、最享受、最快乐的,是建构着、学习着和发展着的;也是不愿其他人打扰的。但这些美好的情绪和自我的发展需要持续的时间和适宜的空间来给予保障。然而,在实践中,这种需要是否能真正地得到满足?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让我发现了它的秘密。一、 案例分析 案例(一):你在做什么?游戏时间到了,每个孩子都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游戏中去,园长带着行政人员到各班去检查游戏开展情况。娃娃家是小班孩子的最爱,他们充当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角色,自己干着各自的事情,就在这时,园长走过去问:“你是谁呀,在做什

2、么?”孩子抬起头看看她,又开始游戏了。中大班的孩子游戏更专注,他们忙着剪、贴、画、折、捏、阅读、轻轻地交流,园长又一次来到孩子们中间,问:“小朋友,你们在做什么?”没想到园长又吃了闭门羹。很显然,园长不高兴,在教师会上她反馈了检查的结果:孩子游戏很认真,但语言能力很差,不会交流,也没礼貌。第二次检查游戏,园长满脸笑容。当园长经过,孩子们都会有礼貌地说:“园长好,老师好!”而且各个游戏区也有孩子主动向园长介绍游戏的内容。再看看老师和孩子,老师不停地提醒孩子有礼貌,还学着园长问孩子“你在做什么”,使孩子会交流;孩子边做边东张西望,对游戏失去了兴趣,游戏成了摆设,成了等待别人的表面形式,成了浪费时间

3、的无效“工作”。案例分析:园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老师和孩子,两次游戏对比让我们感到痛心。孩子的不理睬并非孩子不礼貌或语言能力差,孩子只是在专注的做着他非常喜爱的工作,也许在做工作的过程中,他能学到老师所不能给他的知识,无论这项工作他完成的好坏程度是什么样,只要孩子在认真的做,对于孩子那是最好的收获。更何况在这样专注的工作中孩子会收获无尽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无论如何都给不了的!所以,请园长和老师反思自己的行为:你打扰孩子的“工作”了吗?案例(二):你别玩游戏了 在幼儿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全班小朋友在愉快的游戏,老师在一旁发现某个孩子的行为不守游戏规则或是在做一些别的动作,于是就

4、立即高声喊叫:“某某,你干嘛,你别玩游戏了,出来吧!”“某某,你这个孩子,就不会做点好事,去一边坐好吧!”等等,老师以为这样孩子们就能全身心地规规矩矩的按要求投入到游戏中去,其实则不然。案例分析: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能力的一种方式,即便是自由游戏,也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有组织的游戏更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幼儿只有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才能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如果老师在孩子们游戏时,大声责备不守规则的孩子,就会扰乱别的孩子游戏的兴致,老师责备某个孩子的同时,其他孩子也会停下来看着老师,并且还会为了不受老师责备而去固

5、守规则,从而不能自然的、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这就影响了孩子们游戏的情绪及游戏效果。是不可取的。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在小朋友游戏时,应尽量少讲话,多做巡回指导,或者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与幼儿一块玩,即作指导者,又作参与者,对于不守规则、扰乱别人的孩子,教师应轻轻走过去小声告诉他,还可走过去摸一下孩子的头或拍一下孩子的肩,也可以用一个暗示的眼神提醒他,只要引起孩子的注意就行,这样做效果很好,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安静游戏的习惯,还能使小朋友感到老师的可亲可爱。更重要的是没有打扰其他孩子游戏。你不妨试试看。 案例(三):“我的机器人最厉害!”储若愚在玩拼插游戏,隔壁桌子上有四个孩子在搭积木。刚开始时

6、,储若愚非常专心,后来却被隔壁组关于谁搭的机器人最厉害的争论吸引了,扭过头去看他们。隔壁组的聪聪大声喊:“我的机器人最厉害!”并模仿机器人在教室里走起来。这时储若愚放弃自己手上的游戏,跑过去与他们一起讨论。过一会儿,又跑回来继续自己的游戏。然而,一会儿又被他们的谈话吸引,跑过去。在短短的20分钟里,他跑过去4次。案例分析:储若愚是非常喜欢拼插游戏的,虽然他对隔壁组的讨论很感兴趣,但每次都只在几句讨论之后便回来继续自己的游戏。他在20分钟里,跑过去4次,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他的游戏质量。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孩子们的游戏环境很重要,教室的区域设置要合理,开放空间和私隐空间要相互结合,不应该让孩子之间相

7、互干扰。二、对策:怎样避免孩子的“工作”受到干扰(一)改善教师行为,给与孩子持续的游戏时间在4-6岁儿童中,“区域游戏”非常普遍,这是一种相对延长了每个具体游戏活动时间的形式。在一段完整的游戏时间里,儿童总是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尽了兴以后才能转移活动,当他玩腻了一种活动后,才转向另一种活动。针对儿童这一发展特点,我们应该给与孩子持续、充裕的游戏时间。研究表明: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在较长的游戏时段(约30分钟)儿童才有时间逐渐发展出社会和认知层次较高的游戏形式,而在较短的游戏时段(约15分钟)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结伴游戏或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建构材料。一段持续的时间是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情

8、的前提条件,孩子的正常发展也正来自于专注某项工作。成人所能做的就是改善自己的行为,科学地进行教育,让儿童能够不受打扰和阻碍,并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尊重,不要在孩子游戏时命令孩子去做其他事情来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持续思维。孩子一旦游戏,整个人都会沉浸在游戏中,他们在游戏中操作、在游戏中想象,不希望任何人打扰。但是教师往往会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认为自己分配给孩子的事情是重要的,认为孩子应该放下自己手中的游戏先来完成他给他们安排的任务。教师不明白这样做就是不尊重孩子,是在打扰孩子、妨碍孩子的正常发展。二是耐心等待,不用所谓的“指导”来干扰孩子。我们不对儿童进行打

9、扰只在旁边进行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儿童们互相帮助的方式与我们不一样。如果一个孩子拿了一个很重的东西,别的孩子不会来帮助他,他们都会尊重他的努力,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向别人提供帮助。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启示意义。教师要懂得耐心等待,对孩子有信心,把自己的所学暂时放一边,谦虚地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你一定会看见孩子的全新转变。(二)合理布置游戏时的物理环境为了配合儿童的“工作”,就必须为他们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就像我们在鸟笼里为鸟儿放置树枝一样,这样就能让儿童自由地发挥他模仿和活动的本能。作为教师,尤其要注意游戏空间结构。有研究表明:将大型开放区分隔成小区域,儿童的游戏品质提高,

10、即可以降低粗野行为,增加合作行为。在大的开放区里进行的游戏层次较低,这是因为儿童在开放的空间里,容易产生噪音,引起兴奋;而在封闭的小型区域里,儿童有机会独处、自省和退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私密空间,以防止游戏时幼儿之间的相互干扰。案例3中的储若愚之所以被干扰,是因为许多孩子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玩不同的游戏。现在,老师们可以巧妙利用屏风隔成几个封闭或半封闭的区域,投入了更丰富的游戏材料,吸引孩子游戏的兴趣,就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请不要打扰”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这是儿童的一个基本需要。不合时宜的关心往往成为一种打扰,打扰总是让被打扰者体会到不受尊重。让我们从尊重孩子开始,从理性指导入手,变有声为无声,变干预为观察,真正还给孩子一个安静、自由、专注、愉快和满足的游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