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33844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家风 郭华悦 认识母亲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爱美的人。 对于这一点,母亲从来不否认。每次打趣,说她爱漂亮,母亲反倒很高兴。母亲总会说,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爱美都是人的天性,有什么错呢? 母亲年轻时,碰上了困难的年代。可哪怕如此,也没能磨灭她的爱美之心。外婆常挂在嘴边的趣事,都和母亲有关。乡里人家成天在土里刨食,身上沾满泥土是常有的事儿。可母亲不,哪怕劳动了一天,也都会把自己整得干干净净。好一阵子,村里的人都以为母亲是水做的,不沾半点泥土。后来才知道,母亲为此没少费工夫。 每次说到这儿,外婆总笑着说,这妮子,肚子都填不饱,还净顾着爱漂亮呢! 记得小时候,家里穷,雪花膏之类的护肤品,自然是可望而不

2、可及。母亲于是常常去村里的老中医那儿,一泡就是大半天,无非是请教人家一些保养护肤以及养生保健的法子。从中医那儿打听到一些方法后,便自己去山里采些花花草草,或者捣碎了用来擦脸洗澡,或者用来当饭菜吃。母亲乐此不疲,三天两头就得进山一趟。 可是,也多亏了母亲,我们几个孩子的童年,尽管生活很拮据,内心却很快乐。母亲爱美,爱美的女人大多也很乐观。在多数人家都愁眉苦脸的时候,母亲却用美丽和笑声,教会了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 也正因如此,童年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困苦,而是欢乐的记忆。 前阵子,和母亲说起家风。我打趣说,如果我们家有家风,也就是爱美爱漂亮,你是这样,我们也是,代代相传。 闻言,母亲笑得喘不过气

3、来。可我明白,母亲爱美的背后,其实是怀抱着对生活的热情。那些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而失去信心的人,谁还有这闲工夫和脸蛋皮肤较劲?唯有对生活的热爱,才能让人哪怕在困境中,也不放弃美好的事物。 从那以后,每次和人提起家风,我总会告诉对方,热爱生活,不放弃,不丧气,这就是我家的家风。这个家风,从母亲这一代开始,将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成为激励后代子孙们热爱生活、用信心拥抱生活的利器。【训练题目】 1文章题目“美丽的家风”中的“美丽”的含义是什么? 2母亲为了自己的“美”主要做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第段引用外婆的话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5读了这

4、篇文章之后,你对家风的形成有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 1“美丽”既指母亲漂亮的外表,又指母亲热爱生活、不放弃、不丧气的内心。 2示例:母亲劳动一天后,仍会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母亲请教中医保养护肤以及养生保健的方法。 3引用外婆的话从侧面表现母亲爱美的性格特点。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家风”比作“利器”,生动形像地写出了“美丽的家风”的内涵及益处,即热爱生活、用信心拥抱生活。5示例: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的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给优雅留三分范泽本单位有食堂,偶尔也出好菜。所谓好菜,就是我喜欢吃的菜,例如熏鸭肉、红烧土豆、油焖茄子等。一般情况下,我只吃

5、一碗饭,但碰上好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吃完第一碗后又去盛了一碗,我觉得饭少对不起好菜。 吃完后,我一脸满足地走出餐厅。反应随即就来,没走出多远,肚子就开始难受,紧绷绷的,像塞了几块石头。越走,越觉得难受,于是只好手捂肚子,放慢速度。但实在吃撑了,肚子仿佛刀绞般难受,我只能在路边蹲下来缓解。简直是乐极生悲,美味的午餐竟然因为自己的不节制而成为罪魁祸首。我后悔不迭,心想,要是只吃七分饱,哪会这么狼狈。 工作以后,很少去外公家,少时熟稔的农活也日渐生疏。一次,深秋回家,刚好赶上外公在种小麦,于是我负责把麦籽均匀地撒到沟里。 外公沿着地的边,划出一个大大的方框,然后在框内划出一条条沟。我不由纳闷:“你

6、这是做什么?”外公道:“我要空出一圈种花。”我先是不解,继而佩服起外公的风雅来。 外公却说:“你明年春天来看看我的田地,你会惊讶的。” 他的话果然引起了我的期待。 第二年春天,我见到了外公的杰作。几块方整的地里种着麦子,外围是妖冶的鸢尾花,深深的绿被娇艳的紫拦住去路;也有的地里种着油菜,但中间呈十字形的地种了鸢尾,于是黄色被紫色分割了。 他的庄稼总少不了点缀的东西,或凤仙花、鸡冠花、常春花,又或高大的蓖麻。我没想到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公,竟有如此风情。 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上车不久就听到两个男人的争吵声。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要求对号入座,原因是他晕车,特意买了靠窗位置的车票,但位置上已经坐着一位

7、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中年人说:“对号入座是最起码的规则。”年轻人嚼着口香糖说:“又不是没空位,哪这么麻烦!”不久,中年人妥协似的在年轻人身边坐下。 没过几站,年轻人站起来准备下车。他下车后,中年人突然大喊:“喂,你别急!”众人以为中年人要找年轻人理论,却不曾想,他从座位上拿起一把雨伞对司机说:“师傅,麻烦您停一下,年轻人的雨伞落下了。”他拿着雨伞奔下车,朝年轻人追去。 过了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回到车上。我不知道年轻人接过伞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只知道乘客中有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吃七分饱,留三分给 ;种七分地,留三分给 ;得七分理,留三分给 。无论为人、处世、生活,或许都可以留出三分空地,植一片优

8、雅。 (选自2014年11月7日今晚报)【训练题目】 1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了“我”各自不同的情感变化。请仿照示例,概括写出第二、三个故事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过程。 示例:第一个故事:由“满足”到“后悔”。 第二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 2请根据文意,在文末空缺的横线上填写上三个恰当的词语。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中年人妥协似的在年轻人身边坐下”一句中“妥协”的含义。 4“我不知道年轻人接过伞时,会有怎样的表情”,请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年轻人接过雨伞时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5文章描述的三个故事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6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9、参考答案】 1由“纳闷”到“佩服”;由“惊讶”到“赞美”。 2示例:舒适风华豁达 3指中年人不再与年轻人争辩,表明中年人的宽容大度。 4示例:年轻人听到后面的喊声,回头一看,只见那位中年人拿着雨伞急匆匆向他走来,他连忙迎上前去接过雨伞,脸涨得通红,连声说道:“谢谢,谢谢!” 5不可以;从写作对象看,是按照由“我”到“家人”,再到“他人”的顺序来排列的:从写作内容看,是按照有主到次的顺序来排列的。调整后,次序就乱了。6文章所写的是作者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却能表现出人们追求高雅生活的情趣,且与文题“留三分,给优雅”相呼应。善良开出的花朵雪儿 雨还在“哗啦啦”地下着,我们

10、乘坐的列车困在这荒山小站已八个多小时了。据说前方道路塌方,正在抢修,何时通车还是未知数,而列车此时的给养已严重不足,我们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困境。车上到处是乘客的谩骂声及孩子的哭闹声,听起来让人烦躁和心焦。 正无望间,站台上开始出现三三两两挎着竹篮、端着脸盆兜售物品的山民,有玉米、馒头、鸭蛋、方便面。看到这些奇缺的商品,列车窗口两旁“呼啦啦”地围了好多人。 鸭蛋5元一个,玉米5元一个,方便面6元一包,火腿肠7元一听这价格,不少人立即吵吵着嫌贵。山民也不多说什么,挎起篮子就要往后走,这边又慌慌地叫住,抱怨着、嘟囔着极不情愿地掏钱购物。 我所在的车厢稍后一些,山民走不到这里就被前面窗口的乘客围住,我身

11、边的乘客也几乎全跑到前面抢购去了。我正犹豫着要不要也去,忽然看见车窗外两个负着重物的小小身影向我这边走来,原来是卖东西的小孩。 “哎,小朋友,拿些玉米、馒头、方便面。”我把头伸到车窗外,大声喊。 “好的,阿姨。”走在前面那个十二三岁大小的男孩,抬起瘦瘦的小脸,冲我一笑,站在他旁边比他小些的女孩立即手脚麻利地把物品装进袋子里。 “多少钱?”我作好被“宰”的准备。 “15块。”女孩说。 我有些愣住了,听闻了刚才那些夸张的价格,这样便宜的价钱让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阿姨,是15块钱。玉米1块钱一个,共3块钱,方便面一袋1元”小男孩仰起头,眨巴着清澈的大眼睛,细心地为我计算着。 “那好,谢谢你!”

12、看着细雨蒙蒙中两张清瘦的脸,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很快,窗口又挤过来几个买东西的人,两个孩子的物品很快被抢购一空。 两个孩子站在车窗下整理着手中乱七八糟的钞票,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们的价格那么便宜?” 女孩说:“我家在镇上有个小杂货店,平时卖东西就是这价钱。”说到这里,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有赚的。” 我还想说什么,身后忽然传来女儿的哭声。原来,女儿在削苹果时不小心削到了手。我急忙为她捏住流血的伤口。 “阿姨,你稍等,车站花圃里有止血药。”男孩撂下这句话,一扭身冲进雨雾中,我一声“谢谢”还没有说出口,他已拿着一株青草从远处跑了过来。站定后,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草药止血消炎,效果特

13、别好。他把青草揉碎,敷在女儿的伤口上。我找出创可贴小心地将女儿的伤口包扎好。 “还疼吗?”他问。 女儿摇摇头。 男孩欣慰地说:“这草药叫七七芽,在我们这里很有名的。” “太谢谢了!”我由衷地称赞,“你们真是有善心的特别爱帮助人的孩子。” 男孩和女孩脸上浮起一抹羞涩的笑容,女孩嘴快,说:“阿姨,你不知道,我爸爸一直有病,家里很穷,这些年我和哥哥上学全靠陌生的好心人资助。我们今天也没有做什么,比起别人给我们的,那真是太少太少啦。” 说完,两人在蒙蒙细雨中挥手向我告别。 我趴在车窗口,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走了好远好远,心中满是深深的感慨。 对我来说,今天本来是一个困境交加、愁苦无助的日子,但因为偶遇这

14、两个孩子,我的心久久地沉浸在温暖里。我多想告诉亲爱的小孩,善良开出的花朵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四处飘散,落土生根。在你们身上,我看见许多温暖的善良,已慢慢长成散发着馨香的美丽花园【训练题目】 1文章第1段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文章第2、3段写兜售物品的山民与标题不符,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3文中画线句“我有些愣住了”文中的“愣”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善良开出的花朵”的?【参考答案】 1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交待事件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 2不可以删去。文章写兜售物品的山民是为了与下文的两个小孩形成对比,反衬两个小孩的善良。 3“愣”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听到小孩卖的物品价钱便宜时的意外心情。 4示例:两个小孩为了回报好心人的资助,在下雨天到荒山小站把食品平价卖给被困的乘客,并为“我”的女儿送治伤的草药。5陌生的好心人资助两个孩子上学,两个孩子的行为正是受到好心人的善良的影响,是好心人的善良催生出的善良的花朵。温暖有多暖冯国伟 那一年,我16岁,当同龄女孩还在教室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