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33464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贵州省教育心理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里分支。(名)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名)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名)辐合思维:是根据已有的只是和熟悉的规则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按一定规则进行的思维。(名)表象:是在想象的前提和基础,它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

2、去经历过得事物形象。(名)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名)个性: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名)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名)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时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名)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名)品德: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名)动机:是直接推动有集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

3、内部动力,即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名)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名)学习策略:只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智活动。(名)元认知:只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它包括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名)网络成瘾:是由于反复多次地,长时间的上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名)偏离行为,也叫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且还受大多数人赞成的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的行为。(名)学习困难: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

4、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名)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里、情感和社会氛围。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客观性 教育性 整体性 理论联系时间的原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直接 间接) 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问卷法 个案研究法新课改下中学生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2.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 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 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法 语言 专业知识 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 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

5、,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个人气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1.模仿阶段 2.探索阶段 3.创造性阶段 4.独特风格阶段第二章观察所需具有的品质:目的性 精确性 敏锐性 系统性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时间长短划分:瞬时记忆(0.25-2秒 没有注意) 短时记忆(5秒-2分钟 容量最小 没有复述) 长时记忆外显记忆(有目的的记忆)和内隐记忆(无意识的记忆)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2.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 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 4.抽象记忆水平显著提高 5.中学时期是

6、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思维的特点:概括性 间接性思维的品质包括: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中学生思维里发展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 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的想象。又叫随意想象。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 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第三章人的情感

7、十分复杂,它具有两极性情感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非富多、富有朝气 2、情感两极明显 3.情感不断深刻 4.情感逐渐稳定 5.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中学生早恋的原因:1、性生理发育得提前 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 3.性教育的忽视 4.学生的个人原因中学生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 2.大胆的特点 3.成人化的特点 4.舆论宽容的特点 5.行为隐藏,内心矛盾 6.发展迅速,变化快 7.相互感染 8.自我显示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 2.引导男女生健正常交往 3.加强性教育(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

8、)第四章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 2.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 3.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4.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 5.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冬季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2.以英雄为榜样,从文艺作品中吸收营养 3.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 4.严格管理教育,是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5.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个性的结构:1.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气质 性格)初中生个性的特点:不平衡性 极端性或偏执型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1.自我意思高涨 2.反抗心理 3.

9、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烦恼增多 孤独 压抑)初中生内隐的反抗行为: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3.反抗的迁移性初中生情绪表现体现了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特点初中生选择朋友的标准:1.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2.有共同的苦闷和烦恼 3.性格相近 4.在许多方面能相互理解初中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化:.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 3.观点上的脱离 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自我形象的三个成分:认识成分 情感成分 品行成分自我意识的结构:形式上(知 情 意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调节) 从内容上(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

10、意思的意识行 社会性 能动性 同一性 独特性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 动荡性 自主性 前瞻性 闭锁性 社会性价值观的包括:价值目标 价值手段 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特征:1.稳定型和发展性 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 3.主观性和选择性 4.系统性 5.导向性中学生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性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突破口。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1.增强爱国意思,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金钱、地位、价值学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 3.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造力创造力和一般能力的区别:在

11、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美 吉尔福德)创造力的行为表现有三个特征:变通性 流畅性 独特性智能的结构:双因素(英 斯皮尔曼) 群因素(美 塞斯顿) 三维结构(美 吉尔福特智力包括的三个维度:内容 操作 结果)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一般特征: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2.思维有预计性 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思或监控能力明显增强 5.思维能跳出旧的模式教育训练对学生的智能的培养:1.以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智能 2.用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来培养、发展学生的智能 3.以动脑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4.以工具性强化训练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 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

12、意志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道德品质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初中生品的发展的特点:1.在道德认识水平上,比小学时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世界观开始萌芽 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激动 4.初中生大道德意志迅速发展,行为的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 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时期美国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问题提出三水平六阶段 ,高中生处于后习俗水平不良品的行为在初中时高发期,因为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合理的运用惩罚:1.少用、慎用惩罚 2.要尊重学

13、生人格 3.要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 4.在适当的情境中进行 5.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 6.不能滥用惩罚第六章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 环境因素 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反应在成就动机上。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三个内驱力;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兴趣 成就动机 归因 交往动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式;T=MPI(T行动趋势 M行动者的主观愿望 P对成功的期望值 L成功的可能性)归因是美国纳威提出的 (归因: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式) 外因;运气 机遇 命运等 内因:个体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 安全 爱与归属 受尊重 自我实现激

14、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个体因素(1.学生的年龄、智力水平 2.学生的认知结构 3.学习态度、学习定势) 客观原因促进中学生知识理解的教学途径:1.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3.从分利用比较方法,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4.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区别指导中学生知识巩

15、固的基本途径: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结合 复习方式多样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1.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2.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3.课题性质中学生心智技能的培养: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 2.促进产生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4.科学地进行学习(教师做到精讲多练 练习形式应多样 练习要适量适度)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1.认知(复述 精加工 组织) 2.元认知(计划 监控 调节) 3.资源管理元认知策略即是监控策略考试忧虑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考试焦虑:焦虑性和情绪性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1.内源性(遗传素质 认知评价能力 知识准备 应试技能) 2.外源性(期望 教师评估 考试情景的知觉)第七章班集体的功能:筛选择优功能 整合功能 自我完善功能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4.树立良好的班风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