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3227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晨练有答案全套(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晨练1愚公移山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惩山北之塞( )2、出入之迂也( )3、指通豫南( )4、且焉置土石(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寒暑易节( )7、始一反焉( )8、汝之不惠( )9、固不可彻(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1、何苦而不平( )12、河曲智叟亡以应( )1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4、一厝朔东( )15、无陇断焉( )16、惩山北之塞( )1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8、杂然相许( )19、年且九十( )20、聚室而谋曰( )二、 翻译下列句子。(20分)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吾与汝毕

2、力平险。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分析“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九年级语文晨练1愚公移山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 惩山北之塞(戒,这里指“苦于”)2、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3、 指通豫南( 直 )4、 且焉置土石(安放)5、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6、寒暑易节( 交换 )7、始一反焉

3、( 通“返” )8、汝之不惠( 通“慧”聪明 )9、固不可彻( 通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尽 )11、何苦而不平( 愁 )1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 )1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14、一厝朔东( 通“措” )15、无陇断焉(山冈阻隔 )16、惩山北之塞( 阻塞 )1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扛 )18、杂然相许( 纷纷 )19、年且九十( 将近 )20、聚室而谋曰( 家)四、 翻译下列句子。(20分)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面向着大山居住。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3、吾与汝毕力平险。我和你

4、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4、杂然相许。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5、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7、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8、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的土石怎么样?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永无穷尽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分析“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对比

5、烘托,以智叟的鼠目寸光来烘托愚公的大智若愚。2、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答:可谈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也可就事论事,谈愚公的不知变通。九年级语文晨练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讽齐王纳谏3、朝服衣冠4、明日徐公来5、吾妻之美我者6、私我也7、王之蔽甚矣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9、谤讥于市朝10、谤讥于市朝11、谤讥于市朝12、谤讥于市朝13、闻寡人之耳者14、时时而间进15、时时而间进16、时时而间进17、窥镜18、期年之后19、形貌昳丽20、邹忌修八尺有余二、翻译句子。(20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

6、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忌不自信。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9、此之谓战胜于朝廷。10、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语意想同,但句式不同,文字也略有变化,表达了人物不同的语气和不同心理。试加以分析。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

7、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九年级语文晨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委婉地规劝。)2、邹忌讽齐王纳谏(接受)3、朝服衣冠(穿戴)4、明日徐公来(第二天)5、吾妻之美我者(认为我美)6、私我也(偏爱)7、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是因受蒙蔽而不明。)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9、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10、谤讥于市朝(谏)11、谤讥于市朝(议论)12、谤讥于市朝(公开场合)13、闻寡人之耳者(使听

8、到)14、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15、时时而间进(偶然进谏)16、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17、窥镜(照镜子)18、期年之后(满一年)19、形貌昳丽(光艳美丽)20、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二、翻译句子。(20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更漂亮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比徐公漂亮的多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3、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偏爱我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9、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嫔和身边的侍卫,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到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到中等奖赏;在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缺点,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8、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几个月以后,大臣们还偶尔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

10、没什么可说的了。9、此之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身处朝廷,不用出兵,就战胜了敌国。10、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并判定与事实不符时不喜不怒,而是冷静的分析,从中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畏”“求”。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委婉劝说的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尽情尽理,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所以齐王接受了意见,并立即下令,改革弊政。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要既达到使对方接受的目的,又要尊重对方使之不难堪,一定要委婉些。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善于思考,有反思的

12、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九年级语文晨练3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0分)1.小信未孚( )2.视其辙乱 ( )3.又何间焉 ( )4. 小惠未徧( )5. 牺牲玉帛( )6. 可以一战( )7. 公将驰之( )8. 再而衰( )9. 衣食所安( )10. 齐师败绩( ) 11. 弗敢加也( )12.既克( )13. 公问其故( )14. 必以分人( )15. 公将鼓之( )16. 肉食者鄙( )17. 神弗福也( )18. 必以信( )19. 彼竭我盈( )20. 望其旗靡( )二.翻译句子.(20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13、必以分人。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3.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4.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5.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7.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8.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9.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0.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三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10分)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1)政治方面: (2)军事方面: 2、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案:一1.小信未孚( 为人所信服 )2.视其辙乱 ( 车轮轧出的痕迹 )3.又何间焉 ( 参 与 )4.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 )5. 牺牲玉帛( 指猪,牛,羊等 )6. 可以一战( 可以凭借 )7.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8. 再而衰( 第二次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