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31835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题库大全详解(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心里学+2013心理学题库。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A、弗洛伊德B、冯特C、华生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表现在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A、名片效应B、权威效应C、知性效应3、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A、班级B、学校C、课堂4、巴甫洛夫是(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A、美国B、德国C、前苏联5、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A、综合协调B、先行组织者C、有意义接受学习6、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A、

2、内部动力B、自我动力C、推动力7、美国心理学家(耶尔克斯和道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A、罗杰斯B、耶尔克斯和道德森C、埃里克森和艾利斯8、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和对比率。A、活动率B、想象率C、客观率9、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变化不大10、元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A、元认知感觉B、元认知理解C、元认知体验1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的,叫(负迁移)。A、逆向迁移B、纵向迁移C

3、、负迁移12、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13、创造性最主要的特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种。A、敏感性B、流畅性C、新颖性14、柯尔伯格提出儿童道德判断分为(三级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A、六级水平三个阶段B、四级水平六个阶段C、三级水平六个阶段15、从自我意识的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A、心理自我B、自我认识C、投射自我16、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希1956年做了经典群体压力实验,对从众现象作了很好的解释。A、心理学家B、社会心理学家C、教育家17

4、、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动机冲突)、认知障碍、注意障碍。A、动机冲突B、缺乏兴趣C、信心不足18、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智力(三元结构)理论。A、四元结构B、三元结构C、多元结构19、气质是指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A、心理特征B、行为特征C、动力特征2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交互性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情景控制原则。A、平等原则B、真诚原则C、交互性原则2013高等教育学试题1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

5、志统称为()过程。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社会对心理制约;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C.心理的发生、发展;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A.个案研究法;B.观察法;C.定性研究法;D.定量研究法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6、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具有两面性;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D具有境遇性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

7、机的理论。A.正强化;B.负强化;C.奖惩;D.间接强化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奖惩;D.自我强化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A.接受过程;B.认知过程;C.同化过程;D.学习过程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A.理解;B.操作;C

8、.形成表征;D.学习的迁移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人际沟通;B.人际交往;C.亲和行为;D.人际关系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社会行为;B.社会舆论;C.社会潮流;D.社会传统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A.选择性;B.显著性;C.投射性;D.两极性21、二因素说

9、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A.道德认识;B.道德意识;C.道德意志;D.道德情感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A形成阶段;B转化阶段;C习得阶段;D修正阶段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A多元化态势;B单一化态势;C极端化态势;D表象化态势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表现性因素;B.知识性因素;C.组织性因素;D.个体性因素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A.全体性;B.科学性;C.主体性

10、;D.发展性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A.澄清技术;B.具体化技术;C.提问技术;D.面质技术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倾听技术;C.提问技术;D.澄清技术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11、()。A.班级管理能力;B.心理辅导能力;C.敏锐的思维能力;D.教学的能力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B.认真研究教材;C.进行教学反思;D.倾听学生的声音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A.学术考核;B.教学考核;C.目标激励;D.岗位定级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

12、需要;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A.学校文化;B.民族文化;C.企业文化;D.制度文化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行为强化激励;B.物质激励;C.精神激励;D.环境激励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A.制度文化;B.企业文化;C.地区文化;D.国家文化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认知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征2、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3、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