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31417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各位尊敬的家长朋友:晚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家庭教育的话题。 今天晚上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不要把焦虑转嫁给孩子”。每到学期末,是许多家长最为紧张焦虑的时候,考试前,给老师打电话问复 习的范围和重点,以便在家指导帮助孩子复习,好让孩子考出个好成绩;考试后, 成绩还没公布,便迫不及待地打电话问孩子各科的考试分数,排名情况;还没放 假,不少家长就四处打听哪里开办辅导班,要给孩子报名参加补习。类似的逼着孩子参加“培优”的现象我们已经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达到了令 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一篇爸爸写的名为如此“培优” 令人心疼的文章讲到了一种怪现象:在武汉,一些妈

2、妈把业余时间全部拿来陪 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优班”,除了工作外,她们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让孩 子有一刻的空闲,必须拿出全部精力去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儿子从小学三年级 就开始被他妈妈逼着“培优”,从没有过过周末。6 年来,妻子把他送进的“培 优班”不下30 个。儿子自嘲是见不到阳光的人,早晨 6 时走,晚上11 时休息。每天早上 6 时,妻子准时叫儿子起床复习功课。即便上厕所、吃早餐时,妻 子也要让儿子多背几个单词。儿子上小学时,每天下午5:30 放学。妻子在校门 口直接将儿子从汉阳接到武昌,赶 6 时的“培优班”。公共汽车上,妻子一手端 饭,一手拿水。儿子在车上解决完晚餐后就上“培优班”了。

3、晚上 9时下课回家, 儿子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儿子五年级时长出几根白发,当时我没在意。上初中后,儿子白发越来越多, 现在看起来像个小老头医生的结论是孩子精神压力过大。近些年来,亲子之间的恶性事件连续发生多起,人们把这一切归罪于应试教 育。于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就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想借此扭转这种不利于人才 健康成长发展的局面,但结果如何?收效甚微。我们试想,学校为什么要片面追 求升学率?因为只有升学率高,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可以说,社会和家 庭对应试教育氛围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少家长常常无奈地说:我们也不愿这样逼孩子啊,看着孩子每天学得那么 苦那么累,谁不心疼。但现实太残

4、酷了,孩子现在学习不好,以后怎么在社会上 立足,怎么可能有个幸福的未来?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必须得 咬牙坚持。这道出了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根源:家长心中充满了比老师更大的压 力,比孩子更为强烈的焦虑,并把这种焦虑转嫁到了孩子头上。如今我们家长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上,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家长总 觉得工作、生活缺乏保障,担心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心中 充满了焦虑不安,但又觉得自己没有成长空间,对提高自己缺乏信心,便把希望 完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想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压力,怀着这样的不安焦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 常常会在不知不

5、觉中出现以下一些错误的做法,从而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伤 害,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和成长。1、偏重学习成绩,孩子的心智不能得到健全发展。随着升学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仅次于生命,认为有了 好的成绩,就等于有了一切。于是辅导孩子学习,提高孩子成绩就成了做家长的 唯一重任。孩子取得了好成绩,笑脸相迎;孩子成绩差了,冷眼相向。下面是学 生写的一篇题为两副面孔的妈妈中的片断:那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数学试卷,糟了!58 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 胆怯地靠在门旁边,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得了 58 分。”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八”字,左手叉腰, 右手抓起苍蝇拍,

6、照我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 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这么点分,我看你是疯了 ”一碗 不知什么滋味的饭是和着泪水咽下去的。“不争气的,还敢看电视!”“不争气的,又想玩游戏了!” 今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试卷,啊!99 分!我哼着小曲像小燕子似地 飞进家门:“妈妈,你看 99 分!”“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我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额 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抱着我,嘴巴笑得合不拢:“我的儿子真棒。” 孩子把妈妈爱分数甚于爱自己描述得多么形象。我们要明白,成绩好坏的决 定因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不注意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只

7、一味地强逼孩子学、学、学,做、做、做,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越学越差。更严重的是,我们只强调学习,而不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忽略了对孩子品 格素质的培养,很容易使孩子的心智不能得到健全发展。孩子的目标就是考上一 所好大学,但是考上大学之后呢?有多少孩子考上大学之后,因为失去了奋斗的 目标,没有了人生的动力,就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割腕、跳 楼自杀。大家还记得发生在 2000年春天的徐力弑母事件吧?徐力为什么会杀死 给了自己的生命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妈妈每天逼着他学习,这个刚刚 17 岁的少 年,承受不了母亲的重压,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一悔恨终生的举动。2、期望值过高,让孩子背负

8、上难以承受的压力。互动:您认为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相比,考大学是容易了,还 是更难了?的确,现在大学招生比例逐年都有大幅增长,但学生却并未因此 而感到轻 松幸福,反而学得更苦更累了。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有的孩子并不适合考大学, 而家长却硬逼孩子走升学这条路,好像人生的路就这一条,舍此别无他途。二是 大部分家长并不满足于孩子考上大学,而是必须得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这样 才会有个较为理想的就业前景,而这种过高的期望带给孩子的只是难以承受的沉 重压力。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教育学教授,第一次高考时,没考上重点大 学。在父母的要求下,他第二次参加了高考。就在考试成绩公布的前一天,因为 担心

9、自己考不上父母要求的大学,他跳楼自杀了。这种不堪忍受沉重压力,选择跳楼结束生命的方式已经蔓延到了小学生身 上。有个叫小刚的小学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跳楼自杀前留下遗书对爸爸妈妈 说:我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你们的期望,累极了。你们常说对我很失望,我不 想让你们再失望了,所以选择了死。而更为让人心酸的是,他自杀前砸碎了自己 的储钱罐,把积攒的零花钱留给了爸爸妈妈:我走了,爸爸妈妈再也不用那么辛 苦了,希望爸爸妈妈再加些钱,去坐坐火车,坐坐轮船,去玩一玩吧这其实 是他最大的期望,自己实现不了,但希望自己最爱的父母去实现。3、急功近利,磨灭了孩子的兴趣。如今许多小学生除了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外,双休日还

10、要奔波于兴趣班之 间。而不少家长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不是因为孩子喜欢,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 兴趣爱好,而是家长的一种功利行为。家长们或者是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学,自己 的孩子不能不如别人;或者认为未来社会需要多才多艺的人,多学一样东西,才 更容易立得住脚;或者是因为中考、高考时特长可以加分。于是就逼着孩子去努 力获奖、考级,把孩子原有的一点兴趣给逼得无影无踪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2008 年下卷,程桂芹老师在放下二胡,找回孩子的快乐这篇文章里,告诉 了我们她教育孩子中的教训:一开始孩子确实喜欢二胡,学得也很好,但自从为 了升学时加20 分而要求孩子考级后,妈妈的情绪就开始发生变化了,从动嘴说 到动手

11、打,最终逼得孩子放弃了学琴,母子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庆幸 的是,程老师是位善于反思的妈妈,她及时觉悟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又为孩子找回了快乐。4、要求苛刻,让孩子无所适从,缺乏自信。 由于过分焦虑,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追求想象中的完善目标,特别 “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小缺点,而且容易把它放大。孩子有点调皮就怀疑他是 “多动症”,孩子经常“慢一拍”就怀疑他是“笨孩子”。孩子时时处处都在不 断地受到批评指责,就会无所适从,慢慢地自信心也就丧失了。有这么一个心理测验:心理学家把孩子分成A、B两组,分别让他们考同样 的问题。过了三天,再度去那所学校,告诉A组同学:“上次考试成绩非

12、常好, 今天再考一次,你们千万不能输给上次,好好写吧!”又对B组的同学说:“你们上次成绩很差!这怎么行呢?这次必须反败为胜 才行!”结果,原本成绩相当的两组,得到夸奖的一组,第二次测试成绩很好;受到 责怪的一组,成绩很不理想。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错误的做法:每次听写默写之后,我便开始 找错别字,说也奇怪,那些错别字在我看来特别醒目,一找一个准,从无遗漏, 连学生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挑完错了,能得到表扬的只有那些全对的极少数,而 那些即使是只错了一两个字的同学,也会受到批评。一次又一次,学生默写听写 时的出错率并没因为我的批评而降低。现在我明白了,是因为我的眼睛只盯着这 些错误,给学生的是

13、打击,学生怎么可能有进步提高的信心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2008 下卷有篇题为有种“严”不是爱的文章, 讲述了一位教师妈妈是如何在不断地挑错、不断地批评中毁灭了孩子的自信的。 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5、严盯死防,恶化了亲子之间的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对孩子由担心慢慢地转变为不放心、不信任,所以总 想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又因为焦虑过度,又不注意方法,不是通过平 等的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是采用偷听孩子电话、偷看孩子日记等窥探盯 梢的方式暗中了解。这些做法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 紧张。一位初二年级女孩的妈妈向我诉苦“女儿总是把自己的东西锁得严严的,钥 匙藏在自

14、己的兜里。一天晚上,我忽然发现,女儿把钥匙放在桌子上,我喜出望 外,拿了钥匙准备去开女儿的柜子。他爸在旁边说,别这么干,让你闺女知道了, 跟你没完。我想:算了,别招她了,就把钥匙放回了原处。没想到第二天,女儿 醒了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我冷静地说:没看!女儿说:别 以为我不知道,我的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不见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依然镇静地说:没看!女儿自己打开柜子一看,里面的东西纹丝没动,大声 说:对不起,冤枉你们了,你们是没看我的东西。告诉你们吧,我所有的东西 上都有记号!女儿把我们都当成特务了!”我说:“首先是因为你们不信任孩子,孩子才把你们当特务。”青春期的孩 子有秘密,

15、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如果我 们不信任他,就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激化他们的逆反心理。6、包办代替,让孩子一无所能。有的爸爸妈妈的焦虑表现为对孩子百般呵护。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如众星 捧月一般,几个大人围着孩子转,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许动,生怕孩子有一点闪 失,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孩子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 人格的形成。发生在2002 年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事件,震动了许多人。刘 海洋之所以做出这种让人不可理解的事情,就与他的人格缺失有关。他刚刚出生 时,父母就离异了。妈妈把全部的民主自由都倾注在了他身上。母亲对儿子的爱 达到了极致,

16、从生活到学习,全由妈妈安排,以致他上到大四,穿衣服都成问题, 有时会把扣子扣错,有时衣服领子一半里一半外。有一次他走在校园里,不小心 撞到电线杆上,脑袋流血了,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他说自己并不是有意伤害熊, 只是听说熊的嗅觉非常灵敏,他想试一试。正是由于母亲给予的“超负荷”的爱, 造就了他心灵世界的冷漠。虽说这是个例,但上了大学后生活不能自理自立的孩 子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大都是我们做父母的包办代替的结果。对策:1、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人。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等着让孩子来实现你自己的愿望。 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在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 子心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你的孩子并不是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能给 他思想,因为他有他的思想。2、家长将心态放平。有些事情的结果和你所想的相反,说怪也不怪,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伟大” 的人,但最可能的结果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