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学习支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30717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谓学习支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何谓学习支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何谓学习支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何谓学习支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何谓学习支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谓学习支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谓学习支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谓学习支架?学习支架的设计原则与实施原则有哪些?并作简要解释。专题讲座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观察?学习支架结束王天镪(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干训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庄志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林万新(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第一部分:观察技能训练【活动一】:观察:比较两张图片有几处不同解读观察过程:1.看图片眼睛感知;2.观察对象图片客观事物;3.对图片进行比较观察目的。精选文库结论:与随便看看,随便听听不同,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一、观察及观察能力的概念衡量观察水平高低的概念,是观察能力。在有目的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稳定的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是人们观察任务

2、所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每个人观察能力不一样。简称是观察力,也叫眼力。知觉、感觉、感知:这几个概念在认知层次上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外在事物的个别特点,如颜色、声音、气味、味道、硬度等;知觉:知觉反映的是外在事物的整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形状、大小、远近等。由于两者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相辅形成,无法割裂区分,因此统称为感知。这三个概念区别不大,三者经常互相借用。观察技能:由观察的定义可以引出观察技能的定义:观察技能定义:课堂观察技能是在课堂上教师感知学生学习行为, 感知课堂情绪和了解自身授课效果的一类知觉活动的行为方式。 能力可以通过技能训练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观

3、察技能训练得以提升。【活动 2】观察镜像钟表,说出正确的时间-2精选文库镜像钟表的实验告诉我们:要填出钟表的正确时间,必须要把看到的表象在头脑里做一次空间的翻转;证明了观察活动除了有观察的目的, 有感官参与, 还离不开思维活动; 证明了观察技能是心智技能的操作活动;证明了观察技能训练是心智技能的训练。(一)观察技能要素在课堂上视觉感知、听觉感知、 需求判断 (思维判断)、策略调整 (行为反应) 构成完;整的观察技能;这四项就构成了观察技能的要素:视觉感知(承担 90%的观察任务);听觉感知;需求判断;策略调整。(二)观察技能的要素每个观察要素的功能,首先是视觉感知的功能,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看行

4、为可以了解课堂的纪律, 看表情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看表情、看举手可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效果。1听觉的观察功能,通过听复述能够了解学生的技巧。听解释、听翻译能够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听解释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把这概念重新复述一遍,这就是能够看到他的理解程度。 听解答能够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掌握情况, 如果是学生解决新问题, 听他对新问题的回答和见解,能够掌握学生的知识迁移情况。听应答、解答能够了解学生有没有创新的建议。听语气、听口气,可以了解学生对老师所讲知识的认同情况。2需求判断的功能,需求判断刚才我们谈的是思维判断,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的思维判断则属于类知觉判断, 什么叫类知觉判断?马路上一辆汽车

5、迎面疾驰而来, 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一种本能的反应马上跳一边, 找个安全的地方站住, 这种类似本能的思维方式就是类知觉的判断。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纪律来判断学生情绪对讲课满意不满意,通过学生的表情、通过学生的行为能够判断他的接受状况。如果学生接受的比较好,他会有一种满足的表情。通过回答问题的语言,可以判断学生掌握情况。通过语气判断,能够了解学生的心态, 说话的语气。在课堂上有时候可以听老师讲一个问题,他明白了,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语气发出。3策略调整功能, 策略就是方法, 它是一种成套的方法, 或者叫做大方法 .策略调整是一种变换, 变换教学方式, 变换教学技能, 达到有效教学, 变换的目的是为了达到

6、有效教学。通过策略我们可以调整改变学生注意状态, 改变学生纪律行为, 改变学生的接受状态。 当学生没听明白,我换一种讲述方式,让他听明白,可以改变他的接受状态,还可以改变课堂气氛。因为学生学习困了以后他会产生一种焦躁的情绪,这样调整以后课堂气氛可以获得改善。-3精选文库(三)观察技能的类型划分观察的类型有几个条件, 一个根据观察要素以及其他教学手段、 参与程度的不同,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 还有一个根据我们观察的目的, 我们可以把观察技能分出几个不同的类型:根据观察要素以及其它教学手段参与程度的不同;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观察的目的:把观察技能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探询观察;随机观察;验证

7、观察1观察技能的类型探询观察( 1)探询观察主要指课前的候课观察( 2)观察什么?( 3)观察纪律、观察精神状态、观察学习用品准备。( 4)参与要素:主要是视觉感知。2观察技能的类型随机观察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表现是随机出现的,因此观察也是随机的,所以叫随机观察。是最主要的、最常用的观察类型。用于课上知识接受阶段。观察的内容包括:视觉感知表情变化;视觉感知行为动作;视觉感知参与程度;听觉感知心态变化;? 观察技能的类型验证观察在每个新知识点讲授之后,我们都要了解学生们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状况,这时的观察属于验证观察。观察什么?了解学生的内化程度。参与要素:视觉、听觉、+其它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8、比如,提问、板演、课堂练习等+需求判断 +策略调整。二、观察技能训练【活动三】当你跟一个人谈话时,他一边说话一边揉鼻子,这是为什么?-4精选文库课堂上学生心理状态分类:学习态度学习风格课堂气氛课堂情绪(一)学习态度的观察什么是学习态度?态度:对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 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 习得:通过训练获得;内部状态: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学习时的注意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态度。1学习态度的观察1观察注意力注意力状态的决定因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教师授课方式的吸引力。观察注意力要区分两个方面的表现:注意力良好的

9、外在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2学习态度的观察2认知态度认知态度也叫认知状态指对知识的接受状态知识接受状态是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认同和内化时的外在表现。认同:同意、认可;内化:同化、顺应的过程认知态度的观察分五个维度:1认同的外在表现;2不认同反对、拒绝的表现;-5精选文库3认同困难知识接受不良的表现;4内化顺利的表现;5内化困难的表现;知识的接受状态和注意力都是学习态度,都反映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倾向,而兴趣的产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学吸引力密切相关。 知识接受状态的核心是认同, 影响认同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讲授是否得法。 内化过程是典型的思维过程, 不属于学习态度, 但是在内化过程中

10、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习态度密切相关。内化程度如何决定学生知识的巩固程度,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二)学习风格的观察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风格主要指不同的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感知通道不同。不同的人认知事物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在获取知识方面中小学课堂上主要感知器官是听觉、 视觉、触觉;学习风格分三种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触觉型也有人称为动觉型或动触型;1学习风格观察1视觉型学生的观察视觉型学生:习惯于从视觉获取知识信息。课堂表现:对文字、图片、图形、图像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能通过阅读,就能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上课时,一般只注意教师讲授的观点与自己理解有无出入。能够提出质疑性的问题,能积极回答问题,

11、学习显得轻松,游刃有余。对教师重复琐碎的讲解,则显得有点不耐烦、懈怠,有时干脆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学习风格观察2听觉型学生的观察听觉型学生:对语言、音响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课堂表现:知识获得主要需要听教师耐心的讲解。全神贯注,稍稍显紧张;能积极回答问题,很少质疑;课堂上守纪律,但不太活跃。学习风格观察3触觉型学生的观察触觉型学生:对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6精选文库课堂表现:坐不住,小动作多;通过做操作练习能巩固所学知识;小组活动、实验操作、文体课活跃、积极;合作学习有创意。学习风格体现了学生对不同形态的知识信息感知的灵敏性不同教学应该:精讲、多练、多直观。世界上不存在单一认知类

12、型的人, 一般的人只是某一项或两项认知稍占优势,两项优势强的人属于复合风格视听型、视动型等。(三)课堂气氛的观察课堂气氛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教学水平的一种群体性反映,反映了多数学生的情感态度课堂气氛特点:学习气氛是一种群体性情感反映,能影响整个教学活动。课堂气氛存在两种状态:气氛良好;气氛沉闷;气氛可以转化,向良好转化的因素是活跃;如果处置不当,气氛可以恶化考验老师的智慧和应答水平。 多数学生的态度可以酿成某种状态的课堂气氛, 所以要维持良好的气氛,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表现。(四)课堂情绪的观察课堂情绪是学生感受教师教学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带有一定外显特点的群体性心理反应状态课堂情绪特点:情绪影响对知识的接受态度;影响对教师指导的接受程度,是学生心态最直接的反映。情绪与生理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最容易引发学生的行为动作;教师要对课堂情绪保持警觉。情绪能够“传染” ,教师进入教室要带着好的心情。课堂情绪有三种体现:1积极的课堂情绪2消极的课堂情绪3群体性焦虑课堂气氛、课堂情绪反映的是课堂总体学习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