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29936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授课教案第十四章光的干涉(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篇 波动光学第十四章 光的干涉14-1 光源 光的单色性和光的相干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横波),用振动矢量(电场强度), (磁场强度)来描述。光波中,产生感觉作用与生理作用的是,故常将称为光矢量,的振动称为光振动。在以后,将以讨论振动为主。一、光源:发光物体二、光的单色性单色光:具有单一频率的光(实际上不存在)。复色光:具有多种频率的光(如:太阳光、白炽灯等)。三、光的相干性每一列光波是一段有限长的、振动方向一定、振幅不变(或缓慢变化)的正弦波。每一列波称为一个波系,同一原子不同时刻发出的波列其振动方向及频率也不一定相同,位相无固定关系,不同原子同一时刻发射的波列也是这样。两个光波的干涉的实

2、质是同一波列分离出来的两列波的干涉。我们把能够产生干涉现象的最大光程差(折射率与几何路程之积称为光程)称为相干长度,显然它等于一个波列的长度。激光的相干长度很长,所以它是很好的相干光源。14-2 杨氏双缝实验 双镜及洛埃镜实验一、杨氏双缝实验1、定性分析如图所示,在单色光平行光前放一狭缝S,S前又放有两条平行狭缝、,它们与S平行并等距,这时、构成一对相干光源。从S发出的光波波阵面到达和处时,再从、传出的光是从同一波阵面分出的两相干光。它们在相遇点将形成相干现象。可知,相干光是来自同一列波面的两部分,这种方法产生的干涉称为分波阵面法。2、干涉条纹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两缝,相距d,E为屏,距缝为D

3、,O为、连线与E交点,P为E上的一点,距O为x,距、为、,由、传出的光在P点相遇时,产生的波程差为:,位相差为:,作,可知, (很小dD),即 。(1)亮纹位置:当时,即时,P为亮纹,可有 , (14-1)k=0对应O点,为中央明纹,依次为一级、二级明纹,明纹关于中央亮纹对称,相邻明纹间距为: ,即: (等间距)。(2)暗纹位置:当时,即时,P为暗纹,可有 (14-2)暗纹关于O出对称分布,相邻暗纹间距为 (等间距)。 结论:(1)相邻明纹间距=相邻暗纹间距=(常数)。(2)干涉条纹是关于中央亮纹对称分布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3)对给定装置 ,用白光照射双缝时,则中央明纹(白色)的两侧将出现

4、各级彩色明条纹。同一级条纹中,波长小的离中央明纹近,波长长的离中央明纹远。(4)杨氏干涉属于分波阵面法干涉。例14-1:以单色光照射到相距为0.2mm的双缝上,缝距为1m。(1)从第一级明纹到同侧第四级的明纹为7.5mm时,求入射光波长;(2)若入射光波长为,求相邻明纹间距离。解:(1)明纹坐标为 ,由题意有:。(2)当时,相邻明纹间距为二、菲涅耳双面镜实验1、定性分析:在杨氏双缝实验中,仅当缝、S都很窄时,才能保证、处的振动有相同的位相,但这时通过狭缝的光强过弱,干涉条纹常常不够清晰,1818年,菲聂耳进行了双镜实验,装置如下:由狭缝光源S发出的光波,经平面镜,反射后(分波阵面法),成两束相

5、干光波,在E上形成干涉条纹。和夹角很小,所以,S在双镜,中所成的虚象、之间的距离很小。从,反射的两束光相干,可看作从、发出的,这相当于杨氏干涉一样。2、明暗条纹位置明纹:;暗纹:;明(暗)条纹相邻间距:。在此,d=?D=?设,可有,、S在同一圆周上,沿法向,沿法向, 与夹角为和夹角,即,。三、洛埃镜实验1、定性分析洛埃镜实验不但能显示光的干涉现象,而且还能显示由光疏媒质(折射率小的媒质)射向光密媒质(折射率较大的媒质)而反射回来的光有位相突变。如图所示装置,为一块涂黑的玻璃体,作为反射镜。从狭缝射出的光一部分(图中表示)直接射到屏E上,另一部分经反射后(图中以表示)到达E上,反射光可看作是由虚

6、光源发出的,、构成一对相干光源,在E的光波相遇区域内发生干涉,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可见,这也相当于杨氏干涉一样。(洛埃镜干涉仍属于分波阵面法)另外,若把E放在位置,在E与镜交点处似乎应出现明纹(因为从、发出的光到了交点经过波程相等),但实际上是暗纹,这表明直接射到屏上的光与由镜反射的光在处位相相反,即位相差为。因为直接射向的光不可能有位相突变,所以只能由空气经镜子反射的光才能有位相突变,即它位相突变。由波动理论知道,相位差突变相当于波多走了半个波长,所以这种现象称为半波损失。折射率n:,(:光密媒质;:光疏媒质) 2、明暗纹位置考虑到反射光有半波损失,所以波程差为 。(1)明纹:时 P点为明纹

7、 。(2)暗纹:时,P点为暗纹 。 相邻明(暗)纹间距=,即。(杨氏、双镜、洛埃镜都属于分波阵面干涉)14-3 光程及光程差 薄透镜的一个性质一、光程1、定义:设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频率为,波长。它在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为,波长为(频率不变)。当光从、传至P点相遇时,波程差为 (介质中),即 。结论:介质中波长是真空中波长的倍。 。可见,不仅是简单地决定于几何路程差,而且与折射率n有关。定义:折射率与几何路程之积称为光程,即。2、光程意义光在介质中走过r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在时间内,光在真空中走过路程为光在真空中走过距离=(介质中光程)可见,光在介质中某一光程即为相同时间内光在真空中传

8、播的距离。二、光程差由上可知,取决于光程差(=光程之差。)用表示光程差,则, 三、薄透镜不引起附加光程差在此简单说明光波通过薄透镜传播时的光程情况。以后讲干涉,折射现象等都用透镜来观察。根据光程情况,当光波的波阵面(如图)ABC与某一光轴垂直时,平行于该光轴的近轴光线通过透镜会聚于一点F,并在这点互相加强产生亮点。这些光线F点互相加强表明,它们位相相同。因为在ABC面上各光线位是相同的,所以可知光线经过L没产生附加光程差,只是改变了光线方向。对于厚透镜可产生球差,慧差等。14-4 薄膜干涉一、薄膜干涉1、含义如图所示,一折射率率为的透明薄膜,处于折射率为的均匀介质中,膜厚为e,从面光源(扩大光

9、源)上S点发出的光线以入射角射到膜上A点后,分成两部分,即反射光和折射光,到薄膜中在膜下表面B处又反射之后经C处折射到介质中,即2光。显然,1、2光是平行的,经透镜L会聚后在P点。因为,1、2光是来自同一入射光的两部分(从波列的角度说明一下),因此,1、2光的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在P点的位相差固定。所以,二者产生干涉,。一束光经薄膜二表面反射和折射分开后,再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称为薄膜干涉。因为1、2各占入射光的一部分,所以此种干涉称为分振幅干涉。如: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油膜、肥皂膜上呈现的彩色条纹都属于薄膜干涉。2、干涉明暗条件干涉结果如何是从1、2光在P处位相差入手。1、2光在A处位相不同,位

10、相差仅由1、2光从A点分开后到P点 会过程中的光程差。设,L不产生光程差,从N到P及从C到P光程相差,可知:其中 ,。 (14-3)(取值要说明一下)。说明:(1)为什么只取两束光来讨论薄膜干涉?如图所示,设此入射角时反射系数为5%,第一次入射强记做100,经A处反射后强度为5,在A出折射光强度为95,在B处反射光强为4.75,经C处反射强度为0.238,经C处折射光强度为0.012,经C处折射光强为0.451,经D处反射强度为0.012 ,经E处折射光强为0.011。可知,1、2光振幅(强度振幅平方),选加后有明显的加强或减弱现象,故能看到明显的干涉现象。而3与1、2光比较振幅相差很大,它们

11、迭加后,3光贡献很小,故对干涉无明显贡献,只改善1、2光即可(一般透明介质反射系数都较小)。(2)顾名思义,薄膜干涉要求膜要薄。这是因为原子发出的波列有一定的长度,如果膜过厚,则1、2光到P点时不能相遇,这就谈不上干涉。所以要求膜要薄。能看到干涉现象的最大光程差叫做相干长度,实际上它是波列的长度(激光的相干长度可达几十米到几十公里)。我们说的薄膜的厚度是相对的,它取决于光的相干长度,如一块较厚的玻璃板,对普通光(如灯光,日光等)都不能看作“薄膜”,都不能形成干涉。面对激光则它可以看作薄膜。(3)薄膜干涉为分振幅法干涉。(4)半波损失问题:规定(本书),在1、2光中若有一光未有半波损失,则在 中

12、就加;在1、2光中均有或均没有半波损失,则中不加项。(5)当复合光入射时,干涉条纹为彩色的。讨论:透射光的干涉 3、4光从B点分开后均无半波损失,3、4光的光程差为.可见透射光与反射光中,与相差,即反射光加强时,透射光减弱,反射光减弱时,透射光加强。 (14-4)二、等倾干涉(膜为平行平面)1、含义:在薄膜干涉中时,称为等倾干涉。2、特点: 由上式知 ,对给定的波长,则依赖于(一定),则同一干涉条纹对应同一入射角的一切光线(因为k为同一值)。3、等倾干涉图样 如图所示,S为面光源(如钠光灯或由它照射的毛玻璃),它与薄膜表面平行,是半透半反射玻璃体,它让S所发出的大部分光线透过它,照射到薄膜上,

13、对于薄膜上任一点Q来说,具有同一入射角的光线,就分布在以Q为顶点的圆锥面上,这些光线在薄膜表面反射后,又由、再反射经透镜L在屏E上形成干涉条纹。这样,具有不同入射角 的光线形成了不同的封闭条纹(不一定为圆形)。注意:(1)等倾干涉,变。(2)远离干涉图样中心时,k变小(一定,变大)。一定时,值大,干涉条纹级次k小, 值大干涉条纹远离干涉图样的中心, 远离干涉图样中心时,k变小。例14-2:白光垂直射到空气中一厚度为的肥皂水膜上。试问:(1) 水正面呈何颜色?(2)背面呈何颜色?(肥皂水的折射率为1.33)解:依题意,对正面(,光有半波损失)(1)因反射加强,有 = 因为可见光范围为,所以,反射

14、光中和的光得到加强,前者为红光,后者为紫光,即膜正面呈红色和紫色。(2)因为透射最强时,反射最弱,所以有 (此式即为透射光加强条件)有:可知,透射光中的光得到加强,此光为绿光,即膜背面呈绿色。例14-3:借助于玻璃表面上涂透明膜可减少玻璃表面的反射。已知,的折射率为1.38 ,玻璃折射率为1.60。若波长为的光从空气中垂直入射到膜上,为了实现反射最小,求:解:依题意知 (膜上下表面均有半波损失)反射最小时:利用薄膜干涉,可以提高光学器件的透射率。如:照相机镜头或其它光学元件,常用组合透镜,对于一个具有四个玻璃空气界面的透镜组来说,由于反射损失的光能,约为入射光的20%,随着界面数目的增多,因反射而损失的光能更多。为了减少这种反射损失,常在透镜表面上镀一层薄膜。又如:光导纤的光耦合问题,也是如此。另外,还有多层反射膜,即增加反射减少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