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期末作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27967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牌管理期末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牌管理期末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牌管理期末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品牌管理期末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品牌管理期末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牌管理期末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牌管理期末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牌营销课程论文我国动漫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学 院 工商管理 班 级 10工管一班 姓 名 * 学 号 * 课程名 品牌管理 课程号 1030076 我国动漫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动漫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动漫品牌。而现今我国动漫产业存在很多问题,如:品牌意识较差,动漫产业人才不足等。因而不能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对于动漫品牌的重视力度,促进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词:动漫产业 动漫品牌 品牌内涵 对策正文:国际动漫产业从动画业开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2228

2、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并形成了美国和日、韩三足鼎立的态势。美国的网络游戏业已经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产值每年230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动漫产业产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2007年,动漫产业只有2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而美国迪士尼公司一年的产值就将近200亿美元。 随着国际动漫产业的发展,我国各界对动漫产业越来越重视。我国动漫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必然要面临很多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品牌问题。为了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必须这一

3、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一、我国动漫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缺乏品牌意识的问题。我国一直存在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国人大多对动漫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它只是被用来消遣的。大家一度这么认为,它和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压根没任何关系。动漫也就是来忽悠小孩子和那些小大人的。人们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很难去重视动漫的发展。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原创力弱。由于动漫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造成动漫原创力薄弱。我国多数动漫产品模仿他国,这样相当于别国的“代工”,必然无法形成自己的动漫品牌,也就无从谈起动漫品牌的传播与增值了。我国在动漫制作技术方面和日、美

4、、韩相比明显落后很多,我国在制作方面是粗制滥造的,动漫形象不新颖无法吸引眼球,技术应用不熟练,生产研发不协调,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企业对动漫专业人员不够重视,使得技术人员对动漫产业失去兴趣,不愿再去学习动漫技术。我国动漫产业缺乏创意,动画片题材大多来自于神话、民间故事等,时间一长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能引起多数人的情感共鸣。可见,国产动漫在编剧环节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缺乏急需原创性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还有相当部分动漫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并存在高级人才引不进或留不住的情况。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动漫作品的原创开发和市场开拓,无法创建自己的动漫品牌,并

5、将动漫品牌进行拓展,影响了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衍生品开发不足,产业链出现断裂。国内动漫市场规模巨大,但是国产动漫市场却十分有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动漫衍生产品多,国产动漫品牌少;动漫园区多,原创作品少,国产动漫原创作品不受人们喜爱。长期以来,国内市场基本被日美韩等垄断,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动画衍生产品的 80%以上的市场价值流向美、日动画形象,仅变形金刚一部动画片的衍生产品就从中国赚取了 50 亿元人民币。 4. 企业对动漫品牌的传播不广泛。动漫品牌的传播也是十分重要的,动漫作品在完成内部制作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行品牌传播。然而在品牌传播之前,动

6、漫企业往往存在着以下两种先天的不足,以至导致了动漫品牌的传播不顺。第一种是品牌意识淡薄,只是为了生产而制作动漫作品,没有商品化意识,他们认为只需要把动画片生产出来就行了,或者是拿到国外的动漫展上得个奖,就将作品束之高阁了,完全不会考虑到市场效益,他们不会考虑到动画片生产出来后如何去传播,如何去打造品牌,完全忽视了电视台、网络、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这样势必造成动漫作品有量无市的尴尬局面。第二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企业有长远的规划,但是企业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优秀的动漫人才,如果一部动漫产品人物形象设计没有吸引力,故事情节不精彩,制作技术不精细的话,那么其产品是没有强硬的生命力的,因为只有动漫

7、形象在受众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其品牌才可能被人们牢牢记住。因为如果品牌发展不顺畅的话,那么后续的品牌传播工作就无从谈起了。 二、我国动漫品牌发展相关对策1.加强动漫品牌意识。动漫产业中,动漫品牌是动漫产业的价值增长点。通过创建的动漫品牌来扩大动漫衍生产品涉及的市场类型,使其品牌不断增值。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动漫产业,打造动漫品牌,最主要的就是开发和拓展培育动漫品牌的平台。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同时我们需要借鉴日本和美国在动漫产业取得极大成功的经验。2.动漫人才培养多样化,动漫作品原创化。动漫人才短缺成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培养大批合格的动漫人才成为发展动漫产业的关键,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8、不可能是单一的。完善动漫人才培养机制,摸索新型的培养模式,成为动漫产业发展趋势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多元的人才需求,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总体来说,依托当地高校,实现“校企合作”是培养动漫人才的重要途径。另外,一些动漫企业也要有专门的动漫人才培训课程。原创是动漫产业的生命,也是实现、维持和加快动漫产业发展的根本。“不具有原创和创新精神的动漫内容,即使拥有领先的技术和有效的市场运作,动漫产品也不具有生命力。”3.培养本土动漫明星,为动漫产业积聚人气。动漫产业的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动漫企业运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卡通形象能够多大范围的影响受众。因此,优秀卡通形象的制作是卡

9、通产业的关键成功要素,而优秀卡通形象传递的信息应该兼具情感交流与价值认同的功能,并且还要能够满足与个性化发展相关的需求。如果在动画造型的初期就确立适应玩具市场需要的动画造型,将为以后的延伸产品的市场赢利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不是说形象好就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如唐老鸭形象不好但是人们却十分喜欢他。针对这点我们应该培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动漫明星,为动漫产业积聚人气,并且纠正人们对动漫只适合小孩子的认识偏差,从而使得我国对动漫产业的狭隘观念得到纠正。4.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衍生品。动漫衍生品的内涵实在太广,例如一个动漫形象得到了肯定,而因这个动漫形象所衍生的东西就可以天马行空了,近期有一部很热门的国产动

10、漫我叫MT,就是一些资深玩家根据国人在游玩魔兽世界这套著名网络游戏中的体验和一些国人游戏的特点,通过简朴的画风,展现玩家风采和人性问题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导致了魔兽世界中国大陆服务器和台湾服务器用户的突发增长。我叫 MT这个系列展现了中国社会的一些风气,以及中国人不断向前的冲劲,而且具有娱乐性。虽然是以外国的游戏文化为背景,但正因如此,也就更能向国外市场发展并展现这种具中国特色的动漫形象。5.动漫企业应从自身出发,注重对品牌的保护和传播。动漫企业应该从自身出发,来保护动漫品牌。现在盗版越来越严重,使得动漫品牌受到损害,企业应该针对这种情况展开措施解决问题。首先,就是尽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效率。

11、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该走日本的以量取胜的路子,就是为了应付这种侵权的一个手段。薄利多销,多部作品大量一起推向市场,快速占领市场,价格不要太高,减少盗版商的生存空间。这是一条产业链,要有利益互补的概念。最后是提高技术门槛。技术门槛提高了,盗版商即使要生产也要相应提高成本,保密性做得好,正版就能争取时间首先占据市场。 三、结语动漫品牌在动漫产业中至关重要,动漫品牌经营战略能够给动漫企业带来额外资产,容易被消费者所认同。动漫产业要振兴,就要进行市场的积累、品牌的积累、团队与资金的积累以及品牌营销经验的积累。在当前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导向下,我们要做到用创意塑造品牌,用品牌推动产业化发展,用品牌营销开拓

12、市场,不断增强品牌的竞争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动漫产业一定会真正地树立起自己的动漫品牌,并迅速提升在动漫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争取成为未来的动漫大国。参考文献:1.周涛.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科教文汇,2008(4)2.白晓煌.日本动漫.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3.李彩琴.韩国动画的发展与现状.外文出版社,20044.陈骁“.新动漫”一代的动漫品牌生活J.广告大观,2006(6)5.范五勇.迪士尼传奇.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6.2.郑立国.繁荣动画艺术教育,打造民族动画品牌J.新长征,2007(6)7. 韩飞. 中国卡通原创力不强,最佳知名度 18%N. 东方早报,2005.11.218.孙立军.浅谈中国动画的创作现状.电影艺术,2004(1)9.李子臣,李薇.火爆动漫动漫的发展现状及社会心理需求分析J.社会,2003(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