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2796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漏电保护器判断线路漏电的原理漏电保护器是依靠什么来判断线路中是否存在漏电的,怎样触发脱扣装置的,试验按钮又是怎样试验的呢?上图中所标注的,是漏电保护器中比较关键的几个结构。判断漏电: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监测电流大小,将零火线同时穿过电流互感器,我们就可以分别知道零线和火线上的电流。什么是漏电呢?就是零线或火线与通过其它导体,形成了新的回路比如人摸着火线触电,就形成了火线、人体、大地这个新回路。此时必然会导致零线和火线上的电流不相等。电子组件线路板就是来分析零火线的电流值的,一旦二者差值超过设定值(家庭电路的设定值为30mA),就会发出信号,给脱扣器线圈供电,促使断路器跳闸(脱扣就是跳闸)。试验按

2、钮:试验按钮的回路恰好模拟了电路漏电图中试验按钮和主回路有两个交点,我们将和零线的交点叫做A点,和火线的交点叫做B点。A点在电流互感器的上方,因此通过A点的电流不会被电流互感器检测到;而通过B点的电流却可以。按下试验按钮后,A点和B点接通,电流经过B点流向A点。这样一来,电流互感器得到的结果就是火线上的电流大于零线上的电流。因此,电子组件就会将其判断为漏电,从而促使断路器跳闸。这里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子组件,一旦它们二者出现故障,断路器就无法准确判断漏电情况,从而导致漏电开关失去漏电保护功能经常试验,就是为了及时发现它们的故障。多以橘黄色为主,或圆或方,上印暗字T,旁边有小字,写着

3、“每月按一次”。这个按钮叫做“试验按钮”,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做试验的。这与人每年做一次全身体检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为了防止断路器出现了问题,漏电保护器起作用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等出事时才发现漏保已经损坏,就已经晚了。试验的对象,就是漏电保护器附件的好坏正常情况下,按下试验按钮,断路器会跳闸,同时复位按钮突出(显示屏变色)。如果按下后断路器无反应,则证明断路器的漏电保护功能已经失效了。漏电开关有四个功能,首先是开关都具有的分合电路的功能。除此以外,还拥有三种保护功能: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严格来说属于过载的一种,但是断路器对短路和过载的保护原理不同,因此在这里分开来说了)和漏电保护功能。前两种功能任

4、意一个断路器都会具备,不多说,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断路器自动跳闸。漏电保护功能是漏电开关独有的:当电路中产生漏电时,漏电开关可以第一时间检测到,并迅速切断电源。该功能由漏电保护器附件提供漏保附件只提供这一种功能。漏电保护功能很强大,毫不夸赞的说,它是防止我们触电的一条安全绳。但要想让这条安全绳在关键时刻(触电时)起到作用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漏电保护器附件上的按钮。复位按钮:在漏保附件上,会有一个与外壳处于一个平面的小按钮,它或圆或方,与开关手柄的颜色一致,在它的旁边有一行小字,写着“合闸前按下”,它的名字叫做“复位按钮”。虽是这么写,却未必每

5、次合闸前都需要按一次,主要看复位按钮是否突出来(高于外壳)。漏电开关有三种情况会使得手柄落下:手动断开开关;电流过大自动跳闸(过载或短路保护);电路中有漏电自动跳闸。其中,只有最后一种情况发生时,复位按钮才会突出。复位按钮突出后,合闸是合不动的手柄卡在断开位置,用多大力气都推不动。因此,复位按钮的两个功能就体现出来了:首先是防止用户误合闸,以免漏电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第二是提示作用告诉用户电路中存在漏电,谨慎送电。这个作用最为关键,因此有些断路器只保留了这一功能(上一个功能的确有点鸡肋,只要断路器自动跳闸了,必然说明线路中有故障,合闸时都需要谨慎)。显示屏在电路中无漏电时,显示为白色、绿色、蓝色等(品牌不同,颜色不同);由于漏电跳闸后,显示屏会变为红色。合闸后,显示屏再次恢复原来的颜色。复位按钮(显示屏)是在断路器提供保护动作后,给用户以提示。而在电路中产生漏电时,断路器能否正常提供保护功能,还要看试验按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