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276726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案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信息不对称,或者均衡价格1月11日是我的同窗亮亮和莉莉结婚三周年的日子。亮亮买了一条价值320元的围巾作为礼物送给莉莉,莉莉非但不开心,并且还抱怨丈夫花冤枉钱,这条丝巾的价格不应超过10元左右,事实上,莉莉的同事前不久在相似的商城只耗费了3元购买了同样质地的丝巾。1、用微观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来回答:亮亮,由于对围巾市场信息不理解,历来市场信息不对称,不理解围巾的真实市场价值是150元,因此以32元成交了这个围巾。而莉莉的同事由于熟悉市场信息因此以138元成交。、市场供求理论前些天,市场的供应不小于需求,因此均衡点在13位置。这些天,由于市场需求增长,导致均衡点移到了20位置。二、价格歧视

2、许多地方的旅游景点都会对外地人和本地人收取不同的门票价格。如四川的峨眉山风景区。对外地游客门票价格执行*元/每人,对本地居民则发售*元/每人。用价格歧视理论回答:这是典型的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对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但使得每一市场上发售产品的边际收益相等)。实行三级价格歧视需要具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种条件是存在可分割的市场,第二个条件是被分割的各个市场上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在完全垄断的条件下才干进行,峨眉山风景区全国只有一家,没有竞争者,因此价格稍高某些,也照样吸引游客。价格歧视就是垄断者为了榨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规定不同的价格,该风景区之所规定不同的价格是由于外地人比本地人的需求弹性要小,实行价格歧视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生活中,歧视定价的例子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