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272802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和预防措施研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在自然、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 其可改变和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成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重的国家之一, 有些地区生态系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然而, 我国对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并不完全理解, 相关防控措施并不健全。外来物种一旦成功入侵, 对当地生境有较强的忍受力和适应性, 能利用多种方式进展传播, 建立优良种群, 争夺外乡物种的生存空间, 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平衡。一、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途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不合理的引种, 由人为有意引入, 通常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种;二是无意引入,

2、常为旅游者身上沾附、随交通工具等携带而来, 如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就是通过包装材料, 将虫卵带进国内, 给农、林、牧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三是自然传播, 如借助昆虫、风、水体流动、鸟类等媒介, 使外来有害生物种子发生迁移, 从而造成生物入侵。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特征1.繁殖、扩散、适应环境才能强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不仅能进步后代存活的数量, 也加大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据优势, 对逆境表现出极强的抗性, 一旦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 就能继续生长发育, 进展更大规模的传播扩散。2.隐蔽性强一般随轮船、飞机、汽车等运输工具, 潜藏在运输的货物中, 由于有的货物属于非检疫对象, 有的

3、货物被漏检, 有害生物便随之进入, 加之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从开场在新环境里定居, 到种群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 占领区;之间存在 时滞;现象, 即埋伏期, 所以常常表现为爆发成灾。3.表现缓慢有些有意引进的植物, 刚引进时未见异常, 假设干年后才表现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特征。4.受环境影响严重有些植物种类在人工控制范围内未造成危害, 而一旦逃逸到自然环境中, 就会酿成灾害。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危害1.无害处理本钱增加由于遭到入侵物种危害的农林产品的产值和品质下降, 须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进展无害处理, 不但增加了本钱, 还影响了外贸出口和经济开展。2.影响生物多样性外来有害生物侵占了当地物种的生存

4、空间, 使被损害的生态系统不可逆转, 导致当地物种濒危或灭绝。有研究说明, 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40%由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引起, 有害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的第2 位因素, 仅次于生境的丧失。3.对人畜安康和贸易造成影响有的有毒有害杂草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响, 影响人体安康;有的有害动物被人类食用后, 会导致寄生虫病;有的植物病原菌能引起人畜食物中毒。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防措施1.实现资源化所谓资源化, 就是把这些入侵的生物变成资源, 通过利用其自身的经济价值, 到达防治目的, 这是目前我国治理外来有害物种入侵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我国有的地区利用福寿螺作饲料, 代替鱼粉

5、作水产饲料的蛋白源, 防治效果显著。但并非每个入侵物种的资源化都能如此顺利, 因此, 还需要建立其他防控机制。2.建立健全追溯监测制度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 假如不继续跟踪监测, 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 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 很可能导致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发生。为此, 建立完善追溯监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应建立引种档案分类制度, 对其引入的时间、地点做详细记录。其次, 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展亲密监测, 掌握其在引入地内的生长开展动态,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3.建立科学的综合治理制度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 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 建立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侵入, 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 必须通过生物、物理、化学、人工等综合措施进展治理, 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 到达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正确治理效果。同时, 检疫部门要加大检疫工作力度, 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一方面, 要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 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 要加强检疫检查。另一方面, 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 建立健全省、市、旗县、乡镇四级外来物种疫情监测报告、分析和信息查询系统, 实现信息共享, 尽量减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 保护好我国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