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27173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山林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康兴唐农场山林生态经济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议书安康兴唐农场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目录附件:1. 营业执照2. 组织机构代码证3. 税务登记证4. 餐饮服务许可证5. 商标注册证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7. 林权证8. 陕西省家庭农场认定证书9. 陕西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加工许可证10.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11. 安康市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12. 生 态 农 庄 规 划 图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安康兴唐农场山林生态经济综合开发项目1.2 实施单位安康兴唐农场有限公司1.3 法人代表唐志伟1.4 建设类型山林经济综合开发1.5 主导产业野猪、七彩山鸡、蓝孔雀、贵妃鸡、绿壳蛋

2、鸡、渔业特种养殖、活体销售、繁殖、加工销售、野味餐饮连锁、山林经济及生态休闲观光旅游。1.6 建设地点关庙镇老龙村(花心村、金花村、老龙村)。该建设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山地面积大,适宜于发展林下养殖。1.7 建设规模项目从 2009 年 5 月至 2014 年底开始筹建。一期工程:2009-2014 年,70 亩林地、养殖场(圈舍、牧草、散养等),年底出栏珍禽1.3 万只,野猪50头。二期工程:2015-2017 年,年养殖规模 500 头野猪、 4000只贵妃鸡、4000 只绿壳蛋鸡、 5000只野鸡和 100只孔雀。三期工程: 2018-2020 年, 年出栏 1000 头野猪、 800

3、0 只贵妃鸡、 8000只绿壳蛋鸡、 10000只野鸡和 300只孔雀。建成100亩鱼塘, 800亩核桃及 200 亩杜仲山林经济、生态旅游观光、健康休闲、产品深加工。1.8 总体目标按照“科学规划、要素聚集、管理规范、效益显着”的现代农业标准要求,构建生态产业循环发展模式,采取“农场+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 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 把企业管理机制引入项目建设管理中,打造汉滨乃至全市山林生态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建设陕南生态农场。1.9 建设期限第一阶段: 2015年 5月 2015年 12月( 1)项目建议书编制立项报告及备案;( 2)办理山地流转等相关手续;( 3)修建场区公路、水电

4、畅通、排污设施。第二阶段 :2016 年 1 月 2017年 12月( 1)流转100亩鱼塘 ;( 2)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垂钓等;( 3)场区排水、排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阶段 :2018 年 1 月 2020年 12月。( 1)建1000 亩经济林;( 2)野猪及山鸡肉加工生产线建设;( 3)各单项生产技术组装集成;( 4)进行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开发市场。( .10 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包括野猪、山鸡等养殖所需设备,主要包括圈舍、笼子、水槽、石槽、饮水器、排气扇、推车、锅炉、供电设备、冲洗机、消毒设备、保温设备、孵化机、育雏设备、饲料及产品加工生产设备等。( .11 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技术

5、服务体系、产品品牌、销售网络建设等。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国务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2015-2020 年)提出: “秦巴山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特种养殖业,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动优势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立体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安康市山林经济发展规划( 2011 2020年)提出:山林经济是以山林为元素、绿色为基点,以自觉运用自然经济规律,生产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山林生态与经济社会的

6、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山林经济是陕南循环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自然资源禀赋和山林经济发展要求出发,分区布局、突出重点、集聚成园、彰显特色,重点建设500 个省市县镇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安康山林经济产业体系。汉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和比较效益,优先发展见效快、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增收潜力大而又容易形成规模的畜牧、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加快基地建设,培育品牌优势,形成农业“块状经济”,建立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格局。富硒资源是安康最具特色的资源。富硒食品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产业和富民强市产业

7、。当前,安康正处于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是适应消费需求、发挥特色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开发利用富硒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资源,做强做大富硒食品产业,对于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安康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康富硒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富硒食品研究开发逐步深入, 科技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解决了一批影响富硒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培育壮大了一批富硒优势特色产业和科技型企业。二是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各县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

8、、市场化运行原则,把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全市富硒食品基地达到 430 余万亩。三是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安康现有富硒产品加工企业127 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 5 家、 500 万元以上企业97 家,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6 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5 家。四是富硒产品研发队伍不断壮大。 全市拥有富硒产品专业技术研发人员 123人,建立了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富硒产品硒含量分析检测实验室、富硒产品加工实验室、富硒产品开发中试基地等科技研发平台。 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

9、中国 ( 安康) 富硒产品研发中心, 同时将组建国家级实验站和博士后流动站, 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 推动富硒产品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014 年 , 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76 亿元,增长33%。目前, 富硒食品已成为安康市六大支柱工业之第二位,产业规模、增长速度、企业效益均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陕西省已将富硒食品产业纳入陕西省“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陕西省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 年) 。生态富硒野猪生产蕴藏着巨大市场商机。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C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野生动物驯养生产有着很大的潜力。特种野猪经农业

10、部及肉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多次测定,分析出特种野猪瘦肉率高,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家猪,且肉质比家猪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 2-2.5 倍。特种野猪肉可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同时,本项目地处全国两大富硒带之一,土壤、水、植物中的有机硒能被散养野猪有效吸收,所产猪肉又具有补硒功效,没有工业添加剂污染,具有保健、野味、经济三大优势。 本项目的实施, 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对高端肉制品的需求, 而且其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工空间十分巨大, 符合国民

11、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山鸡产品是重要的民生产品。 关系人民生活。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膳食消费观念不断更新,绿色、环保、安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两高一优”和生态安全目标,只有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专业化生态养殖场。近年来,汉滨区按照“产业兴区、循环发展”战略要求,始终把特色林下养殖业山林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 坚持不懈, 强势推进,快速发展。依据专家分析,我国特禽林下养殖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山鸡养殖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无公害禽产品的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林下山鸡饲养是汉滨区农村传统优势养

12、殖项目,且玉米小麦等饲料丰富,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山鸡肉粗蛋白比家鸡高出 2-3 倍,必须的氮垂酸齐全,脂肪和胆固醇比家鸡低得多,铁的含量比家禽高出 10 倍,而产肉性能可与肉鸡媲美,历来为人们所青睐。 养殖可用林间放养的方式, 产品除了具有山鸡的优点外,还具有无药残、卫生、安全、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目前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市场前景看好。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项目建设是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项目以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环境优美为特点,集示范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与生态性于一体,是“十三五”发展规划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内容。

13、 抢抓机遇, 加大投入,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和推广,提高有机富硒产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加大基地建设标准化,促进区域产业技术升级;通过本项目的引领和示范,必将加快实现汉滨特色农业产业集约化、产业化。2.2.2 项目建设对陕南农业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规律,将养殖、种植、资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养殖、加工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产出作为另一生产环节的投入,使系统中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预防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本项目采取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完善产业链条,对当地发展循环产

14、业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2.2.3 兴唐农场已积极探索大小生态循环系统即养殖安全系统和投资安全系统不仅使农场养殖场无污染,废物循环利用,而且保障了养殖、种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经营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行业之间的多元化发展,化解了投资风险。(1)利用从日本引进的EM技术养殖珍禽,还可再利用它将珍禽的粪便进行发酵,杀菌除臭后喂野猪,发酵后的鸡粪便带有酒香味,野猪特别喜欢吃,节省了野猪的饲料,实现了第 1 次增值。( 2)野猪的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农场照明、洗澡以及小动物的保温。仅电费一项农场每年就能节省了六七万,实现第 2 次增值。3)沼液用来种核桃树,等于核桃树

15、就不需要成本了,且果的品质更好,价格更高,同时利用核桃树等种植来分解吸收养殖场的沼液,使养殖场达到零污染,零排放,保证了养殖场的安全与高效益,实现了第3 增值。( 4)核桃树下套种牧草,可以拿来喂猪、珍禽,年产牧草20 多万斤,不但节省大量的饲料,而且使它的产仔率、产蛋率大幅度提高。它们的粪便又进入沼气池,解决了沼气池的原料,实现了第 4 次增值。( 5)沼渣用来池塘养鱼,沼渣含有多种微生物,是很好的鱼饲料,实现了第 5 次增值。( 6)池塘水面上养水草,不但生长迅速,能净化水质,又是野猪、珍禽很好的饲料。还能提高珍禽成活率,实现第 6 次增值。( 7)塘泥是优质的有机肥,用来种植大片的玉米,用玉米粒、玉米棒及玉米叶、秆,我们全部可以作野猪的饲料,使玉米的价值利用率提高 5 倍以上,我们自己种植玉米不施农药化肥,喂珍禽,在源头上控制了农药残留的问题,生产的是真正的放心肉,绿色食品,效益更高,实现了第 7 次增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