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627074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4.1 尊重他人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重他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能力目标: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河北石家庄一个小男孩给让路的私家车车主鞠躬案例引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小男孩要这么做?(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因为司机尊重小男孩的生命,所以他对司

2、机鞠躬。我们需要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就需要做到尊重他人。)(二)讲授新课环节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1)观看视频重庆保时捷车主怒扇男司机耳光思考:什么是尊重?为什么要尊重他人?(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一说对于这个保时捷车主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2)思考33页探究与分享,说一说: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

3、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3)观看视频图书馆允许拾荒者入内阅读思考:这样的做法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所答答案及理由,引导学生明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个文明的城市,不是看有多少财富,而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尊重,尊重能够减少摩擦,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环节二:尊重从我做起(1)思考34页探究与分享说一说:遇到类似的情景,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根据学生所答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需要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给予他

4、人应有的、适当地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2)思考35页探究与分享说一说: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你还有哪些看法?(分组讨论)(根据学生所答引导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做到平等对待,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轻视、歧视他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平等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平等对待他人)(3)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小男孩的同班同学要悄悄地把食物放在他的饭盒里而不告诉他?(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引导学生知道我们在与他

5、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4)小活动;说一说你身边同学的优点。(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的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从而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四、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的,第一个是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第二个是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在第一个问题里边,我们讲了三点:一是尊重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二是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三是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那么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的?一是积极关注他人,重视他人,二是平等对待他人,三是学会换位思考,四是学会欣赏他人。五、教学反思1.德育渗透效果好,真正做到了生本课堂。2.案例选择适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课堂。3.师生互动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想、了解其掌握情况、了解课堂效果。4.案例选择不够贴近生活,可以尽量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