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27070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复习说课教案蕲春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余亚裕 2013.10.7一、考情分析(一)、2013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理综化学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考纲要求: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二)、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考怎么考1、 直接考查十一种元素化合

2、物基本知识、用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性质、转化(2012江苏,T9)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NH3H2O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与物质的保存、检验等结合(2012新课标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1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

3、D某溶被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解析】液溴的保存,Cl2 I Ag 的检验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3新标理综I,T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STS知识。侯氏制碱法原理;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白烟,检验管道是否漏气;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

4、物质;D选项,制造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比例为1:2:3。(13新标理综I,T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6Ag + 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解析】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后,放在铝制容器中复原,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原因。(13新标理综I,T27)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5、程式_。在“正极碱浸”过程中,正极发生的反应应为正极材料中的铝箔与NaOH 溶液之间的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2H2O=2AlO2+3H2;(13新标理综I,T28)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主要流程是_(以化学方程式表示)【解析】先用NaOH溶液溶解铝土矿,然后过滤,向滤液中通过过量的CO2气体进行酸化,在进行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然后高温煅烧氢氧化铝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铝;Al2O3+2NaOH=2NaAlO2+H2O;NaAlO2+CO2+2H2O=NaHCO3+Al(OH)3;2Al(OH)3Al2

6、O3+3H2O 2、元素化合物知识作载体,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这部分试题考察学生吸收和整合新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处理好前后题干信息和现象的联系,有条理地进行解答。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考题中分布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各种题型中,以识记、理解、综合应用、探究等各种能力层次出现,以应用为主,中等难度的题目较多。(13新标理综I,T27)“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可用盐酸代替H2SO4和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解析】根据流程图可知,“酸浸”加入了H2SO4、H2O2,反应的生成物中有CoSO4,也就

7、说明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o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2O2中的O元素则要升高,即产生O2。另外在酸浸的过程中,H2O2 自身也能发生分解,所以发生的反应有:2LiCoO2+3H2SO4+H2O2Li2SO4+2CoSO4+O2+4H2O和2H2O22H2O+O2。盐酸具有还原性,如果用盐酸代替硫酸,则Cl会被氧化成Cl2,从而造成环境污染;3、高考还可以这样考(13北京理综,T27)向的沉淀中加入浓HCl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生成有黄绿色气体.(13北京理综,T28)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

8、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CaSO4;。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Cl2+SO2+2H2O=4H+2Cl+SO42。(13山东理综,T30)工业上由钛铁矿(FeTiO3)(含Fe2O3、SiO2等杂质)制备TiO2的有关反应包括:90酸溶FeTiO3(s)+2H2SO4(aq)=FeSO4(aq)+ TiOSO4(aq)+ 2H2O(l)水解TiOSO4(aq)+ 2H2O(l)= H2TiO3(s)+H2SO4(aq) 简要工艺流程如下:试剂A为 。钛液需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收率降低,原因是 取少量酸洗后的H2TiO3,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KSC

9、N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H2O2后出现微红色,说明H2TiO3中存在的杂质离子是 。这种H2TiO3即使用水充分洗涤,煅烧后获得的TiO2也会发黄,发黄的杂质是 (填化学式)。根据流程图,因为矿石经硫酸溶解后得到的Fe2(SO4)3,而后面过滤得到的是FeSO47H2O,所以试剂A是铁粉,把Fe3+还原为Fe2+。由于TiOSO4容易水解,若温度过高,则会有较多TiOSO4水解为固体H2TiO3而经过滤进入FeSO47H2O中导致TiO2产率降低;由于少量酸洗后的H2TiO3,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加H2O2后出现红色,说明存在Fe2+。经加热后Fe2+氧化为Fe2O3而使产

10、品发黄。二、学情分析经过分析得知:目前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存在厌烦心理和恐惧心理. 元素化合物知识具有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性质多变,内容多、知识点多,化学方程式多,难记忆等特点,加上在平时的测试中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得分率不高,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产生厌烦心理。2、学生学习缺乏有序性.从而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杂且乱、易懂、好学、不好记。3、不注意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进行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4、不注意从类别和性价规律去理清自已的学习思路等等,这些就是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中所存在的问题。5、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缺乏深层次的

11、思考. 大多数学生学习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上,缺乏对知识深层次的思考,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方法,从而造成学起来容易,记起来难的局面。如在学习钠元素时,学生清楚钠与水、与酸反应都会产生H2,可是学生没有认真去思考为什么这两个反应都会有H2放出呢?其根本原因在哪里?6、学生学习只注意了知识的纵向变化而忽略了横向联系.从而造成只掌握对单一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与判断,对多种元素及化合物就无所适从了,表现在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推断题上无从下手。 7、不注意对所学生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小结.学生未养成每学习完一种元素,要将对不同种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小结。如中学化

12、学中呈淡黄色的物质有哪些?能水解的物质有哪些?既能与H+反应又能与OH反应的物质有哪些?等等。三、说复习策略1、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序性,将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网络化是掌握此部分知识的捷径。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按照“知识的点、线 、面”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第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网络的建立,不应该是各步反应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以点(代表物)带面(全章各物质)的横向复习,从而可以系统地掌握本章的知识要点。对常见的8种非金属,5种金属共13种元素化合物知识:可采取“两线两思路一网”的方法复习。、两线: a、以物质类别

13、为主线:非金属知识主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相应盐b、以化合价为主线,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横线。、两思路:掌握描述物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思路a、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思路: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水溶性-特性等。 (描述顺序- 观察 - 感觉 - 测量 )b、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与非金属反应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某物质 + 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与碱(或性氧化物)反应与盐反应制取、检验、存在和用途、一网:将每一元素族以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质形成横向主线,再以某一价态元素的代表物为点,将代表物质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反

14、应,与金属反应、与水反应、与酸碱盐反应)制法、检验、用途和存在,纵向整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反应关系图。将上述思路运用到各种物质性质的描述按其顺序,可以举一反三,通过适当的复习,一般学生可以对所学各种物质的性质如数家珍。掌握以上思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网络化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依靠复分解反应条件、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周期律为指导,减轻记忆负担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复习时可以用化学理论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不需死记硬背。例如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可以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可以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因此,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对那些可以从化学理论上加以概括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抓住重点内容,带动全局知识中学化学集中学习了氢、氧、碳、硅、氯、硫、氮、钠、铝、铁、铜11种元素,在7种非金属元素中,以硫、氮的知识较为复杂,在4种金属元素中,铝具有两性特点,铁的变价、配合物的生成、铁的冶炼都有代表性,专题复习时我重点抓好以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