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27069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地区地质实习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地区地质实习报告姓 名:学 号:年 级:班 级:指导教师:实习日期: 2021.06.19-07.09 2021年 7 月 06 日目 录第1章 概 述2第2章 地层岩性32.1 概述 32.2 地层岩性描述 3第3章 地质构造43.1 概述 43.2 节理与断层 43.3 褶曲 6第4章 地质作用74.1 西湖成因 74.2 第四纪冰川 7第5章 其 它95.1 罗盘使用方法 9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9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105.4 地质专题学习 10第6章 完毕语12第1章 概 述我们今年的地质实习与6.19-6.21在XX进展。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出去

2、,非常开心。而且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户外实践课,因为这样非常生动有趣,可以使我们学以致用,加深我们的印象,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这次地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XX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观测,以及教师随地讲解,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认识,学会在野外运用地质测量仪器对地质情况进展观测和研究。这三天的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图见图1-1。 我们09土木系全体同学19号上午在X金明、武亚军、X飞禹、王婷婷教师的带着下奔赴XX。1班由X飞禹教师带着,2、3班由X金明教师带着,4班由武亚军教师带着。到了XX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就在教师的带着下去浙大玉泉校区的后山上进展点的观测。武亚军教师先给我们四班同学讲了岩层的一些知识,然后又

3、讲了罗盘仪的用法。然后我们那班分成几个小组测量岩石的走向和倾角。图1-1然后记下数据,回去后绘制玫瑰图。6.20号和6.21号是路线观察,即在教师带着下,沿着特定路线观察地形地貌,教师还会在沿途讲实地的地质构造知识,而且还会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地质地貌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大家还可以相互讨论,印象也更深刻。6.20我们现在中天竺集中,然后去棋盘山和天马山,在爬山过程中观察断层和岩石等地质现象。在山顶,教师给我们讲了这两座山的地质构造知识和断层的知识。然后下午我穿过龙井村,来到九溪十八涧,在这里教师主要讲解了溶洞的一些知识,以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夷

4、平面和地下水的一些知识。6.21是实习最后一天,我们先到了白沙泉,在这里教师讲了水体性质、渗透系数以及测量渗透系数的方法实验室法和现场测量法。然后经过宝石山到紫云洞,讲了西湖的成因、岩层产状、复向斜和紫云洞的成因以及和溶洞的区别。第2章 地层岩性2.1 概述XX市地质开展经历了前履冰纪陆壳增生并成熟、古生代拘谨大约62.5亿年被动大陆边缘、中一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3个构造演化阶段。底层序列为: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我们在棋盘山的观测点在棋盘山背斜翼部。地层为泥盆系上统西湖组石英砂砾岩。观察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发生崩塌后造成的陡崖、石柱及倒石堆。远眺天马山可见天马山断

5、层牵引褶皱。在山道上可见天马山断层擦痕及断层镜面,根据观察研究可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九溪十八涧那么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组成宝石山的岩石是熔结凝灰岩,这类岩石是由火山灰、熔岩混合后流动,最后冷凝而形成的。栖霞岭共有五洞,以紫云洞为最奇,紫云洞主要是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洞体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该洞处的岩层受附近构造断裂的影响,发育三组节理其中南东向节理扩X,节理特别发育。2.2 地层岩性描述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图2-2.1XX地区出露岩层最古老的是上奥陶XX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直至第四纪地

6、层都有出露。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D3x 属于泥盆系D,为上统西湖组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强度最高。我们在浙大玉泉校区山上测量了石英砂岩的11组产状数据,绘制成了玫瑰图,见图2-2.1。C2h 是中世石炭系黄龙组石灰岩 ,岩性稳定。C3c 为上世石炭系船山组石灰岩。J3h 是中生代侏罗纪黄尖组,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杏仁状构造。Q 即为第四系,分为中更新统之江组、上更新组、全新统。XX市山地和丘陵第四系分布广泛,地层齐全。该地层主要由 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等沉积物构成,且沉积物松散、软弱、多孔。空隙中充满着水和气体。 第3章 地质构造3.1 概 述我们这次的实习地点在XX的西南部,。XX西南地区

7、的构造位置处于西湖复向斜西南部位。西湖复向斜位于XX西郊,向斜的各个褶皱构造形态,其两翼共同特征是,背斜的西北翼稍微平缓,南东翼较陡,向斜反之。但他们的轴面倾斜方向均一样,如天马山陡壁所见。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全。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全。此外,XX西南地区断裂众多、相互交织。如:我们这次实习的地方有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宝石山宝石流霞处的断层,阁岭和紫云洞处的断层等。断层的节理发育,易风化。水易富集,泉水较多,在山区找水就可以沿着断层找。水点和断层方向根本一致。泉水串珠状排列是判断断层的依据。断层交界处岩石的种类会有变化,如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处的岩

8、石就有变化,由破碎到不破碎。断层是由于挤压、褶曲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的,长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断层。此外我们实习的内容还有岩石裂隙,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采量比拟大。3.2 节理与断层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假设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那么其走向为北东。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XX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

9、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水出来时冒泡那么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岩缝的水开采量小。如白沙泉见图3-2.1,水清、池底浑浊,无味无气泡。图3-2.1棋盘山和天马山两盘的岩性不同,因为岩石受力后产生节理,接着在作用两盘断裂形成断层。棋盘山背斜翼部岩层越来越新,依次为D3X、C2H、C3C。由于岩石在冷凝前曾由南西向北东发生过流动,所以在岩石中我们可见假流纹构造,玻屑,晶屑以及碧玉等都被拉长,长轴呈北东走向。此外假流纹构造和被拉伸长的碧玉等都向北东倾斜。碧玉非常致密,硬度很大,故

10、抗风化能力很强,因此在宝石山往往可见碧玉突兀于岩石之外,使游人登山非常便利。见图3-2.2一位游客徒手快速爬到了山顶。我们在这边测量了三组产状:依次为倾向 151 、212、221;倾角 72、84、72。图3-2.2接下来是紫云洞见图3-2.3,紫云洞不是溶洞。主要是由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由于凝灰岩中的3组解理面切割而形成的,与XX解理面走向根本一致,倾向不一样,断层不一样。与溶洞的区别:1:岩性不容;2成因不同:紫云洞是由于节理作用,溶洞是由于化学反响;3水本身的问题:溶洞主要是地表、地下水,紫云洞是地下水。从紫云洞出来,开场下山,依然是断层。此处的岩性大局部是凝灰岩,又很少的石英、砂岩

11、、灰岩、长石。还有黄龙洞组主要是石灰岩和砂岩。一般人们在研究山上的岩石时,都是从山沟里观察山上的岩石,然后我们也在这边的山沟里找了一些岩石进展研究。凝灰岩覆盖在石灰岩和砂岩上。 图3-2.33.3 褶曲在XX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XX市区断裂较多,相互错切。有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以及南北向假设干组。其中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层大多为冲断层,西湖复向斜单体褶曲之间,通常以这两种冲断层形式交接。北西向断层常常切割北东向断层,尤其是老东岳留下余杭闲林埠一带最为明显,并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XX棋盘格式构造。南北向断层为冲断层,主要分布西南部的

12、大清里、梅家坞、天竺山一带。 西湖复向斜总形势: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最后倾没于西湖和市区的第四纪沉积层之下。依据钻探资料,复向斜倾没局部为侏罗系上统的火山碎屑岩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所横切。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好,从北至南有:老东岳背斜 、飞来峰向斜 、天马山背斜 、南顶峰向斜 、青龙山背斜 、玉皇山向斜 、将台山向斜 、凤凰山背斜。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整。第4章 地质作用4.1 西湖成因西湖是中国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XX之所以能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颗落在大地上的明珠。2021年

13、6月24日,XX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西湖的可能成因有两个: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泻湖,即泻湖说。另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泻湖说认为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冲刷作用形成的泄洪形成与钱塘江连在一起。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火山爆发说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西湖就是火山口。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局部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我觉得西湖泻湖说最有可能。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即所谓的“海西运动时期。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群山为冲刷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泄洪与钱塘江连在一起。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很容易导致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然后由浅海湾慢慢演变湖泊,地质学上称之为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所以泻湖说是非常有可能的。4.2 第四纪冰川从19世纪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