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26964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校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教案说明: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同时注重了培优辅差及 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 A4 纸 直接打印。学科 : ; 任课班级 : ; 任课教师 : ;年月日个人说明: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 谨慎下载。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 1 课时 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 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 计算方法,能够应用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 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1 / 6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 准备及手段:课件教学内容:第 2 页,例 1 及“做一做”,练习一 1-3 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3、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 个 12 是多少? 9 个 11 是多少? 8 个 6 是多少? 13)计算:23( 3?3?3663631010103 ?101010 时向学生提问:计算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 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 3 个 3 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 引出课题。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 数) (二)探究新知。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 1,指名读题。2(1)分析演示:22 师:每人吃 9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 的三个 9 块,三个人吃

4、了几个 9 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 2 扇形图。问:一 个人吃了22 吃了 3 个 9 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 3 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 师在 9922 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2?26239=9=9=3(块),(教师将 3 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3 图 片) (2)观察引导:这道题 3 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 3 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222 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 书:?3?3992。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 3 个 9 相加的和。 ?3(3)比较 9 和 12 5 两种算式异同:提

5、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2 / 62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3 不同点:9 是分数乘整数,125 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 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22222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32?2?2 问:9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 出表示求 3 个 9 的和。板书:999。2?3629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 3 个 2 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 学?93(块)

6、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生答后板书:92?32 了 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3(2)引导观察:9 的分子部 分、分母与算式 9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2?32 讨论)观察结果:9 的分子部分 23 就是算式中 9 的分子 2 与整数 3 相乘,分母没 有变。(3)概括总结: 2?322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9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3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9 是用分数 9 的分子 2 与整数 3 2 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32 根据 9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39 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

7、原数上下对齐。然后 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 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教材第 2 页“做一做”第 1 题。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第 2 题。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教材第 6 页“练习 一”第 1、2、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第 2 课时3 / 6教学课题: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

8、”。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 生的类推、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 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 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及手段: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3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71 254 84 72 1421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 2。(1)问题

9、一:3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 的?1 启发学生得出:求“3 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 3 个 12L,也就是求 12L 的 3 倍 12 桶水共多少升? 是多少。(2)问题二:指名列出算式:122。11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1 桶就是半桶,求 2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 12L 的一半是多少,启发学生思考: 212 是多少。 也就是求 12L 的1(3)问题三:4 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4。11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1 启发学生思考:求 4 桶是多少?就是求 112L 的 4 是多少。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2”和“124”这两个算式表示的

10、意义4 / 6111 分别是什么吗? 1122 表示 12L 的 2 是多少:124 表示 12L 的 4 是多 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4.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 3 千克的 10 是多少千克。 (二)分 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1 13 投影出示例题 3。李伯伯家有一块 2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5,种玉米的面积占 5。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111(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 列示呢? 112 公顷的 5 是多少公顷,列示

11、是:25。(实际上就是求)11(2)探究 25 的计算方法。2,表示 2 公顷。1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 它的再涂出 2 公顷的 5。111引导理解:求 2 公顷的 5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2 公顷平均分成 5 分,取其中的 1 份。11观察交流。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2 公顷的 5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111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1111 通过交流得出:求 2 公顷的 5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2 公顷平均分成 5 分,取其中111111 的 1 份。也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 1 份,即 2 51=25=10。板书:2

12、5=25=10(公顷)13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5 113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提问:“25”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 2 的 5 吗?5 / 6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11333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 的 3 份,可以得到:25=25=10(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 再汇报交流。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 书) 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 4 页“做一做”第 1 题。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第 2 题。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