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2685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实施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华筹划 (草案) 为全面贯彻实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有关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有关印发高等教育哲学社会科学繁华筹划(-)的精神,贯彻南昌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南昌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的战略任务,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的,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华发展,特制定本筹划。一、指引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全面进一步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

2、繁华发展筹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敢于摸索,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措施创新,增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和整体水平,使我校社会科学的综合实力得到较大的提高,繁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二、发展目的突出特色研究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江西经济社会文化特色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使重要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方向实现新突破、建立新优势、形成新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组织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积极申报省(部)级重

3、点研究基地,做好学科基地建设工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达到2个左右,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达到 个。 “十二五”期间,力求使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总经费达到00万元;承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为6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项,产出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成果。构建科学创新体系,建立科研与教学互动、互促、互长的新机制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全面提高竞争力,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十二五”期间,SC来源期刊刊登论文总数为1500篇,出版学术著作600部,努力打造学术精品。加大哲学社会学科研究的投入,增进哲学社会科学与学校其她学

4、科协调发展,充足体现学校的综合性特色。形成布局合理、体制有效、构造优化、队伍整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格局,保证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处在国内同类高校领先水平。三、发展思路及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以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引,深刻结识并精确把握世情、国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结合我校的发展目的,充足结识既有研究基本,积极发明参与国际国内合伙和竞争新优势。增进人才培养和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竞争力。以老式学科、基本学科为基本,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学术研究的原创性。以“赣学”研究为龙头,侧重对客赣方言、语言研究与应用、江右哲学、江西宗教、江西区域

5、社会经济史、苏区史、江西古代文学的研究,逐渐扩大有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加快开发运用丰厚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形成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实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发展筹划。依托赣学与中国思想文化学科群和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学科群,环绕中部经济社会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开展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等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应用研究的发展。重点支持对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整合有关学科力量,重点开展经济学、法学(立法研究)、社会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对文化产业与现代传媒的研究。精心实行重

6、大文化研究项目带动战略,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重点提高旅游经济、新闻与传播学、广告学、影视艺术、设计艺术等研究水平,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鼓励交叉领域研究,依托交叉学科,开创新兴的研究方向。充足发挥我校作为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开展交叉研究,哺育新兴学科。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与理、工、医学科的结合,以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为依托,重点开展社会管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本,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研究。四、繁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措施(一)制定和实行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筹划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华发展筹划,突出学科特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哲学

7、社会学科研究的投入,增进哲学社会科学与学校其她学科协调发展,充足体现学校的综合性特色。形成布局合理、体制有效、构造优化、队伍整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格局,保证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水平与国内同类高校持平。重点实行如下筹划:夯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全面贯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井冈山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培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创新团队,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红色资源运用与转化等研究方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水平和质量。哲学社会科

8、学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筹划。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骨干培训力度,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新人和创新团队培养筹划,设立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哺育基金。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筹划。加强校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内涵建设,重点做好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右哲学研究中心、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立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使之成为同类一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增一批教育部和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使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覆盖我校所有文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发展筹划。依托赣学与中国思想文化学科群和中部经济与社会发

9、展学科群,环绕中部经济社会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开展中部经济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经济、生态人文等研究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资助与奖励筹划。加大优秀成果出版资助力度和高水平论文奖励力度,进一步完善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予以重奖。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筹划。以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伙为主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与境外高校联合设立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试点工作,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开展“中华文化典型”外文翻译与海外推广,举办国际学术活动,推荐优秀人才参与国际学术组织招聘,加大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合伙的资助力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保障筹划。建立健

10、全支撑社会科学研究迅速发展的评价体系,充足尊重文科与理工医科的差别,在科研计算、绩效分派等政策上考虑总量平衡,增进均衡发展,引导高质量和高水平社科研究成果“量”的迅速增长。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及项目配套经费、社科合伙与交流经费、奖励高质量成果经费等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建立高效的社会科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二)重要措施.加强对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的整合,鼓励教师瞄准大目的,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团队攻关。加强综合研究,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组织跨学科研究,加强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理论研究,提高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研究和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互动发展。2.改善和摸

11、索有助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科研组织形式,推动研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建立有助于交叉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流动、开放、合伙、竞争的科研管理模式。摸索我校与政府、行业、公司、科研院所、兄弟院校、社会团队合伙共建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共同承当重大社科项目的新模式、新途径。3加强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个研究基地的建设。做好新增重点研究基地的申报与建设工作,使基地成为有活力、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学术研究平台。4.开创特色鲜明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突出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和省高校德育重点研究基地、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研支

12、持力度,在科研立项、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倾斜,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开展以井冈山、苏区等红色资源为特色的研究与征询,建立江西红色资源数据库,为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做准备。以老式的地方特色研究为立足点。以“赣学”为龙头,出版赣文化通典、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典,推出高水平学术作品。实现赣学研究在江西,江西赣学研究看昌大。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为契机,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建设为重点,以“生态江西、绿色江西”的人文生态、社会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等为重要内容,力求产出一批又特色有影响的成果。5.充足发挥学术委员会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规划、

13、决策、评价、监督和征询的作用。强化研究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完善符合自身规律的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制度,健全和完善社会科学研究迅速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调节科研计算措施、奖励措施。调动全校教师参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增进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成果数量的迅速增长,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设立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基金,鼓励并支持学科之间的交叉、渗入和融合,改造老式学科,哺育新兴学科,组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基地。7.推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国际化,摸索社会科学工作国际合伙的模式与途径。积极主办高层次学术会议,鼓励我校教师出席校外或境外组织的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与国(境)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或国际出名学者开展合伙研究。尝试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国际共建,吸纳国际优秀社科领军人才,产出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提高南昌大学的国际竞争力。8.深化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基本研究,发展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鼓励教师进一步实际解决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受托课题、提供政策征询报告、参与政策征询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面向国家党政机关和群众团队、公司及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服务。9建立南昌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华筹划专项经费,在年度预算中对上述七项建设筹划予以专项经费支持,专款专用,保证每项建设筹划有经费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