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265493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新人教版夯基达标练习高中地理 第1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夯基达标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我夯基我达标1.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B.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思路解析: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因此,区域性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答案:A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点是()A.都临海洋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思路解析:松嫩平

2、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中部,并不临海洋,有嫩江和松花江流经。长江三角洲基本上位于30N以北,松嫩平原位于43N48N,同属于北温带。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D3.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思路解析: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气候干燥,水源不足,沙漠广布;再对照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不难分析出正确答案。答案:D4.地理环境对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A.水热条件好,种植棉花、甜菜B.一年两熟到三熟C.西部草原分布广,发展了畜牧业D.湖面较宽,水产业较发达思路解析:松嫩平

3、原地处我国的中温带,水热条件并不优越,不能发展棉花种植,只有一年一熟。西部由于离海较远,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答案:C读下图,完成57题。5.图示地区工商业发达的原因是()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B.紧靠海洋,用水方便C.农业发达,粮食充足D.海陆交通十分方便6.B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是()A.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B.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下C.水田集中连片D.温暖时期较长7.图示地区所临海洋是()A.黄海与渤海B.东海C.黄海与东海D.南海思路解析:第5题,在四个选项中与工商业的发展关系紧密的是交通条件。第6题,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年

4、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水田被河网分割得比较零碎。第7题,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到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分为东海和黄海。答案:5.D6.D7.C读下图,完成89题。8.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三江”是指上图中的()A.B.C.D.9.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特色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谷农业B.高寒农业C.阳光农业D.绿洲农业思路解析:第8题,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第9题,青藏高原地区因地势高峻,气温低,积温不足,故农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带,这里阳光充足。答案:8.C9.A10.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

5、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思路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和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 mm,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答案:B我综合我发展11.能够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特征的是()位于东部沿海南部雨热同期,季风气

6、候显著水稻种植业重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A.B.C.D.思路解析:长江三角洲位于东部沿海中部,季风气候显著,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答案:C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完成1214题。12.图中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A.第二、三级阶梯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B.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和暖温带、亚热带的分界线D.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和暖温带与寒温带的分界线13.图中建立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谷子C.春小麦D.冬小麦14.制约图中处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

7、B.土壤C.地形D.光热思路解析:据经度位置和地形剖面图的形态可知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图中为大兴安岭,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同时也是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处为东北平原,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而本地由于纬度较高,光热条件差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12.A13.C14.D水稻被誉为“亚洲的食粮”。据此完成1516题。15.亚洲适宜种植水稻的原因是()A.水利工程先进B.机械化程度高C.有高温多雨的气候D.小农经营的粗放生产16.下面四幅粮食作物产量构成的扇形示意图中,表示东南亚某国情况的是()思路解析:第15题,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种植水稻的条件,主要是优越的气

8、候和丰富的劳动力,由此可推知整个亚洲的情况,东亚和南亚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东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第16题,东南亚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样,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降水丰富,有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因而粮食作物产量中水稻所占比重很大。答案:15.C16.B17.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因是()A.雨热同期的气候B.黏重的土壤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D.地势平坦思路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的早期,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环境条件限制性大。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发困难,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障碍。因此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答案:B18.

9、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其原因是_。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_。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原因是_。(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其原因是_。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_。思路解析:本题体现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和

10、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的整体性不仅表现为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也表现为人文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答案:(1)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获得的热量少,正南正北的方位能够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北方地区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气温比南方低,风沙比南方大,墙体严实厚重,利于防风保暖我国的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湿度也逐渐加大。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是为了便于排水、通风、除潮(2)因为北方地区比南方纬度高,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比

11、南方低,为了御寒,北方民居的墙体应严实厚重,所以建筑成本比南方高特别是在冬季,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19.下面甲图为“某地区水系图”,乙图为“甲图中B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甲乙(1)请据图判断A地是我国的什么地区,并说明判断理由。(2)B河流域若发生严重的水体污染事件,河水净化速度最慢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3)请写出C湖西岸附近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并说明治理措施。(4)D所在省(区)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来源地之一。我国2001年加入WTO,当年南方某地榨油厂就进口美国大豆1

12、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该省(区)大豆却大量积压在农村。请根据下表分析这个榨油厂“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所在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该省(区)“大豆的出路”为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试简述理由。同时提出应对措施。该省(区)和美国进口大豆的产销成本调查表该省(区)大豆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元/千克)1.60.8运输成本(元/千克)0.0450.04出油率(%)1720加工成本(元/吨)10+XX(注:其中X为美国每吨大豆的加工成本)思路解析:本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以某地区水系图为载体,较全面地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区域比较能力和地理

13、综合思维能力等。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生活,通过较为巧妙的设问,隐含着对东北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关注;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题目以呼伦贝尔草原面临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要求综合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考查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知程度;最后以东北大豆生产面临的问题为背景,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的掌握以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状况。答案:(1)大兴安岭。是东西两侧河流的分水岭,地势高;从经纬度位置和省区轮廓,可判断是大兴安岭。(2)冬季。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区河流处在枯水期,流量小,不利于污染物浓度的稀释;由于河流处在结冰期,水流速度慢,不利于净化。(3)草地沙化严重。处在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半干旱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应该保护好天然草场,禁止乱牧、滥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4)原因:该省大豆价格高,出油率低,加工成本高。方法:比较法。理由:选定对象进行比较,能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措施:降低大豆生产成品;采取科学的育种技术,提高大豆的含油率;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运费;提高榨油厂的集约程度,应用新技术,降低产品生存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