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265184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特岗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稻谷书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语文)一、迭择题(共5小题,每题2分)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专著_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A民主主义与教育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画2.“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这样的说法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理论是(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3.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B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平均工资部低于公务员4.李老师已到了将近退休的年龄了,但是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培训他都积极认真的参加,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A热爱学生的情怀B诲人不倦的品格C终身学习的理念D严谨教学的精神5.根据认知学

2、习( )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A智力活动B信息输入C心理变化D信息加工二、选择6.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恣(z)情 殷(yn)红 郑(zhng)重其事 潜(qin)心研究B.连(lin)接 庇(p)护 冠(gun)心病 呱(g)呱坠地C.剔(t)透 参(cn)差 翘(qio)首以盼 笔耕不辍(chu)D.笨拙(zhu) 褴褛(l) 创(chung)可贴 拈(nin)轻怕重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彷徨 赫然 深邃 义愤填膺B.晦暗 怅然 逞能 眼花缭乱C.慰藉 簇新 阔绰 不可明状 (不可名状)D.襁褓 骸骨 恻隐 洋洋得意8.依次填入

3、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乔布斯是一位( ),极具魅力并且成就非凡的人。他主持开发的技术已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瑞士央行猝不及防的撤出欧元兑换瑞郎汇率下限的做法为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以来所罕见,这使得一些平日( )的大机构也措手不及。这家公司的行事极度隐秘,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 )的,也因此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站稳了脚跟,取得了一席之地。A.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B.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C.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D.深谋远虑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三、填空11、取和眉按中国造字法分别是什么结构(会意字、象形字)。12.红楼梦中才自清明志子高,生于末世运偏涓,清明

4、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描写哪个人物的( )。13.窦娥冤的作者是( )14.周树人第一次以笔名鲁迅发行的小说是( )。四.填诗词16、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17.师者,_。 韩愈的18._,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_。杜甫登高五、诗歌鉴赏宋代谢逸的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千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照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阙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1.红日三千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从内容和手法上赏析主人公的心情?2.李清照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本文最后一句“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在抒情

5、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六、文言文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遇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列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奋,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盆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1、翻译下列括号中的的字:手不(释)书以(制)夏人年

6、(甫)冠时人(贤)之2、翻译下列句子l性不喜华靡,闻毒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2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三,划开停顿,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奋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七、现代文笛声胡念邦有种笛声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是中国的竹笛,又短又细的那种,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是三十多年以前,在深秋和初冬的夜晚,在冷清的门洞里,一个少年面对着寂寥的夜空,面对着荒凉的街道在吹奏。这是一条贫民聚居的老街,在这条街上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源自贫穷。我就是在这条街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度过了我的少年、度过了我的青年。在这里我尝受过饥饿、尝受过寒冷、还尝受过被剥夺被遗弃的那

7、种伤痛,同时我还享用过另外一种东西。也许可以说,我所享用的是生活里温馨的那部分,可这样说显然远远不够。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种东西我很难说清楚,我只有在老街才能享用到它。夜晚是从家家户户简陋的晚饭开始的。在这条街上,每家每户的食谱几乎都是一样的。每一棵白菜、每一块豆腐、每一滴花生油、每一两玉米面,都是定量供给。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重视对饭莱的品尝。我们总是郑重其事地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做来吃这顿清汤寡水的晚饭。常常饭还没有吃完,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拉亮十五瓦的电灯,挂上厚厚的缀着补丁的棉窗帘,这样家与外部世界似乎就完全隔离开了。不用出门,我也会想象出屋外的荒寒。阒无一人的街道、孤零零的路灯、幽暗的

8、街角一只猫倏忽而过,所有的门窗在沉睡。深夜在八点钟就已经来临了。就在这时,突然响起了笛声。这笛声不做任何试探,只第一声就穿透了冷冻的空气,紧接着一连串响亮、短促、跳跃着的音符组合成欢快的旋律,沿着斑驳的墙壁盘旋而上,响彻了老街空旷而灰白的天空。这是那首著名的民乐曲喜洋洋。随着欢快的乐曲,一种崭新的洋溢着喜悦气氛的生活骤然间自天而降。老街一下子被这种生活照得明亮通透,仿佛到处是喜气洋洋的喧闹声,有许多人正欢笑着涌向街头。这笛声在房屋与街面之间、在台阶与墙角之间、在树与树之间自由婉转地回响。这笛声把老街带入了一个神奇之境。乐曲起始的快板像是轻捷的风,在沉寂的院落吹动、在衰败的门洞吹动,吹拂着老槐树

9、干枯的枝条。随后乐曲转入慢板,像是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破旧的门窗、抚摸着暗淡的灯光、抚摸着老街夜晚的落寞与荒凉。这是住在和兴里大杂院里的三胜吹的,三胜总是在这样的时刻吹笛子。我不记得他在别的时候吹过笛子,在春天、在夏天、在清晨、在整个白天,我都没有听他吹过笛子,他只在深秋的夜晚和初冬的夜晚吹。在这种季节,几乎每一个晚上,这个矮个子少年准时走出他那不足十平方米的拥挤不堪的家,走下陡峭阴暗的楼梯,站在和兴里冷清的门洞口吹笛子。他从来没有吹过别的曲子,他只吹喜洋洋。他每天晚上反复吹奏的只是这支曲子。我至今不知道,三胜为什么只在这样的晚上吹笛子,他为什么只吹这一支曲子。住在这条街的人们都喜欢这笛声。邻居

10、们当着三胜的面对他的吹奏夸赞不已。如果有一个晚上听不到他的笛声,就会有人去问他。三胜用他灵巧的嘴唇和双手,用根小小的竹笛,营造出一种非现实的欢乐情绪,契和了老街某种深在的生活感情。这笛声传达出了无望之中的盼望、破灭之后的梦想。也许没有谁会意识到这一点,然而欢乐的生活情绪无疑是老街人们每时每刻的所想所求,哪怕只是一晚上、只是一小时,哪怕只是来自一首乐曲的些许抚慰,也足以让他们品味生活的美好。老街的邻居们,请原谅我说起这一切。每天晚上我都等待这笛声,倾听这笛声,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娱乐、没有书读的日子太枯干。我从这笛声中还听到了另外种声音,尤其是当笛声停止、无边无际的空旷重又在老街降临时,这种声音就在

11、我心里嘹亮起来。我始终说不清楚这是种什么声音。听着悠扬的笛声,母亲在默默做着手工活,缝制出口的高级羊皮手套。昏黄的灯光把她瘦弱的身影映照在窗帘上。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她终日操劳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不知道今天晚上老街的窗户上映照出多少母亲劳碌的身影,可我知道这条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和我的母亲样,一直在坚韧地生活着。寂寞的夜晚,苍凉的街道,我的老街正如诗句里所说的那样是“天空的一道伤口”。三胜这个在贫穷中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这道伤口在吹笛子。今天,老街的邻居们都住进了高层商品楼,三胜也不知到哪里去了。但老街的笛声并没有离弃我,如今听到这沿着岁月的街道传采的笛声,我明白了被我当初享用而现在已经失去的是

12、什么。当我走过一条条灯火辉煌、高楼林立陌生的宽阔大街,满怀疲惫地走进家门,在我把脸伏向枕头的那一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老街,听到了那消逝已久的遥远的笛声。1、作者以笛声为题有什么作用?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3、“老街的气息”具体指代什么内容?简要概括。4、文中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八、作文好书影响人生,好书影晌未来。以影晌我人生的好书为题,600字1、【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识记类问题,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班级授课例”,因而本题选择C项。2、【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理解性问题,论语:“唯上考与下愚不移”意忍走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

13、变性情的”。中庸第二十章“生而知之”,人在出生以前就具备了一切知识。所以属于遗传决定论。因而本题选择B项。3、【答案】A【解析】本题属识记性问题,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救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岁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因而本题选择A项。4、【答案】C【解折】本题属于理解性问题,题干中李老师临近退休,每一次培训他都参加,说明他终身学习的理念,其他热爱学生的情怀:诲人不倦的品格:严谨教学的绮精神都与提干不符,因而本题选择C项。5、【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理解性问题,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因而本题选怪C项。6、【答案】A解

14、析:B.庇(b)护 冠(gun)心病 C.剔(t)透 参(cn)差 D.创(chung)可贴7、【答案】C解析:应为不可名状。意为无法用言辞形容。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指声音、色彩、感觉等不能用语言描述。8、【答案】D【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析,做出判断。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老谋深算:周密的谋划,深远的盘算,形容办事老练,考虑周全。11、【解析】“取”是左右结构,会意字;“眉”是半包围结构,象形字。12、【答案】贾探春【解析】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

15、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13、【答案】关汉卿【解析】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载汤中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而还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此处听闻此事,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14、【答案】狂人日记【解析】1918年5月,周树人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