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26340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鹿城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前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促进公平作为今后十年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对今后十年的教育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为了贯彻落实全教会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更好发挥教育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

2、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我区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温州市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制定鹿城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2015年)。规划期限从2011至2015年,适当展望2020年,与鹿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目标相衔接。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

3、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教育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区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继续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整体水平保持全市领先,进入全省前列,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均能享有均等的优质的教育。第一章 教育现状

4、“十一五”期间,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教育。鹿城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着力点,以实施“五项工程”(教育现代化工程、校舍建设改造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工程)为重要抓手,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办学机制,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08年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区教育局连续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先进单位和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单位;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度扩大,整体教育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截止2010年10月,全区拥有区属各级各类学校182所,在校学生93955人,

5、教职工7019人,教育人口达100974人。其中幼儿园104所,在园幼儿25884人,教职工3013人;小学66所,在校学生59421人,教职工3173人;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6227人,教职工645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2423人,教职工188人。教育事业发展基本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59%,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当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比例达99%以上,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截止2010年10月,全区9个乡镇全部建成教育强乡镇,其中省级4个,市级5个,乡域教育实力显著增强,农村基础教育得快速发展。全区

6、拥有义务教育示范学校22所,其中省级1所,市级21所;首批市现代化学校3所;职业学校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一级、二级幼儿园(园区)各11所,优质教育资源日益扩大。鹿城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涌现出一大批在德育、信息技术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行为规范等方面各具特色的品牌学校,拥有首批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3所;市德育特色学校10所;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所;首批省体育特色学校2所;首批省艺术特色学校3所;绿色学校36所,其中全国绿色学校1所、省级10所、市级25所;文明学校(单位)17所,其中省级6所、市级11所;市行规达标学校32所。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频频获奖,学生的兴

7、趣和特长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同时,学生的道德素养、身体素质、知识与能力全面增强。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截止2010年3月,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5325人,其中学前教育1713人;小学2929人;普通中学533人,分别比2005年增加33.93%、10.20%、8.33%。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42%、99.80%、99.80%、96.77%、98.39%。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推进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化、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化进程;同时,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培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

8、育提供人力支持。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6.55%、88.90%、88.05%、6.45%,分别比2005年提高23.97、8.28、16.26、6.45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为1.69%,与2005年持平。全区拥有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9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其中在职省特级教师5人,省教坛新秀24人,市名教师4人,市模范班主任3人,市教坛新秀108人,市教坛中坚23人,市学科骨干教师130人,区教坛新秀621人,区教坛中坚42人,区教坛宿将17人。“十二五”期间,鹿城区教育发展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9、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目前,鹿城区教育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矛盾: 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尽管近年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拨款,但由于鹿城区特殊的财政体制导致教育经费投入的总量相对不足,财经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数4%,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相对偏低。生均公用经费、基建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与教育现代化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二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校网布局不合理,东片新城区、西片工业区规划学校建设之后造成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突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方面差距明显;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子女在获得教育

10、资源、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上落差较大;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办学差距长期存在并难以在短期时间内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困难群体在享有均等教育机会的权利缺乏有效保障。三是师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师资配置不均衡,优秀教师多聚集在城区名校,城郊结合部和乡镇学校师资相对较弱;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和部分发展中学校的教师,在执教能力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年龄、高职称、高工资的“三高”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四是教育质量有待不断提高。通过持续3年的质量建设,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仍然存在,特别是城区

11、名校与乡镇学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第二章 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区“宜商、宜居、宜创业”的功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推进教育“五大工程”为抓手,扩大开放增强活力,制度创新确立优势,全力打造具有开放、多样、优质特征的“鹿城教育品牌”,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二)总体目标.构建“两个体系”,打造“一个品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两个体系”是指构建以现代学校制度为标志的开放、多样、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国民教育

12、体系和推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构建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一个品牌”是指打造均衡、优质、多样、开放的“鹿城教育品牌”,进一步凸现与宜商、宜居、宜创业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一流教育的特征。(三)发展指标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巩固在99%以上;每个建制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幼儿园,各乡镇拥有1所规范的中心幼儿园。省三级及以上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到88%以上;省二级以上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到60%以上。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大专以上达70%。构建0-3岁早教指导网络,建立20个面向社区的亲子教育基地。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创建一批二类标准

13、的学校。农村小学逐步实行小班化教育,农村初中办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基本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再创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现代化学校各10所,优质教育覆盖面达80%。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区100%的中小学、幼儿园建有校园网,所有中小学校通过裸光纤联入鹿城教育城域网,生机比达到6:1;多媒体班级比达到1:1,所有城区中小学、乡镇中心校、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达到浙江省省教育信息化建设I类标准,其他农村中小学达到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类标准。构建全区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和教育管理和电子政务的信息化体系,各项信息化指标力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幼儿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分

14、别达到95%和99%。幼儿园40%小学6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90职校60%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加快学校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校网布局和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学校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新建7所学校,续建2所学校,迁扩建22所学校,改造提升4所学校,撤并1所学校。到2015年,通过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使区属中小学校从75所调整到69所,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校舍,优化办学环境,基本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全区社区学校、分校总数达到180所,其中有15%成为市一级社区学校,50%成为市二级社区学校,形成全覆盖的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以“社区大讲坛”为载体

15、,开设面向全区市民的网上课堂,形成具有鹿城特色的社区教育网络教学体系,覆盖面达到100%。逐步完善社区学校及分校的评估体系,使社区教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第三章 教育主要任务 (四)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布局合理优化。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把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机制,优化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大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通过规划新建、校舍改建、租借场所改建等多种途径举办公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对已设民办中心幼儿园的乡镇,采取收购和租用等方式,将其办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000人以上中心村拥有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学点,城乡幼儿园

16、布局更加合理优化,能够满足农村适龄婴幼儿的入学需求。根据人口出生及流动趋势,对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区所在地,提前规划和布局,通过公办中心幼儿园办教学点、租借园舍让社会力量承办等多形式举办安全规范低收费幼儿园,解决群众入托难问题。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托幼园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理念和体现公益性、普惠性的原则,建立对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机制。通过租金补助、闲置校舍免费让民办幼儿园承办等方式,扶持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全区二级以上民办幼儿园比率达到60%,促进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学。深化幼儿园集团办学。采取名园加新园、名园加乡园等有效模式扩大集团办园,城区所有新建配套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纳入集团化办学。到2015年,全区集团幼儿园达到12所,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0。规范办学行为。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各类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