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62875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城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验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城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增强吸引力,扩大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从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不畅。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大城县委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决定从人口多,集体经济弱的大尚屯镇入手,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研究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条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新路子

2、,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找准工作突破口大城县大尚屯镇共有55个村街。2007年以前有集体企业的仅有2个村(邓家务、北桃子),有集体果园的3个村(西街、齐圪土达、南席阜),其余50个村街集体收入微薄,很难保证村街办公经费、日常村务开支等正常支出,有的村街集体收入几乎为空白,使基层组织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基层组织乏力,群众信任度下降。由于集体经济的薄弱,一些村街的党组织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弱化,处于“维持会”状态,修井、修缮学校、街道硬化等一些简单的日常工作也不能进行,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下降。2、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和谐稳定。村集体收入薄弱导致村干部

3、忽视农村财务管理,收支程序不规范,乱收乱支时有发生,因农村集体财务问题引发的信访曾一度占到该镇信访总量的60%以上。同时,有的村干部为保证村里的日常工作正常开展,乱批宅基地,纵容超生,甚至个别干部打着为群众办事的名义,任意挥霍浪费村街财物,使集体资产流失,引起群众不满,影响农村稳定。3、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各项工作开展。一些村街在建活动场所、治理“五乱”、创建文明生态村、发展农村经济等工作上,一筹莫展,过分强调集体无财力,凡事就向群众要钱,导致群众不理解,各项工作举步为艰。面对存在问题,大城县委组织人员深入大尚屯镇进行了调研,深刻剖析了村集体经济薄弱根源所在。通过调研,认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主

4、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相当一部分干部对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在一家一户为主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已被迅速崛起的“大户”所替代。有的甚至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当前形势相悖。二是机制不完善。当前在如何经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使其保值增值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部分村街现有的集体资产长期闲臵,甚至流失。三是发展思路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一些干部往往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单纯与集体办企业、上项目等同起来,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用改革、发展和与时俱进的方式方法求发展

5、。四是责任不到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当前农村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干部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农村情况差异性和问题的艰巨性而不愿触及,责任心不强,进而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期稳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尚屯镇东青州村原来村集体没有一分钱,2006年该村在镇党委指导下,通过采取集中零散土地整体出租、向外出租坑塘养鱼、在田间路两侧种植速生杨等形式,盘活集体资源,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在广泛调研、解剖典型的基础上,大城县委敏锐地意识到:从县情出发,利用农村集体现有资产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并指导大尚屯镇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

6、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大尚屯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在大尚屯镇村街党组织和农村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壮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二、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实现村集体资产资源多种经营在试点工作中,县委组织该镇镇、村两级干部对村街现有的各类资产资源采取拉网式、逐项核实的方法进行了认真摸排,对全镇21条沟渠,430条道路(包括田间公路),219眼机井,3100亩村集体机动地,510亩集体果园,4800亩弃耕地、无主地,330间闲臵校舍、村集体房产进行了逐一登记造册,摸清了全镇所有村街集体资产、资源的底数。并结合全镇实

7、际,盘活集体资产,因地制宜采取了六种经营方式:(1)承包:村集体把集体资产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一定的承包费承包给他人(承包合同期限可延长到30年,但承包费每年收取一次,不得一次性收取全部承包费)。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果园、机井、弃-#-#-耕地、无主地、沟渠、坑塘及四荒地。这是目前该镇经营农村集体资产的主要方式。全镇已有3个村510亩集体果园,29个村街106-#-#-眼机井,32个村2160亩集体机动地、弃耕地、无主地,21000米沟230多万元。渠,7个村300亩坑塘实现了对外承包,增加集体收入(2)租赁:村集体把集体资产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一定租金的形式租赁给他人使用。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闲臵的学校

8、、厂房。该镇1万元。全镇有13个村街的52齐圪土达村有集体房产6间,依靠集体房产紧临津保路的优势,租间闲臵校舍、厂房进行了对外租赁,增加村集体收入25万元。(3)入股:村集体把集体资产所有权量化为股份,以股份形式给农户经营农资,年增加集体收入与他人共同生产,按股分红。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机动地、沟渠、堤埝、废弃地、机井等。西青州村与西街村四户农民合作,对方出资,西青州村把集体集中起来的140亩地入股,共同创办股份制神农果园。村委会按15%的股份分红,村集体年可获利6万元。调查中,该镇很多村街采取这种形式与营林大户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沟渠。通过入股的形式,该镇增加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4)拍卖:村

9、集体把集体的资产,进行招标拍卖。这种形式仅适用于机井及配套设施、厂房、校舍;邵席阜村对闲臵的校舍进行公开拍卖,集体增加收入7.2万元。通过拍卖的形式,该镇增加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5)有偿使用:就是村集体筹资兴建的一些公用设施,受益群众在使用过程中要交纳一定的费用。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机井、桥梁、道路、街道等农村公用设施。通过有偿使用的形式,全镇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6)有偿服务:通过村级协会组织,为广大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集体积累。西街、宫村随着农户种植果树面积的增加,为了更好的服务果农,成立了服务型协会组织,从果农需要的生产资料、农药、果业信息、技术培训、果品销售入

10、手提供有偿服务。通过此种形式,该镇可增加集体收入5万多元。三、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机制。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较快的村街,村班子成员每人每月享受50至200元不等的奖励工资;同时,对一些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允许现任班子在资金使用上限额合理借贷,以调动现任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在约束监督方面,一是规范经营步骤。明确了登记造册、资产公示、集体研究、民主协商、书面请示、审查把关、发布公告、实施竞标、公布结果、签订合同等十个具体实施步骤,并要求各村街在盘活集体资产具体实施步骤中的各类资料一律一式3份,村集体存1份

11、,镇组员办和农经站各存1份;二是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一方面把集体收入纳入村财乡监管,并对财务进行定期公开。另一方面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会,进行一事一议,研究决定集体收入的使用情况,确保集体收入合理使用。经过探索和实践,大尚屯镇总结出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也给全镇各项工作带来了一系列变化。1、村级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实现了由目前,大尚屯镇44个村街盘活集体资产街还减少机井,闲臵校舍、厂房维修管护费用近减”,较好地实现了村级党组织“有钱办事”日常村务开支,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显著提高,先后有村青年和农村能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2、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实现了由

12、“乏力”到“有力”的转变。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工作,村街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先后涌现出21个先进党支部,村街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提47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高,共有14个村街投资场所47间。3、农村干群关系实现了由“紧张”到“融洽”的转变。镇村干部依托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主动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先后投资45万元修路、硬化街道9000米;投资9500米;投资“不牢”到“牢固”的转变。380多万元;同时,这些村30万元。“一增一,保证了村街办公经费、100多名农通2008年以来,大尚屯镇42间,装修活动大尚屯60万元新打机井58万元架设低压线路眼

13、;投资11万元铺设浇地管道6000米,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感受到真正的实惠,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得到融洽。4、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由“不均衡”到“和谐发展”的转变。大尚屯镇充分利用新增集体收入的价值,促进了各方面工作开展,实现了良性互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农村“五保户”全部送进敬老院,实现了老有所养,农村适龄儿童入托、入学得到了保障。全镇30多个村街建立了秧歌队、大鼓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10多个村建立了图书室,西青州村被评为省级宣传文化示范村,赵各庄被评为市级宣传文化示范村,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