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25901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8章勾股定理单元检测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 A.450元 B.225元 C.150元 D.300元2.如图,RtABC中,C=90,AC=12,BC=5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方形ABDE、ACFG、BCIH,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 则S1+S2+S3+S4等于()A.90 B.60 C.169 D.1443. 已知,如图长方形ABC

2、D中,AB3,AD9,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A.3 B.4 C.6 D.124如图,RtABC中,C90,CDAB于点D,AB13,CD6,则(ACBC)2等于( )A.25 B.325 C.2197 D.4055.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由下列条件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B. C.D.6.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E,F,G,H,I都在

3、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A 90B100C110D121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 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如图,B,C是河岸边两点,A是对岸岸边一点,测得ABC45,ACB45,BC60米,则点A到岸边BC的距离是_米 8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 9.如图,圆柱形容器中,高为120cm,底面周长为10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40c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40c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_c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10如图,平面上A、B两点处有甲、乙两只

4、蚂蚁,它们都发现C处有食物,已知点C在A的东南方向,在B的西南方向.甲、乙两只蚂蚁同时从A、B两地出发爬向C处,速度都是30min.结果甲蚂蚁用了2 min,乙蚂蚁2分40秒到达C处分享食物,两只蚂蚁原来所处地点相距_.11. 小明要把一根长为70cm的长的木棒放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40cm,30cm的木箱中,他能放进去吗?_(填“能”或“不能”)12如图,ABC中,ACB90,ACBC1,取斜边的中点,向斜边做垂线,画出一个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所画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ABC的BC边重叠为止,此时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 13已知:ABC中,AB15,AC13,BC边

5、上的高AD12,BC_14如图,E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一点,且AE=1cm,P为对角线BD上的任意一点,则AP+EP的最小值是_cm15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2cm,高为4cm,点P在边BC上,且BP=BC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3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P,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_cm16.小明把一根70cm长的木棒放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cm,40cm,50cm的木箱中,他能放进去吗?答:_(选填“能”或“不能”)17. 已知长方形OABC,点A、C的坐标分别为OA=10,OC=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C

6、P的长为_18. 如图所示,在ABC中,AB5,AC13,BC边上的中线AD6,BAD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本题满分10分)甲乙两船从位于东西走向的海岸线上的港口A同时出发,甲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北偏东35方向航行,乙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另一方向航行,2小时后,甲船到C岛,乙船到达B岛,B、C两岛相距100海里,判断乙船所走方向,说明理由20 (本题满分10分)如图,ABC中,A90,AC20,AB10,延长AB到D,使CDDBACAB,求BD的长21 (本题满分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为CD边上的点,3将纸片沿某条直线折叠,使

7、点B落在点处,点A的对应点为,折痕分别与AD,BC边交于点M,N求BN的长.22. (本题满分10分)如图所示,已知D、E、F分别是ABC中BC、AB、AC边上的点,且AEAF,BEBD,CFCD,AB4,AC3,求:ABC的面积 23(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等腰ABC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5cm,一个动点P在底边上从B向C以0.25cm/s的速度移动,请你探究,当P运动几秒时,P点与顶点A的连线PA与腰垂直 24(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6分)如图,有两条公路OM、ON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方向离O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当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时,

8、在以P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一直重型运输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2)求卡车P沿道路ON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25(本题满分14分)如图1,四根长度一定的木条,其中AB6,CD15,将这四根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ABCD(在A、B、C、D四点处是可以活动的).现固定AB边不动,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的形状改变,在转动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殊位置.位置一: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点C在线段AD上(如图2);位置二:当点C在

9、AB的延长线上时,C90(1)在图2中,若设BC的长为,请用的代数式表示AD的长;(2)在图3中画出位置二的准确图形;(各木条长度需符合题目要求)(3)利用图2、图3求图1的四边形ABCD中,BC、AD边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123456CCCDCD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12 题,每题4分,满分48分)7【答案】30;8.【答案】132;【解析】由题意,解得,所以周长为116061132.9.【答案】130;10【答案】100; 【解析】依题知AC60,BC80, AB2602+8021002,AB=100cm11.【答案】能; 【解析】可设放入长方体盒子

10、中的最大长度是xcm,根据题意,得x2=502+402+302=5000,702=4900,因为49005000,所以能放进去12.【答案】;13.【答案】14或4;【解析】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C9514;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C954.14【答案】5 【解析】作E点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E,连接AE,则线段AE的长即为AP+EP的最小值5.15【答案】5 【解析】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2cm,高为4cm,点P在边BC上,且BP=BC,AC=4cm,PC=BC=3c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P=5.16【答案】能; 【解析】解:可设放入长方体盒子中的最大长度是xcm,根据题

11、意,得x2=502+402+302=5000,702=4900,因为49005000,所以能放进去17.【答案】3,2, 8;【解析】以O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作等腰三角形,因为5,所以由勾股定理求得,所以,同理,以D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可求出.如图所示.18【答案】90;【解析】延长AD到M,使DMAD,易得ABDMCD CMAB5 AM2AD12在ACM中 即AMCBAD=9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19【解析】解:由题意得:甲2小时的路程=302=60海里,乙2小时的路程=402=80海里,602+802=1002,BAC=90,C岛在A北偏东35方向,B岛在A北偏西55方

12、向乙船所走方向是北偏西55方向20【解析】解:设BD,则CD30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解得5 所以BD5.21. 【解析】解:点A与点,点与点分别关于直线对称, , 设,则 正方形, 3, 解得 .22.【解析】解:,设BD3,则CD2,由AEAF,BEBD,CFCD,即AF32,AE43, 3243,解得1 BC325又 ,即 ABC是直角三角形,A90 23【解析】解:如图,作ADBC,交BC于点D, BC=8cm, BD=CD=BC=4cm, AD=3, 分两种情况:当点P运动t秒后有PAAC时, AP2=PD2+AD2=PC2AC2,PD2+AD2=PC2AC2, PD2+

13、32=(PD+4)252PD=2.25,BP=42.25=1.75=0.25t,t=7秒,当点P运动t秒后有PAAB时,同理可证得PD=2.25,BP=4+2.25=6.25=0.25t,t=25秒,点P运动的时间为7秒或25秒24.【解析】解:(1)过点A作ADON于点D,NOM=30,AO=80m,AD=40m,即对学校A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与学校A的距离为40米;(2)由图可知:以50m为半径画圆,分别交ON于B,C两点,ADBC,BD=CD=BC,OA=80m,在RtAOD中,AOB=30,AD=OA=80=40m,在RtABD中,AB=50,AD=40,由勾股定理得:,故BC=230=60米,即重型运输卡车在经过BD时对学校产生影响重型运输卡车的速度为18千米/小时,即米/分钟,重型运输卡车经过BD时需要60300=0.2(分钟)=12(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