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23896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是硬道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是硬道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是硬道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是硬道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是硬道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是硬道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是硬道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发展是硬道理07日语(1) 严朝木 210795120【内容摘要】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告诉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并且对于知道我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关键词】时代特点和现状的决定性;健康的发展

2、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政策制定思想的主要依据“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政策思想中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特点和脉搏,总结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本质深刻解读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发展战略。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讲,经济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1邓小平还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2 “发展才是硬道理”政策战略的提出主要基于对当时中国

3、所处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基于中国生产力发展落后现状的充分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全球化与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从政治上来说,苏联解体使原有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全球多极化趋势与进程加快,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各国之间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也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空前挫折,中国面临着被资本主义世界孤立的危险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严峻考验。从经济上来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虽然有发展,但人均产值和收入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亚洲“四小龙”的飞速发展也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促使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

4、与世界的关系,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才能融合到世界现代化进程当中。由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和时代潮流,中国也就必须“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因此,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二)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多、底子薄的初级阶段状况。当代中国社会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口众多,人口数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且文盲半文盲还有相当的数量;商品经济很不发达,整个社会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中。虽然经过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部分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差,中央财政困难、财政赤字增加,产业结

5、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等。这些问题和困难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发展和进行体制改革,国家和人民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邓小平通过对一些国家政权状况的部分考察,认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的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3由此,他以对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出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的思想,“对内搞活”的改革政策制定与实施也就势所必然。 “发展是硬道理”政策战略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成为了中国各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前提和归宿,也成为了邓小平政策制定思想的基本依据。产业政策、财政政策

6、、投资政策、福利政策、特区政策、外交政策等等的制定以及“三步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战略无不依据和体现着“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永恒主题。 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邓小平政策制定思想的基本原则政策制定思想的正确与否,实施后的效果如何,不能口头争论,也不能靠某种权威来评判,而只能通过政策的实践来检验。邓小平十分强调政策实践的作用,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4然而,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实践的标准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联系的,因此以实践作为检验政策制定是否正确的标准时,某时某地的具体实践并不能成为可靠的衡量标准;而应从当时的具体环境中

7、去把握。因而,政策制定实践应该遵循 “三个有利于”的政策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为了达到“三个有利于”的政策标准或政策目标,反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把人民利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同富裕作为其政策制定思想的基本原则。(一)人民利益原则。邓小平论述党的现行政策时,反复强调要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根本目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含

8、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绳。”6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就一再强调:“凡是能够保护人民利益的事,应努力赴之;凡是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7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他又深情地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们的文化、精神面貌好一些。”8并且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针对改革政策的好坏时指出:“我们的路子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9“在短短的十年内,我们国家发展的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举世瞩目

9、。”10众所周知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若干措施的落实等,就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政策思想的人民性。(二)效率优先原则。把效率放在优先的地位,就是发挥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由参与市场竞争,从而突出个人努力与个人收益之间的正相关函数关系。原有分配制度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干不干,干多少,一个样”,实际上是奖懒罚勤、奖劣罚优、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从而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导致效率缺损、生产力水平徘徊不前,进而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主张。

10、这种政策主张是生产力规律的揭示,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是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是效率原则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邓小平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11。(三)兼顾公平原则。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邓小平政策制定思想的价值诉求。邓小平认为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基本价值目标,没有一个公平的制度和规则,社会发展难以真正地持续向前。同时,他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制定政策只有兼顾社会公平,才是人民所期望的结果。1985年8月,他在会见外国客人时指出,经济改革“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12所以,

11、他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策制定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以造成两极分化、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为此,进一步采取“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通过个人所得税、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逐步支持和帮助“后富”的个人和地区,从而体现再分配当中的公平原则。(四)共同富裕原则。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具体国情下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政策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策理论同当代中国政策实践的结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的共同富裕。”13把共同富裕看作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正是考虑了中国的国情,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邓小平在1990年12月的一次说话中指出“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的开始就

12、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的问题。”13他还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4“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能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15他又反复强调共同富裕并不是所谓的要求“吃大锅饭”、“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如“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别,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16邓小平同时指出,“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勤劳致富是正当的。”17邓小平在批判“四人帮”假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讲话上强调说:“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四人帮提出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18他把共同富裕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三、为什么再不合理的制度、体制在中国也不可能改变? 既得利益是其总根源。一些人维护既得利益,其借口总是发展或稳定。 可是,畸形的发展祸国殃民。不进行与世界接轨的改革,稳定也是过眼烟云。我们必须强调:健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谓健康的发展,就是要创建产权分明、政经分开的经济体制,形成清廉的政治、公平的社会,就是要融入现代人类文明,进行民主、法治建设;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国家制度、现代社会制度、现代城市制度、现代农村制度。 四

14、、邓小平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特别是没有教育好人民。我认为:最大的失误是在改革之初,就没有对权力严加约束,放任了权力逐富,放任了官员牟利。不要责怪我们的人民,而要谴责一些以权谋私的官员!改革之初,政府鼓励乡镇企业的大量发展,这本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有效的出路,但一些政府不加强宏观监督,反而以权力介入经济,搞地方保护主义,以至于全国小企业遍地开花,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严重地污染了环境。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虽然增加了,官员的腰包也鼓了,但青山绿水不再,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我们当初就能对国企官员、政府官员、司法官员手中的权力加强监督,不以“会削弱了党的领导”为借口放任

15、某些权力胡作非为,不害怕学习西方的分权制度,那么今天的中国就不会有这么严重的腐败、这么大的贫富差距了!绕着问题走,问题堆到最后,越加难以解决。不健康的发展还不如慢下来规范地发展。健康的发展只有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做到。我们只有进一步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现代文明的制度,才能逐渐地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三农”问题、腐败问题、两极分化问题、人治问题、社会动乱问题等,中国才能出现体制顺、人心顺、社会顺的“现代太平盛世”(不是王朝循环的传统“盛世”)。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只有深化改革,农民才能真正地当家作主,全国的农村才能富裕起来;只有深化改革

16、,建立现代所得税制度、遗产税制度,实行官员收入公开的“阳光法案”以及居民收入申报登记制度,完善失业救济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只有深化改革,政企分开,政经分开,政府信息公开,禁止暗箱操作,资源充分市场化,减少国家所有,实行民有制,加强民主监督,才能克服愈演愈烈的腐败;只有深化改革,落实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等权利,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如人民代表选举制度),确保新闻独立、司法独立(独立于地方政府),才能建立名副其实的监督机制,才能建立健康的民主社会、法治国家,才能在中国建立现代中华文明;中国也才可能有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健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权力进行监督才是硬道理!建立现代文明的中国才是硬道理!【注释】健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谓健康的发展,就是要创建产权分明、政经分开的经济体制,形成清廉的政治、公平的社会,就是要融入现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