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2381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过秦论测试题及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过秦论学案测试题及答案1.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 膏腴(y u)藩篱(f 31)崤山(y do)蒙恬(ti印)B. 逡巡(q m)锋镝(di) 蹑足(ni e) 墨翟(zh d )C. 谪戍(zh e) 鞭笞(ch i) 黔首(qi d) 囊括(n dn g)D. 隳名城(hu i)户牖(y Su)棘矜(j i) 赢粮(y in)答案:C( A项中的“崤”应读xi d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此处应念“ di” D项中的“赢”应为2. 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B.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

2、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 已困矣。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 敢弯弓而抱怨。D. 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答案:B (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3. 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B. 委命下吏爱:吝惜。 命: 命令C. 才能不及中人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人:平常的人 作难:起事、首倡答案:B (“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 而不是命令。)4.

3、 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 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答案:A( 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 通“又” 0)5. 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天下云集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履至尊序八州而朝同列囊括四海 B./D./而制六合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 /C./答案:D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B. 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C. 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D.

4、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答案:C (说反了)7. 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害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划线词 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 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精品文档B. 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C. 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D. 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 感。答案:D (贾谊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讲究铺张。A项理解有误,B、C两项理解不全面。)8. 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A. 振长策而御宇内译: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B.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译:拿着敲和扑这些

5、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D.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译:收集天下的军队。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 个金属人。E.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译:(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 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答案:E(A项中“御宇内”理解为“驾驭全中国”较贴切。B项中“敲”和“扑” 不宜理解过实,应泛指各种严酷的刑罚。 C项中的“藩篱”应取比喻义。D项中 的“兵”应指“兵器”。)9. 选出下列句中划

6、线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D.以为桂林、象郡答案:D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10. 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 于地理形势的变化。B.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 者施行仁义以安民。C. 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 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答案:B (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