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3607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教案(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教案(精品课程)第一章 概述目的和规定本章概括简介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措施,作为全课程的引论与向导。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组织行为学有一种大概的理解和结识,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措施,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本。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有关概念,术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难点是学生刚刚接触这门学科,因此在理解学科术语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在感性结识的基本上增强理性结识。同步逐渐掌握研究这门学科的措施。教学内容学习一门课程,一方面要理解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是如何的一种学科。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某些基本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

2、运用与人有关的多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措施,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的的一门科学。一、组织与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规律性。(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如下四个方面: 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领导心理与行为 4、组织心理与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1多学科的交叉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

3、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学科。 也就是说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上这些学科的某些特点,由于组织行为学是多种学科相融的产物,因此它同步具有原有学科所不具有的某些新的特点。 情景性强调的是权变的措施,即不存在那种对任何组织在任何状况下都合用的最佳管理模式。3系统性组织是一种大系统,研究组织行为必须从整体出发,既反映人的行为一般规律的自然属性,又反映人的社会生活规律的社会属性。 4.实用性组织行为学属于应用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明性,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那么

4、如何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呢,我觉得学习组织行为学为我们在纷繁的管理活动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此前我们也许是这样考虑问题,学了组织行为学之后,对于管理中人的行为我们就有某些理性的知识,它会协助我们对的的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同窗们一定要勤于思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收获。5.科学性力求严格的科学调查和实验,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多层次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行为发展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我们刚刚谈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讲,研究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这就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方面,组织行为里涉及领导行为。由于在管

5、理活动中领导者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许多教材将领导行为单独列为一部分。 (1)个体 第一种层次是个体。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和出发点。这一部分重要研究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是什么;一种人会把个人的哪些特性带入组织中;有哪些因素影响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积极性等;人的个性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 涉及人的个性心理特性、人的社会知觉、人的需要和动机、人的态度、价值观等。 (2)群体第二个层次是人的群体。我们懂得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她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当中,她的行为受到群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们一般说:1+11等于。但在群体环境中+11决不等于3。要么不小于3,即三个臭皮匠等于诸葛亮

6、。要么不不小于3,即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就是群体对人行为的影响。这一部分重要研究群体和群体构造;形成群体的过程。重要内容涉及影响群体的重要因素、群体规范、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群体决策等。 (3)组织第三个层次是组织。所有的组织都是由个体与群体构成的。所有的个体既是群体的一员,也是组织的一员。组织行为学既是研究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就要研究某个特定组织的特性构造等。重要涉及领导行为、组织构造、工作压力、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等。 我们还可以有一种层次,称为第四层,这就是组织的外部环境。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都是处在组织外部的环境中,她们是社会环境的成员。她们的行为均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

7、响。为了真正掌握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还必须研究组织与环境的互相关系。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本、心理学 一般来讲,人的行为是外显的,人的心理活动是内省的,而人的所有行为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要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就必须以心理学作为理论根据,由于心理活动和心理特性是人们产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和内动力。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涉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性的规律两部分。2、社会学和人类学人的心理既是脑的机能的反映,又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既受个体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构成了心理学的两大支柱,在此基本上,根据心理学

8、研究的实践领域和具体内容的不同,派生了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如: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在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心理学的分支有40多种。3、管理学现代管理高度注重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重要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管理。从学科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来辨别,心理与行为管理正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课题和核心内容。因此,心理与行为的管理这个核心问题,既是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学科交叉点,又是组织行为学的生长点。、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政治学中的权力与冲突;伦理学中的道德规范;生物学、生理学中的生物节律、体力、智力与情绪等都会影响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需要运用上述学科的知识来进一步研究组织中人

9、的心理和行为。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措施 (一)观测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筹划、有目的地观测记录被试的行为体现,并根据成果来分析、判断被试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二)实验法 即有筹划地控制多种条件,特别引起或变化某一条件,以观测被试心理变化的措施。 1、实验室实验法。 2、自然实验法。 3、现场实验法。 (三)测验法 是采用原则的测验量表,对被试心理与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的措施。 (四)调查法 、访谈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2、问卷法:根据研究的课题与目的,预先设立一系列问题,编制问卷,对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与调查,然后记录解决,得出结论。 (五)个案分析

10、法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五、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最早研究工业心理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1892年,她在哈佛大学创立了研究工业心理学的实验室。19,她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19,该书翻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乔治埃尔顿梅奥(Gerge Elo Mayl8149)在美国芝加哥西部工业区的霍桑工厂领导了出名的“霍桑实验”(124132)。霍桑实验是人际关系实验研究的开端,在此基本上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和社会人的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莉莲吉尔布雷斯(LGibreth)在19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著作,初

11、次使用了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 美国斯坦福大学出名的心理学家莱维特(HJLeaitt)专家用“管理”二字替代了“工业心理学”的“工业”二字 ,19年起正式开始用“管理心理学 ”这个名称。 “组织心理学”这个名称是2世纪6O年代初,莱维特专家为心理年鉴所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中一方面使用的。 五十年代末,教学和科研的队伍中所列出的科研项目开始取名为“组织行为学”。 出名的权变理论家卢桑斯(Lutans)提出其更加偏重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时,组织行为学才被觉得是一种合适的名称,从此“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才基本上被公认。 20世纪60年代,权变观点进入管理领域,加速和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权变观点有一种

12、基本的命题:一种组织与其她组织的关系,以及与总的环境的关系“依赖于具体状况”。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J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192年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的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与之相适应的有四种类型。为了从整体上便于把握,下面以图表达: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性观第二节 人性假设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一、经济人假设 麦克雷戈将这种人性的假设概括为理论。(一)基本观点、一般人天性不喜欢工作;2、对大多数人要用逼迫控制、奖励等措施促使目的的达到;3、一般人不肯担责任,宁愿接受指引;4、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5、除多数符合上述设想的人之外的是可以克

13、制感情冲动的人,她们应负起管理的责任。(二)相应的管理措施1、注重完毕任务,不考虑人的感情;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3、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二、社会人假设(一)基本观点1、人工作的重要动机是社会需要而不是经济需要。2、人们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工作的意义。3、人受“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受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影响更大。、工作积极性取决于管理者对下属社会需要的满足限度。(二)相应的管理措施 1、把注意重点放在关怀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应注重职工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倡导集体奖励制度; 4、管理者应理解职工的需要,尊重职工的情感。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4、 麦克雷戈将这种人性的假设概括为y理论。(一) 基本观点、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2、外来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的而努力的唯一手段,人们乐意实行自我管理。、对目的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接有关的,这些报酬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4、一般人在合适条件下,不仅能接受,并且能积极承当责任。5、在现代工业化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智能潜力只得到了部分的发挥。(二)相应的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变化。发明一种合适的工作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条件下充足挖掘自己的潜力,也就是充足的自我实现。 2、管理人员职能的变化。重要任务在于减少职工所遇障碍。 3、奖励方式的变化。注重内在奖励。 、管理制度的变化。保证职工能充足地表露自己的才干,达到自己所但愿的成就。四、复杂人假设 雪恩提出了复杂人的概念。即理论,也称为超理论或权变理论。 (一)基本观点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化;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多种需要和动机,需要和动机会彼此互相作用,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在人生活的某一特定期期,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互相作用的成果。4、一种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1、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