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文化意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220353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的文化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秋的文化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秋的文化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秋的文化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秋的文化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的文化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秋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我国的地位是很高的。你知 道中秋的文化意义吗?下面店铺就告诉你中秋的文化意义,一起看看吧! 中秋的文化意义花好月圆的中秋节好比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平台,是当代社会经济 文化生活变迁的折射,也是人作为主体对于节日文化的感受。节“浓” 节“淡”,既连接着人们对于对中秋节文化内涵,也关乎社会生活的 物质生活水平。如果仅仅把中秋节理解为一个吃喝游乐的“月饼节”, 或是国家的法定假日,放假休闲,放松身心,如此,则抽取了中秋节 的灵魂,味道不淡才是怪事!与此相联系的是对于中秋节日物质性的思 考,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极度匮乏,生活非常单调,人们准备过节, 忙忙碌碌,

2、好像很热闹,气氛也浓烈。如今,生活的色彩多了,追逐 的目标多了,甜腻腻的月饼也吃厌了,于是,主观感受上,好像中秋 节的气氛淡了,味道也淡了。其实,作为社会成员需要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人过 中秋节的快乐与价值。我想,这种快乐与价值绝不止于它的物质性, 而在于中秋节从本质上的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我们民族从悠远的历 史长河中走来,各种各样的祭祀,充分体现在四时八节中,人们需要 表达感念上苍(或叫神灵,或叫大自然)的恩赐,需要向天地祖先致敬, 传统节日与这种祭祀紧密相连,观察传统民俗节日,几乎都离不开各 种各样的祭祀活动,祭祀产生了节日,表达的是“敬天、礼地、爱人” 这三种基本的情感指向,中

3、国人所崇拜的是天神、地祗、人鬼三种类 型的神明。天神之中,按等级分为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和列星三等, 太阳和月亮就是华夏先民最崇拜的自然神之一。中秋又叫仲秋、月夕,应该说,是华夏民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 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从上古时代 就有的月神信仰衍变而来的敬月习俗,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 它实际上是华夏民族的“祭月之节”,这个节日保存着先民古老的天 地人和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周礼 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说法,但那时的“中秋” 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 事。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吴刚折桂

4、的美好传说,还有月饼起源与元 末起义之事等等,无一不是附着在中秋节上面的美丽传说,这些美好 传说与故事,又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严格地说,中秋与中秋节日是两回事。周礼中有“中秋献良 裘”、“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其中所说的“中秋”还不是指节日, 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隋唐时代,特别是盛唐的繁荣,逐 渐激发了民间在仲秋祭月时节的玩赏之风,赏月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 月风俗逐渐合流,诗歌勃兴,科举开考,无数背井离乡的士子,在丹 桂飘香的时节由“举头望明月”的月神祭祀,由纪而祭,由祭而庆, 人们并不十分刻意追求在秋夕祭月,所以,最接近秋分点的一个满月 日,就成了这一秋月祭赏之节最佳的选择。

5、唐代文人八月十五玩月吟 诗的风气,该是多么优雅的活动啊,天上的一轮明月逐渐披上了人情 的薄纱。宋代文人中秋玩月多伴随着宴饮聚会,这一形式也为民间富 户、土豪所效仿。到北宋中期,形成了以文人官僚的诗筵笔会和市民 宴饮玩乐并行的大众化的节日。但宋代山河破碎,外敌侵扰,中秋的 节义有了更不一般的内涵,中秋的圆月弥足珍贵,“团圆”的特征及 其象征意义被凸显出来,“祭月”与“团圆”,才使中秋节的习俗内 涵变得完整而更富意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祭月情感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期盼合二为一,奠定了中秋节日 文化的基本内涵。中秋节,是“祭月节”,也是“团圆节”。 中秋节习俗文人赏月赏月的

6、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 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 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 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 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 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 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 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 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 月游人,达旦不绝。民间拜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

7、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 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 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 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 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月光马儿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 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 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 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 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

8、,短者二、三 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 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