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20957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开展的重要手段的教师培训被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教师培训的意义尤为重要。下面是有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欢送参阅。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海林市根底教育教师队伍建设“xx”规划纲要、海林市“xx”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精神,特制定我校教师“xx”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市教委提出的“为学生成长开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的培训工作方向,和我校“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开展”的工作理念,“xx” 期间,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将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素质教

2、育的深化,面向需求、培育特色、优化品质、提升效率,突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为我校根底教育改革开展提供队伍建设的保障。 我校“xx”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为: (一) 集聚培训资源。 以海林市教师,以我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主要力量,建设能适应、引导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开展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 (二) 强化效劳管理。 进一步更新教师继续教育的理念,加强效劳和管理,改善培训模式。探索教师自主自律、持续开展的研修方式、以及市管理的新体制、新途径。形成市、校统筹协调的管理效劳系统,形成教研、师训、科研、德育

3、有机整合的大师训格局,深化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和校本研修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多层面、可选择、高质量的研修时机,形成既开放灵活又有序高效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三) 改善培训环境。 以探索在职人员带薪继续教育假制度和骨干教师学术假制度、实施新任教师见习期制度、建立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研修基地、构建区域教师培训精品课程体系、推行教师个性化学习模式等为主要举措,努力创造开展个性、渠道多样、内容丰富、质量上乘的培训环境。 二、课程结构 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课程框架,“xx”期间,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 师德与素养课程。是指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及育德意

4、识和能力、提高教师人文科学素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知识与技能课程。是指以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提高教育管理、创新素养、技能技术能力等方面的课程。 实践体验课程。 是指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根底上的、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以促进教师体验和习得育德、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知识为目标的课程。 三、培训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我校所有在岗教师都有参加“xx”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按照课时和学分的方式进行统计。其中20xx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教师可按本人意愿免修市级、区级的选修课程。 (二)“xx”期间每位教师参加并完成不少于36

5、0学时的培训,修满36学分;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以及教育学院的专业人员必须参加不少于540学时的培训,修满54学分。学分计算方法,一般以10学时折算为1学分。 (三)根据市实施意见的规定,原那么上,按课程类别分,每位普通教师应完成的学分指标为:师德与素养课程12学分(其中师德教育课程6学分)、知识与技能课程14学分、实践体验课程10学分;按培训渠道分,参加市级课程学习完成4-7学分(10%-20%)、区县级课程学习完成11-14(30%-40%)学分、学校校本研修学习完成18学分(50%)。 (四)局部特定对象的学分要求 1.班主任。“xx”期间担任班主任的教师须参加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专题培

6、训,计学3分,归入市级课程的学分指标中。 2.新教师。“xx”期间的新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一年须在见习基地参加新教师见习期标准化培训。计12学分。结业后在工作单位仍需参加全员培训。20xx年9月后进入教育系统的新教师,其学分要求可按入职年限递减。 3.中高职称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除按其他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外,还可通过各种以教育研究为主的个性化研修以及各类高级研修班等途径完成其它的18学分。 四、培训任务和实施要求 (一)各类教师培训任务及管理主体 我校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的具体方式和要求,主要根据市实施意见和本方案实施。 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开展团队,包括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高级指导教师、

7、育德团队、创新团队、信息团队等,其研修活动作为我校骨干培训的特殊方式,纳入我校个性化培训范畴,由校教师专业开展指导团队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管理,由教育学院师训部门进行学分管理。 我校干部的培训方式和要求主要按照普陀区教育系统“xx”干部培训方案实施。专任教师兼学校中层干部的应按要求参加教师全员培训中的必修课程。 校本研修特别是实践体验课程是在职教师实践提升的重要途径,除离岗在外的人员外,应该全员参与。各校的干部和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实践体验课程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校本研修的引领者的作用,不使其游离于校本研修之外。这类课程的筹划、实施、管理主要由各学校负责。 (二)全员培训的主要任务和学分

8、结构 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和开展需要,全员培训力求表达选择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菜单式与定单式相结合的策略,表达区域层面提供分层、分类、分岗、多渠道的培训资源,教师个人自主、自律参与的原那么。 三级培训任务 按照市实施意见对教师全员培训的学习任务和学分结构,分为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见下表。 学分要求 主要内容 选课方式 市级 47分 师德与素养类12分 知识与技能类35分 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管理平台 区级 1114分 师德与素养类 23分 知识与技能类 911分 区教师培训报名平台 校级(校本研修) 18分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实践体验类 10分(每学年2分) 学校组织 2.市级培训课程

9、选课 选修课程是指教师通过区培训报名平台自主选修的课程。教师根据自我开展的需求选课,同时须注意市实施意见规定的师德与素养和知识与技能两类课程学分比例。 个性化研修是为具有特殊需求或有专业研究方向的教师开辟的自助研修渠道。其研修方式形式多样,具体操作方法另定。个性化研修是建立在教师自身水平和开展根底上的自我提升,每位教师都有个性化研修的选择权。 3.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自主筹划实施的教师培训,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校本研修应着重加强以教研组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专业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借助开展性评价等手段,激发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开

10、展。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观察记录、诊断改良、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多种方法,培养教师研究习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校本研修分为师德与素养类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类课程学习。见下表: 学分要求 课程组织方法 师德与素养课程 师德类6分 素养类2分 围绕师德与人文素养开设各类讲座、课程;学校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学校组织实施,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核准。 实践体验课程 10分 学校自行设计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化研修,着重通过教师团队的实践、研究、体验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实施,其中讲座类比例一般不超过10%。方案及结果报教育学院师训部门备案,校师训专管员登分。 实践体验课

11、程的设计、实施根本延续我区“xx”期间教师实践课程的做法,各校应在提高教师参与性和课程效益方面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模式,确保全员、确保时间、提升课程领导力、提升课程品质,并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推进。教育学院专业部门要加强对校本研修的过程指导,在市校本研修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根底上完善本校的管理制度。 五、重点工作工程 (一)优化培训环境,探索以教师开展为本的培训机制 “xx”期间,我区将继续探索以教师开展为本的培训机制,着力解决教师在行政推动下的被动学习状况,营造乐学、善学、自主学、有效学的培训环境,逐步形成多通道、开放化的培训体系。 1.探索教师继续教育假制度。 2.推行个性化研修制度。 3.实行教

12、师培训经费二级管理制。 (二)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 建立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 每年通过课程开发审核、培训效果的反应评估,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评价,实行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区域层面的集中培训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的培训者,都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绩效奖励。 (三)丰富培训资源,建设精品课程系列 1. 加强资源管理,形成精品课程系列。 2. 建立特色培训基地。 (四)加强师训专管员队伍建设,深化校本研修 继续坚持“xx”期间我校校本研修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实践为舞台,以课程化设计为根底,以教师研修团队建设为突破,以开展性评价为导向,促进校本研修与教学实践、教研活动、理论学习、课题

13、研究相结合,完善制度,注重参与,追求实效,使我校校本研修推向深入,走向成功。“xx”期间,要充分发挥师训专管员在学校师训工作特别是校本研修中的作用,明确职责,提升能力,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化。 为贯彻xx省教育厅关于落实xx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开展行动方案 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XX)精神,针对我省根底教育改革和开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开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那么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开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

14、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阔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开展。 效劳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开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根底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开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

15、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根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开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开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开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应,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开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开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