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调压电路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20949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闸管调压电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晶闸管调压电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晶闸管调压电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晶闸管调压电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晶闸管调压电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闸管调压电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闸管调压电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晶闸管调压电路2.3. 1单相调压电路工作电路如图2.6 (a)所示,R-L负载是交流调压器最一般化的负载。显然,两只晶闸管门极 的起始控制点应分别定在电源电压每个半周的起始点,a的最大范围是0an。正、 负半周有相同的a角。Ui VTi Uo图2.6阻感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4在一个晶闸管导电时,它的管压降成为另一晶闸管的反向电压而截止。于是在一个晶闸管导电时,电路工作情况和单相半波整流时相同,负载电流i的表达式即为O下述微分方程式之解。L叮 + Ridt 1= 2U sin o ti(2.12)v2u解该方程得:(2.13)a mtsin(ot ) 一 sin(a )e tg$a mt a

2、+0式中,Z = R 2 + (m L)22 ; = tg -1 -L ; 0为晶闸管导通角。R另一晶闸管导电时,情况完全相同,只是i相位差180度。o与单相半波整流不同的是,现在有两个晶闸管,分别在电源的正、负半周工作, 所以每个晶闸管的导通角0不可能大于180度,而单相半波整流时,视不同的 , 0可大于180度。负载电流波形图2.6(a)所示。导通角0可由边界条件求得。当mt =a+0时,i =0,o将此条件代入式(2.13),得一_0_sin(a + 0 ) = sin(a )e 一 tg(2.14)以为参变量,0与a间的关系为单相半波阻感负载时的普遍关系。现在,针对交流调压器,应附加0

3、 e情况下的,i既不连续,又非正弦。如果ae,要分两种情况来讨论:1)晶闸管门极用窄脉冲触发:图2.6(a)电路接通电源后,如果先触发VT1,且 a兀,如图3.3所示。2图2.8a巾时阻感负载调压器的工作 波形如果触发脉冲的宽度小于a+e_(+a) =0 -兀,则当VT1的电流下降到零时时, VT2的门极脉冲已经消失而无法导通。到第二个周期时,VT1又重复第一周期的工作, 这样,电路如同R-L负载的半波整流情况,VT2始终不能导电,回路中将出现直流分 量的电流。如果调压器的负载是变压器的一次绕组,则因其直流电阻很小,将引起很 大的直流电流,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为此,需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例如3

4、0KHZ)。2)晶闸管门极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如果触发脉冲的宽度大于0-兀,见图 2.8,VT1的0 兀,VT2可以在VT1之后接着导电,但 VT2的起始导电角 a+0 -兀ea,所以VT2的导通角0兀。从第二个周期开始,VT1的导通角逐渐减 小,VT2的导通角将逐渐增大,直到两个晶闸管的0=兀时达到平衡,这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与么二时相同。其所以会逐渐过渡到平衡状态,是因为VT1被首次触发 后,电路的工作情况和两只晶闸管被短接时一样,电路的过渡过程和L-R负载的普通 单相交流电路在et =a时合闸发生的过渡过程完全相同。该过度过程的电流解亦即式 (2.13),电流解的适用区应改为a0 -兀=兀

5、。还应注意,当a 时,从图2.6 (g)可知,在VT1导t电结束后即承受反向电压时,如门极脉冲宽度为,则VT1在承受反压的同时门极仍有 电流,将引起VT1的反向漏电流增大;致使反向击穿电压降低,VT1管内损耗增大; 结温上升等一系列弊病。因此,通常设计把两晶闸管的触发脉冲后沿固定在兀、2兀、 3兀处,而前沿在a、兀+ a、2兀+ a处,脉冲宽度随a而变。这样,起动时必须 是 a 。一个周期内 VT1 导通输出的电压平均值为Ilf2UU = W :2U sin mtd (mt) =cos c cos(c+0)dT2k c12k(2.16)一个周期内流过VT1电流平均值为U、迈Uc=dT =1co

6、s c cos(c+0)dT R2兀Z cos (2.17)一个周期内VT1电流平均值的标么值为Z1=cos c cos(c +0 )N dT V2U2兀 cos i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2.18)2U1c mti= iJc+0 sin(mt ) sin(c)e tg 2d(mt)2T Z2k c(2.19)负载电流有效值为2U1cmt丄._= i Jc+0 sin(mt ) sin(c)e tg 2d(mt)2 =、;2Io Z k cTc. mt(2.20)晶闸管电流有效值的标么值为TN = / 丁 .、迂 JJ1(2.21)由0 180 o的条件和式(2.18)、式(2.21),可作

7、出I “与c和I tn与a的关系曲线,如图3.4和图3.5所示。1SO20 20 &0图2.9 IN与a的关系曲线0,1JDAD.2图2.10 ITN与a的关系曲线由图2.9和图2.10可计算单相调压器中每一个晶闸管电流的平均值I和有效值I dTT当180 o时,以此条件代入式(2.18),可求得I的上限值,即N11cosa -cos(a +0)=2兀 cos 9cos9 -cos(9 + 兀)二二 0.318(2.22)2兀cos 9兀用式(2.15)的标么值形式求其有效值,并计及0二180o、a =9,可得I的上限值, TN即 I 二丄fa+0 sin2(t-9)d(t)2 =丄卜“ si

8、n2(t-9)d(t)土 = 0.5(2.23)TN2兀a2兀92.3.2三相调压电路工作原理将三组反并联的晶闸管分别接至三相负载就形成了一个三相交流调压电路,此时的负载可以是星形或三角形连接。图2.11所示的是一个三相全波星形连接的调压电路。图2.11三相全波Y连接的调压电路2(1)在此电路中由于没有中线,所以在工作时若要负载电流流通,至少需要两相构成通路。为此:三相电路中至少要有一相的正向晶闸管与另一相的反向晶闸管同时导通。(2)为了保证在电路起始工作时能使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以及在感性负载与 控制角较大时仍能保证不同相的正、反向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所以如同三相全控桥 式整流电路一样,要求

9、采用60的宽脉冲或双窄脉冲的触发方式。(3)为保证输出电压三相对称并有一定的调节范围,要求晶闸管的触发信号除 了必须与相应的交流电源有一致的相序外,各触发信号之间还必须严格地保持一定的 相位关系。从图的电路看,即要求A、B、C三相电路中正向晶闸管(即在交流电源 为正半周时工作的晶闸管)的触发信号相位互差2门/3,三相电路中反向晶闸管(即 在交流电源为负半周时工作的晶闸管)的触发信号相位也互差2/3 ;但同一相中反 并联着的两个正、反向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相位应互差。根据上面的讨论,因而可 得出三相调压电路中各个晶闸管触发脉冲的序列应如图中1、2、3、4、5、6的次序, 相临两个晶闸管的触发信号相位

10、差为口/3。确定了触发脉冲序列的安排后,就可以讨论这个电路了。在这里我们也只讨论负载为阻感性负载时的情况。当三相调压电路的负载为阻感性负载时,分析工作很复杂。因为既要考虑到在线电压或相电压过零瞬间,晶闸管的导电并不停止,负载中仍有电流在流通;同时要记及三相电路工作的特点以及负载阻抗角的大小,它直接影响 到每相电路导电的时间。这里根据一些典型的示波曲线进行分析。如前所述,当调压电路在三相电阻-电感负载下工作时,控制角a不能小于负载阻抗角否则系统就工作在不可以图 Y连接电 抗角与 有相等的 2.12表示 的实验波 三相负载控的情况下。2.11所示的三相 路分析。当负载阻 晶闸管控制角a 数值时,以

11、图 在 a = =40 时 形,它分别给出了 相图2.12三相Y连接调压电路在R-L负载时的工作电压与相电流的波形。可以看到i是落后于u 40的,但i与u波形基本上连续,A AO A AO说明任何瞬间都有三个晶闸管导通,而负载上所得的电压是不可调的最大值。图中在 a时刻以后,每隔60都出现电压波形有缺口与电流波形振荡的现象,这正好是晶闸 管关断的时刻。这是由于晶闸管不是理想的元件,它并不是在零电流时关断,而是在 一个很小的反电流下才关断。所以在关断瞬间,储存在负载电路电感中的能量,将消 耗在有电感和用来限制晶闸管电压变化率的 RC 吸收电路中(即与晶闸管并联的 RC 保护电路)。从而引起电流的

12、振荡与电压波形的缺口。当然缺口的大小与电路元件的 参数是关联的。例如在图2.12的stl时刻之前,由于三相晶闸管1、6、5都导通,电流从A、C相 流向B相,此时三相电路在正常工作状态。到3t=3tl时刻,C相电流过零,5被关 断,而2还未导通;此时只有A、B相形成电流回路,为维持原来的电流变化趋势, 有如下的电路方程式:u= i (R+ R ) + e+ e= i (R+ R)-Ldia + Ldia(2.24)AB a a bLa Lb a a ba dtb dt当不记L作用时,在3t1时刻Y连接电路中一相负载上的电压为u /2,显然它小于AB相电压。当记及 L 作用后, Y 连接中点的电位也变了,对 A 相负载来说压降为i R - L di /dt,而B相则为i R + Ldi /dt,所以此时u减小了,u也更负了。其 a a a aa b b aAOBO它晶闸管切换点上的波形分析同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