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20780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高考2011年研究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行动研究法 一、概念的界定和特点行动研究法是194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创立的,由于柯雷等人的倡导,进入教育科研领域。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艾里奥特的努力,逐渐在教育研究中产生广泛影响而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对于行动研究法学术界的说法不完全统一。有的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行动者用科学方法对自己行动所进行的研究”,近乎一种小规模 的实验研究,比较重视研究的科学性。有的学者则认为:“行动研究是 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侧重于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也有人认为“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是实际工作者所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行为,因此在讨论行

2、动研究的专著中,有关行动研究的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行动研究法”,有的叫“合作研究法”,也有称“现场研究法”、“应用研究法,等。关于行动研究法的定义,学者们也有各种说法,概括其共同点,可以这样认为:行动研究法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对于这个定义可以这样理解:(1)行动研究法的研究人员的组成是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结合;(2)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实际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是对特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或者将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或者是对于已诊断的问题加以补救,以改进实际工作;(3)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和

3、提高实际工作者的素质。其主要特点有5个:(1)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两者都参与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计划的制订、实践、检测、反思和修正等等;(2)研究环境即实践工作环境,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情境中进行研究。发现研究的问题是在实际工作之中,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计划中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非确定之后一成不变,允许随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进行充实和调查。(3)在理论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两大目的中偏重于实践。一般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现或验证某种理论,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改进实际工作。教师在改进以教育工作为目的的研究中发挥作用,使自身素质得以提高。(4)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即在行动

4、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行动,所获研究成果马上在行动中采纳和应用,产生实际效益。(5)在行动研究中,阶段性的评价反思和连续性评价反思相结合。在研究进程中有一个集中评价和反思阶段,这时,研究人员对研究的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考察,但是反思并不仅仅在该阶段才有,是在研究全过程中连续不断地进行的,这样可以及时调整研究进程,所以说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不间断的反思过程。鉴于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它比较适合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运用,但是行动研究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研究人员往往强调方法的简便实用,希望研究结果能立即应用,而会忽视研究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使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靠性;第二,行动研究只对于某

5、一个特定问题的特定对象进行研究,至于取样是否有代表性,研究条件和环境又如何控制则不作要求,所以研究的内部效率都不高,所取得的结果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只有在同类对象的多次重复研究后才能对结果进行验证。第三,研究一般是自行检验效果,较难客观地诊断问题。二、行动研究法应用的基本步骤行动研究法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缺乏计划性,走一步看一步,它和所有科学研究一样,有其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目前影响较大的行动研究和程序是由凯来斯等提出的,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是以大量事实和调查资料为前提,形成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然

6、后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作出研究计划。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考察是第三个环节,主要是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考察。反思是第四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的与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研究过程和结果,然后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调整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工作构想。有的学者将行动研究法的步骤归纳为8项:(1)发现问题;(2)整理制订问题:有三个重点:选择问题(选定研究主题);界定问题(确定问题范围);分析问题(诊断问题原因)。(3)文献探讨;(4)拟定计划;(5)设立假说(将要采取的行动及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

7、搜集资料,借助于问卷法、调查法、测验、实验等方法来收集资料;(7)试行和修正。在研究进行中不断地检讨工作并加以改进;(8)综合解释。国外的学者将行动研究分为七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收集有关资料、考验假设并检查某项实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措施的有效状况修正原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行动研究法的评价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问题的界定是否明嘲?概念的操作内容是否清楚?研究计划是否周详?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资料汇集与记录是否详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何?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行动研究法无疑是一种适合中小学教育研究的方法,但是如何使用不当,会产生一些不理想的效

8、果。为此,有几点在使用时要注意:(1)建立行动研究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结合的模式,可以在其他研究到一定程度后实施行动研究,这样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也可以在行动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采用实验等一些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教育规律,使各种方法相互间取长补短。(2)参加行动研究的实际工作者,应具备研究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有科研精神和正确的研究态度,会利用各种资料,做到真正理解行动研究的实质后再操作,以减少盲目性。(3)在研究目标的定位时,不提过高的理论性过强的目的,把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工作的重点,在研究方法上从实际出发,不受方法的束缚。 (4)要努力提高行动研究的科学性,在

9、有条件的地方尽量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多争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在明确研究假设和对象选择代表性规范操作方面逐步到位,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三、行动研究的一个实例反思实践法 我们在进行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中,收集行动研究法的各种资料,通过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的程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但是对于理论上的建树似乎重视不够。同时,行动研究的程序设计中没有形成回路,难以利用反馈信息进行调控。与此同时,我们学习了顾泠沅的教学实验论和数学教改经验,颇受启发,接受了他提出的在行动中行为改善和假设检验同步的思想。于是在科技教育运用行动研究法时,作了三方面的改进:(

10、1)引进科学实验和评价法、临床法等思想方法,使研究从经验描述提高到假设检验的水平;(2)强化反思的作用,充分运用反馈信息进行调节和实证思辨方法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3)密切研究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关系,促使研究人员参加实践,实验教师成为研究者,缩短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构建新型的研究群体和研究模式。在这三项措施的驱动下,我们经过了两年半的实践和研究,已初步形成一套适用于科技教育的研究方法,称之为反思实践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的不断运用和假设检验方法,使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和科技教育理论的思辨同步进行。它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科技教育实际的需要确定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让方案为教

11、师所理解和掌握,然后研究人员与实验教师合作探索。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回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反思实施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科技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科技教育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一)反思实践法的三个特点第一,有双向参与性。即教师参与研究,研究人员参与实践,共同构建合作研究的模式。在过去的教育科研中,先由研究人员设计方案,实验教师则按方案执行。在实施过程中研究人员进行调控。这种做法使研究和实践相互分离。具体讲,教师是参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参与,教师的任务仅仅是执行计划,完成指定的任务。这样做实质上是把教师视

12、为研究方案和实际之间的“中转站”,或者说是传播研究思想的载体。所以,此类研究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很有限,他们对研究的意义和构思常常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于是会觉得研究成果不实用,与自己的工作有定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一般研究中无法解决的一个难题,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反思实践法中,教师真正参与科技教育研究,成为研究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成为科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目标融合一致,同时集中于通过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探索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一点上,形成研究的合力;其次,教师的研究动力来自其内部,他们接受研究方案是研究者外部要求和教师内部需要的结合。于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不再是

13、研究任务的简单执行者,而是参与决策者,对研究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制订有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出适当的充实和发展,对研究理论和框架进行质疑和反思,使研究更具有实用价值。研究人员也从单纯的课题设计指挥变成实践参与者,他们能进一步理解理论和策略的实用价值,使科技教育的方案设计和研究假设更切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则是一个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改善了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研究人员的合作交流,通过对研究思想的理解,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和反思,提高了自身的素质。第二,研究过程和实践过程相结合。在反思实践法中建立理论归

14、纳规律和改善实际工作两者同步进行,既进行有关理论、策略、评价指标的研究,也进行怎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对学生进行科技素养的评价等实际问题的探索。因此,经过一定阶段的研究后,既能就科技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概括,也能在实际操作方法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使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相对缩短。第三,具有动态性。研究人员要不断根据实践的结果进行反思,依据反馈信息对研究进程进行调整,修改研究的假设,使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臻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校科技教育的各种复杂情况。科技教育是一项区域性的综合研究,涵盖中小学各个年级的诸多学科,又涉及参加研究的各类学校。在总体目标方案、策略确定后,各实验学校势必

15、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重点地加以实施,研究工作也会根据进程作动态的调整,所以说,无论从总体上还是局部看,科技教育的研究假设、框架、策略思想都会逐步完善,以确保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实用价值的体现,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就是研究成果出来后,也不是一种凝固的东西,也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动态性是由研究性质所决定的一个特点。(二)反思实践法的基本过程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科技教育工作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研究的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建构是第一个环节。建构是以收集经验事实和现状调查为前提,有四个重点:(1)确定研究的主题,即根据学校的工作基础和相关的条件,选择有关科技教育的研究问题;(2)分析和界定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确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以及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目标,同时界定有关的概念;(3)文献研究,收集和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把握研究的背景材料,形成总体印象;(4)拟定计划,形成假设,对要采取的研究及研究的结果进行预测。整体上形成研究的结构框架和思路。方案设计时要建立总体方案和研究的基础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探讨每一个子课题的行动方案,特别是近期的行动步骤。反思实践法研究往往有一定的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