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198755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米T梁预应力计算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m后张法T梁预应力计算书一、预应力配套张拉机具说明1、张拉机具选用:根据设计文件给定的圆锚张拉数据,采用每个钢绞线根数最多的圆锚进行计算。查设计文件得: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k1395MPa;钢绞线截面积:Ay1392;钢绞线最多根数:n8。 计算张拉力:NykAyn139513981551240(N)据此:我部选用规格为200t的油压千斤能满足施工要求。2、张拉机具数量表:名 称规格数量(套)备 注油压千斤顶200t2电动高压油泵2与千斤顶配套压力表60Mpa4与千斤顶配套3、千斤顶的标定和压力表读数的确定千斤顶的标定:千斤顶、压力表(1块进油表、1块回油表)、高压油泵三者必须固定配套使用。

2、我部对其已经进行标定,标定报告附后。张拉:在张拉过程中,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差值控制在6之内,钢束理论伸长量暂以设计为准。二、张拉程序及张拉力说明1、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于夹片式具有自锚性能的锚具,采用的是低松弛力钢绞线,其张拉程序:0 初应力 con(持荷2min锚固)(con是指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设计图纸要求con=1395Mpa,钢绞线面积A=139mm2,弹性模量Ey=1.95105Mpa,标准强度1860 Mpa,2、张拉应力控制(1)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计人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

3、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2)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3)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mm)可按下式计算: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4)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口,该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con的20%,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

4、缩值一般可省略。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mm),可按下式计算:=l+2式中:l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5)预应力筋的锚固,应在张拉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不大于设计规定6mm。三、张拉力计算 1、锚下控制应力k=0.75 Ryb=1395Mpa,2、单根钢绞线张拉力:Nk= 0.75RybAy=1395139=193.9KN3、8束时的控制力为:193.98=1551.2KN四、施工控制应力与压力表的关系: 1、不同阶段的张拉力值:10%Nk时:8束张拉力:0.1193.98

5、=155.12KN 20%Nk时:8束张拉力:0.2193.98=310.24KN100%Nk时:8束张拉力: 1193.98=1551.2KN103%Nk时:8束张拉力: 1.03193.98=1597.7KN2、计算压力表读数:根据试验报告计算出张拉力与压力表的线性关系P=aF+b,两个千斤顶分别对应的压力表读数回归方程如下(y是指压力表读数, x是指控制张拉力):1号 200T千斤顶19111077号压力表: P=0.0268F+0.7909 2号 200T千斤顶1911527号压力表: P=0.0266F+0.0709张拉力1#顶19111077表2#顶1911527表10%Nk8束F

6、=155.12KN4.94.220%Nk8束x=310.24KN9.18.3100%Nk8束x=1551.2KN42.441.3103%Nk8束x=1597.7KN43.642.5五、伸长量计算: 张拉时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伸长量从千斤顶油缸量取 L=L1+L2 L1:从10%张拉力到锚固时的伸长量 L2: 20%张拉力时的伸长量-100%张拉力时的伸长量 最后的伸长量为两个千斤顶伸长量相加之和。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安装好两千斤顶后,同时张拉到10%的力,量油缸伸长L1 继续张拉到20%的力,量油缸伸长L2 继续张拉到100%的力,量油缸伸长L3, L2=L2- L1 L1=L3- L1 L=L1+L2= L2- L1+ L3- L1= L2+ L3-2L1设计伸长量如下: 单位:mm 编号位置N1N2N3N4N5T梁214214228226228六、附件千斤顶检测报告报告编号:2012CY-704河南省交院工程测试咨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