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和修辞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19322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辞和修辞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修辞和修辞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修辞和修辞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修辞和修辞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修辞和修辞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辞和修辞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和修辞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修辞和修辞学(一)修辞1、“修辞”的训诂学诠释许慎说文解字:“修,饰也。从彡(shan55),攸声。”段玉裁注:“饰卽今之拭字。 拂拭之则发其光采。故引伸为文饰。此云修饰也者,合本义引伸义而兼举之。不去其尘 垢,不可谓之修;不加以缛采,不可谓之修。修之从彡者,洒刷之也,藻绘之也”。“彡”是 象形字,说文解字中从“彡”的字共10个,字义或为头发,或为毛刷,或为画文,或为 彩饰。说文解字用“毛饰画文”四个字解释。修,本指对于物件整饬,后延伸对于人的外表的妆饰,进一步延伸对于言辞的整饰,如 易乾文言:“修辞立其诚”许慎说文解字:“辞(辭),讼也。犹理辜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分争 辩讼谓之辞

2、。”可见,“辞”的本义为“诉讼”后又有“文辞、言辞(言词)”义。如易系 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在这个意义于“词”相同。有人指出,“辞、词 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 逐渐以词代辞。”【古敬恒、刘利新编说文解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修辞”二字连在一起出现,最早要算易经易乾文言有言:“修辞立其 诚”。但是对于的“修辞”含义的理解却是多样的,下面,第一种理解是早期的理解,较切 近原文意思;第二、第三种理解均为后起意思。其一,“修辞”指“修理文教”,指君子修炼自己的言语行为、处世方式乃至政治行为, 以达到儒家的理想标准。修辞是修身的必要

3、手段,修身的目的,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早期的理解,切近周易的原意。唐代孔颖达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 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也,故云居业 也。【周易正义卷一】南怀瑾说:“易经上的修辞所含的意思,包括了言语、文字和 行为,要和辞章一样。古代辞章的观念,并不限于白纸黑字的文字著作,也包括了待人、 处世、做事乃至于都市建筑的设计,都是修辞。所以修辞立其诚,就是说言谈举止方面, 做人要诚恳,这是居业的条件,无论做任何事业,做官也好,做工程师也好,乃至当清道夫 也好,讲话要得体,风格很够,本位站得住,这就是修业,这是孔子对进德修业的解释。

4、”【南 怀瑾易经杂说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其二,“修辞”指文章写作,有时特指文学创作。张岱年说:修辞立其诚这句 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张岱年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郭绍虞说:“假使把修辞看作是文章的形式技巧,那么诚便可看作文章的内容意 义。 他们讲修辞,没有对立其诚的问题加以注意,所以骈文时代的文学可说完全 走向修辞一边,根本忘记了立其诚的观念。”【郭绍虞修辞剖析A修辞学研究M第1 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P.?】 其三,“修辞”指修饰和调整语言,或者指运用语言的全部行为。 “

5、言以文远就是语言因为美化才能够传远垂久,这就是说明语言的美化功能。情 欲信而辞欲巧是说内容要真实,文辞要美化,巧可以当作美化。这句话可以和易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意思相近。【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 出版社,但是在我们看来,现代修辞学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抓住这个诚字!把 它作为修辞的基本原则,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6. P11】82、“修辞”的修辞学诠释 张弓说:“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 素以美化语言。”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陈望道说:(修辞)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

6、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广 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陈望道.修辞学发 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p.】张志公说:“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 工作过程。”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A张志公文集(第2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王希杰说:“修辞既是一个动词是一个名词。作为一个动词,它相当于修辞活动。 当做一个名词来用的时候,它的意义是: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种种规则的总和,或叫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规则的集合。”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王德春说:(修辞)“指人们在特定的语

7、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和一定的 非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指在具体的言语环境里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 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活动。美化语言。指修辞现象:兼指修辞学【王德春主 编修辞学词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张静说:“简略点说,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详尽点说,修辞是在一定语境中 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张静实用现代汉语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 p.45】胡裕树说:“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 果的规律。”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曹德和说:“表示过程的“修,辞我”们的定义是:“

8、通过语言材料的选置、调适以实现交际目 的的表达行为【曹德和关于修辞理论的深度思考从修辞学基本概念的界定谈起J.学术界, 2008(5).P.86】辞海:“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 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辞海(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刘焕辉说:“修辞现象是言语交际中表达一方力求获得最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表达现 象因此言语形式与思想内容这对特殊矛盾只能统一于特定语境中;解决这一对特殊矛盾 的修辞手段是言语形式的最佳组合,简称言语形式的组合。这种组合,不是指语言符号 系统内部的静态关系,而是作为修辞活动的主体运用语言符号能动地组合言语表达形式的一 种

9、基本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组合。一切修辞手段,都可归结为言语形式的组合【刘 焕辉修辞学纲要(修订本)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胡范铸说:“修辞是一种语言行为,但修辞之所以成为修辞,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行为.应 该是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行为。【胡范铸.“修辞”是什么“修辞学”是什么修辞学习 2002 (2) .P.2】陈汝东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 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社会行 为。修辞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不是语言文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交际,是 参与双方的语言符号互动。日常交谈、书信往来、新闻报道

10、、文学创作。商业广告、网络传 播,也都是为了交际,是由说写着好听读者构成的双向交际【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谭学纯、朱玲说:修辞的功能有三个层面。 “一、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 P.21二、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所谓文本构建,就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 篇章层次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P.32三、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 辞哲学P.42哲学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是相对于非语言动物的一种界定。我们说人 是语言的动物,更是修辞的动物,是针对人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语言证明自己、走近他人的一 种描述。应该承认,在很多情况下,人际交流并不是把存在着的世界转化为

11、抽象的表述,而 是把真实世界转换为似真、甚至失真的修辞世界。这意味着,在更多的情况下,主体以修辞 的方式在场(按:指人类以修辞的面目存在、活动于世界),或者说,修辞对于主体之在场 的影响,比不假修饰的语言影响更大。P.45修辞活动是表达者和接受者共同建构审美现实 的言语活动。P.66修辞活动重新定义为:言语交际双方共同创造最佳交际效果的审 美活动。”P.69【谭学纯、朱玲广义修辞学(修订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张宗正说:“修辞绝不简单的只是语言层面上增删改换词语、斟酌选择句式、设置使用辞 格的活动,修辞是人类将修辞思维外化为修辞行为、修辞作品的过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优 化的、个性化的、情

12、感化的、意图化的模式,是人与客观世界人性的对话的交流系统、交流 方式、交流过程。我们认为言语交际的接收解码环节理所当然地应该包括在修辞学范围 中。”张宗正理论修辞学一一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伯荣等说:“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 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 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综上所述,关于修辞,可以做出如下总结:(1)“修辞”可视为一种行为,指修辞活动。具体的又有多种说法:1)指修饰文辞(陈 望道)

13、;2)指调整、适用语言的活动(陈望道、黄伯荣、曹德和、);3)指选择语言材料的 活动(张志公);4)指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包括材料和表现手法等的活动(张弓、辞 海);5)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的活动(王德春);6)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 语的活动(陈汝东);7)指追求语言交际有效性的活动(胡范铸);8)指言语形式的最佳组 合活动(刘焕辉);8)指思维外化的过程、认知世界的模式和人与世界对话的过程(张宗正)。 这是过程性定义。虽然都在谈活动,但是概括的层次并不一样:选择语言材料,说得最具体; 组合最佳的言语形式次之;利用语言因素,调整、适用语言,再次之;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 较为概括,而思维

14、外化、认知世界、对话世界以及参与精神构建,则最为笼统。胡范铸和谭 学纯的定义没有涉及活动内容。行为类关键词有:修饰、调整、适用、选择、利用、运用、 建构、理解、追求、组合、外化、认知、对话等等。(2)“修辞”视为一种现象。或者指努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的种种规则的总和或集合 (王希杰);或者指运用语言手段和定的非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王德 春);或者指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话语表达效果的手段(张静);或者指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胡裕树);或者指话语建构、文本构建和参与精神构建的方 式(谭学纯);或者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黄伯荣);这是目的性定义。这种名

15、词 性的解释中也伴有行为性说明,如张静说到“运用语言材料”,胡裕树说到“运用恰当的语 言手段”。现象类关键词有:规则、现象、手段、规律、方式、方法、技巧等等。(3)“修辞”仅指语言表达(建构、编码)行为,这是绝大多数学者的看法;认为修辞 既指语言表达(建构、编码)行为,也指语言理解(接收、解码)行为,陈汝东、谭学纯和 张宗正等持这样的看法。(4)修辞行为的归属,或称语言行为,或称言语行为,或称话语行为,或称言语交际 行为。这种不同,只是表述习惯的差异,实际所指应该会是一致的。准确地讲,该称言语行 为。但是,也有人把修辞行为放得很大,如张宗正。他说:“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是关注并追 求效果的言语活动,因而其本质就是一种行为方式,是明确意图、针对对象、把我时机、切 合场景、加载意义追求效果的一种行为过程。” P.52又说:“修辞是某种思维活动外化的过 程;同样的心理思维活动,外化为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时,不一定非表现在语言运用上, 语言之外的其他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如漫画、雕塑、口技、舞蹈、哑剧等等,也能作为夸张、 拟人、比喻等思维活动运行和表现的工具。” P.49还说:“修辞作为一种行为是把具有修辞 性的心理思维活动外化(os tensiveneSs的过程,大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