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187445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150 大小:89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送审稿)铜陵市人民政府二五年八月26铜陵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单位: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殷福才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工/院长 陆根法 南京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协调负责人:张志强 铜陵市发展与计划委员会 主任 钱葆林 铜陵市环境保护局 局长主要编写人员:王 远 陈云峰 殷福才 陆根法 周 洁王 群 王翠然 田 君 宋丽娟 蔡邦诚刘友伦 江建华 刘怀忠 朱习文 翟志勇贾良清 张爱军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必要性和紧迫性11.2 编制依据21.2.1直接依据21.2.2参考依据31.3 规划范围与时段41.3.1规划范围41.3.2规划时段4

2、1.4 技术方法41.5规划框架与专题设置5第二章 基础条件分析72.1自然地理概况72.1.1地理位置72.1.2地形地貌72.1.3水系与水文72.1.4气候82.2社会经济概况82.2.1社会概况82.2.2经济概况92.3生态环境概况102.3.1资源概况102.3.2环境状况112.4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132.4.1有利条件132.4.2制约因素14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163.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63.1.1指导思想163.1.2基本原则173.2战略定位183.3生态市建设目标203.3.1总体目标203.3.2建设步骤203.3.3指标体系21第四章 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市

3、空间布局254.1生态功能区划264.1.1区划原则264.1.2区划方法274.1.3区划方案284.1.4生态分区建设导则314.2城市空间生态安全格局334.2.1生态基质和源建设344.2.2廊道与辐射道建设354.2.3城市绿核354.3土地利用格局354.4城镇体系格局374.4.1城市发展轴374.4.2一城三区、一主两副374.4.3小城镇空间布局384.5产业经济布局384.5.1农业布局384.5.2工业布局384.5.3三产布局40第五章 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建设415.1现状分析425.1.1产业结构不合理425.1.2产业布局混乱425.1.3循环经济基础良好435.2

4、结构与布局调整445.2.1结构调整445.2.2布局优化455.3循环工业465.3.1现状分析465.3.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465.3.3规划内容485.4生态农业525.4.1现状分析525.4.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535.4.3规划内容545.5绿色服务业5555.5.1现状分析5555.5.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565.5.3规划内容5775.6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建设重点工程61第六章 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666.1生态林业规划666.1.1现状分析666.1.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686.1.3规划内容696.2生态水域建设规划726.2.1现状分析736.2.2指导思想与规划

5、目标746.2.3规划内容756.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796.3.1现状分析806.3.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816.3.3规划内容826.4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856.4.1现状分析856.4.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876.4.3规划内容886.5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916.5.1现状分析916.5.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926.5.3规划内容936.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946.6.1水污染防治946.6.2大气污染防治966.6.3噪声污染防治986.6.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1006.6.5环境管理能力建设1026.7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103第七章 生态社会建设1077

6、.1生态文化建设规划1077.1.1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077.1.2规划内容1087.2生态人居规划1127.2.1现状与问题1127.2.2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127.2.3规划内容1147.3生态社会建设重点工程119第八章 生态市能力建设与保障措施1228.1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规划1228.1.1防洪建设1228.1.2供水系统1238.1.3供电系统1238.1.4供气系统1248.1.5绿色交通1248.1.6消防应急救援系统1258.1.7医疗应急救援系统1268.1.8地震应急救援系统1278.2能力建设与保障措施1278.2.1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288.2.2纳入政

7、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建设任务1288.2.3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与政策体系1298.2.4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建设经费1298.2.5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应用1318.2.6建立生态市动态检测与评估机制1338.2.7加强人力资源建设1338.2.8加强生态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1348.2.9风险分析和减缓对策1358.3基础设施和能力保障重点工程137第一章 总论1.1必要性和紧迫性(1)建设生态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安徽”战略的具体行动。当今世界,城市生态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与竞争的主流。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

8、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2003年,安徽省提出了建设“生态安徽”的战略目标,成为全国第七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委、省政府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以及全省人民行动起来,投身到生态省建设中去,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2)建设生态市是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生态指标、环境指标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也就没有广大人民的全面小康。近些年来,虽然我市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9、但也不可否认,全市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主要表现为工业“三废”排放总量仍然较大,结构性和布局性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承载压力逐步加大,局部区域、流域污染不断加剧,资源开发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建设生态市,有效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促进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促进山川更秀美、人民更幸福的凝聚民心、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3)建设生态市是构筑发展新平台,树立发展新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举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愈加重视城市形象的建设塑造,城市之间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也即形象力的

10、竞争。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是提升城市形象三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生产要素得以聚合的磁力所在,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得胜之牌。通过生态市建设,铜陵将以生态山水铜都的良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吸引四面八方的各种优势资源汇聚于此,其综合竞争力必然随之大大增强。(4)建设生态市是发挥资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铜陵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性城市,矿山资源逐渐枯竭,传统主导产业资源紧缺,并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浪费严重,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弃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国际

11、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市产品的竞争力,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我市产品顺利进军国际市场的障碍。建设生态市,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实行集约化经营,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资源型城市转型。这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以保证自然再生产为前提来扩大经济再生产,保障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推动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需要。1.2 编制依据1.2.1直接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皖政200414号)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生态省建设行业实施意见和市县规划编制指导细则1.2

12、.2参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

13、行)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暂行规定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铜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铜陵市“十五”环境保护计划1.3 规划范围与时段1.3.1规划范围本规划的空间范围为铜陵市行政区域,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1.3.2规划时段本规划基准年为2003年,分为三个时段。2004至2007年为起步阶段(近期)2008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中期)2016至2020年为提高完善阶段(远期)1.4 技术方法生态市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在整个市域的空间维度上以及近

14、期、中期和远期的时间维度上进行协调和统筹,以求得整体和长远的最优。本规划以生态学为科学基础,以系统工程学为方法,来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性本质和系统性特征。从分析微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基本过程入手,进而站在城市发展的宏观层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整体布局和动态优化。本规划采用系统仿真与GIS集成的一体化技术(见图1.1),建立铜陵生态市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TLEPSD,利用GIS的信息平台,通过对铜陵市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对应关系以及动态机理的模拟仿真,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响应模式,促进规划手段由定量分析向定性研究的过度,提升方案编制的科学性。 TLEPSD1GIS生态城市建设动态仿真现状诊断生态系统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