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65504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第一讲课时达标自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1(2013山东高考)如图1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C将两个相同的小球连接并悬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弹簧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弹簧C水平,则弹簧A、C的伸长量之比为()A.4B4 图1C12 D21解析:选D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整体法处理平衡问题的能力。将两小球及弹簧B视为一个整体系统,该系统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故有kxAsin 30kxC,可得xAxC21,D项正确。2.如图2,在两水平极板间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带电粒子以某一速度沿水平直线通过两极板。若不计重力,下列四个物理量中哪一个改变时,粒子运动

2、轨迹不会改变()A粒子速度的大小 B粒子所带的电荷量 图2C电场强度 D磁感应强度解析:选B带电粒子沿水平直线运动,则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等大、反向,有qEqvB,整理得出EvB,可知粒子所带的电荷量改变时不影响粒子做直线运动,故选项B正确。3. (2013广州模拟)如图3,细线a和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系一个静止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细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若a、b受到的拉力分别为Fa和Fb,氢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氢气球的重力不计,则()AFaFb BFaFb 图3CFFa DFFb解析:选B由平衡条件可得:FaFsin 30,FbFsin 60,故FaFa,F

3、Fb,只有B正确。4. (2013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如图4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球A、B的质量之比为()A2cos 1 B12cos 图4Ctan 1 D12sin 解析:选A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Tsin 2mAg。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Tsin mBg,故2cos ,解得正确答案为A。5.如图5所示,一光滑的半圆形碗固定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用轻绳跨过光滑碗连接质量分别为m2和m3的物体,平衡时小球恰好与碗之间没有弹力作

4、用,两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30。则m1m2m3的比值为() 图5A123 B21C211 D21解析:选B分析m2、m3受力,由平衡条件可知,两段绳中张力大小分别为m2g、m3g,再分析m1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m2gm1gcos 30,m3gm1gsin 30,故有:m2m1,m3m1,所以,m1m2m3m1m1m121,B正确。6(2013福建六校联考)三个质量均为1 kg的相同木块a、b、c和两个劲度系数均为500 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6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

5、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g取10 m/s2。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不计滑轮的摩擦)()图6A4 cm B6 cmC8 cm D10 cm解析:选C开始时q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胡克定律,kxmg,x2 cm,即压缩了2 cm。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轻弹簧q中拉力为10 N,由胡克定律,轻弹簧q伸长2 cm;轻弹簧p中拉力为20 N,由胡克定律,轻弹簧p伸长4 cm;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是2 cm2 cm4 cm8 cm,选项C正确。7(2013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7)。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

6、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当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时推拖把的力F的大小为()A. B. 图7C. D.解析:选B拖把在匀速移动时的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fFsin ,FNmgFcos ,又FfFN,以上三式联立可得:F,故B正确。8(2013怀化模拟)如图8所示,物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均为,物体A、B用一跨过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动滑轮,某时刻拉A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53角,拉B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成37角,此时A、B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 图8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7、(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A. B.C. D.解析:选A设绳中张力大小为F,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对物体A:Fcos 53(mAgFsin 53),对物体B:Fcos 37(mBgFsin 37),由以上两式可解得:,A正确。二、多项选择题9(2013广东高考)如图9,物体P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轻轻地叠放在P上,则()AP向下滑动 图9BP静止不动CP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解析:选BD本题考查物体动态平衡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P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设P的质量为M,斜面的倾角为,则有

8、0Mgcos Mgsin ,当加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Q后,仍然有0(Mm)gcos (Mm)gsin ,因此P仍处于静止状态,A项错误,B项正确;由于P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C项错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P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由Mgsin 变为(Mm)gsin ,D项正确。10(2013金华模拟)如图10所示,重为10 N的小球套在与水平面成37角的硬杆上,现用一垂直于杆向上、大小为20 N的力F拉小球,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A小球不一定受摩擦力的作用 图10B小球受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杆向上,大小为6 NC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下,大小

9、为4.8 ND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垂直于杆向下,大小为12 N解析:选BD分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fGsin 376 N,方向沿杆向上,故B正确,A错误。FNFGcos 3712 N,方向垂直于杆向下,C错误,D正确。11. (2013泉州二模)如图11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有一带电油滴P处于静止状态。若从某时刻起,油滴所带的电荷开始缓慢减少,为维持油滴仍处于静止状态,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其他条件不变,使电容器两极板缓慢靠近B其他条件不变,使电容器两极板缓慢远离 图11C其他条件不变,将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左移动D其他条件不变,将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解析:选A

10、C油滴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得mgq,油滴所带的电荷缓慢减少,其他条件不变,使电容器两极板缓慢靠近,d减小,电压不变,可维持该油滴仍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正确,B错误;其他条件不变,将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左移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R1两端的电压U1增大,可维持该油滴仍处于静止状态,选项C正确,D错误。12. (2013日照模拟)如图12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A滑块可能受到三个力作用图12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

11、于mg解析:选AD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可能只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此时弹簧弹力为零,处于原长状态,A正确,B错误;由于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mg),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C错误,D正确。13.(2013淄博模拟)如图13所示,小球C置于光滑的半球形凹槽B内,B放在长木板A上,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减小木板的倾角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大 图13BA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变小CC对B的压力逐渐变大DC受

12、到两个力的作用解析:选ABD在倾角缓慢减小的过程中,小球C只受两个力:重力和B对C的支持力,且有FNCmCg,故C错误,D正确;将B、C看作一个整体,在倾角缓慢减小的过程中,有FNB(mBmC)gcos ,FfB(mBmC)gsin ,故随减小,FNB增大,FfB减小,A、B正确。14(2013济南模拟)如图14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跨过滑轮通过细绳连接,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作用于物体A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斜面体与物体B一直保持静止。此过程中()A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一定变大图14B斜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一定变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不变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大解析:选ACD以A、B两物体和斜面体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可得出,地面对斜面体的弹力等于系统总重力,不随拉力F变化,而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随F的增大而增大,C、D均正确;分析A受力可得:绳的拉力FT,随F的增大而增大,A正确;因不知开始时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故斜面对B的摩擦力变化情况不能确定,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