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生物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563308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生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同步练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初中生物(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第3节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饲养家蚕时,我们看到吃桑叶的“蚕宝宝”,出于家蚕发育的哪一阶段( ) A、受精卵 、幼虫 、蛹 D、成虫2、下列生物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 、蝗虫 B、蜜蜂 、蝼蛄 D、蟋蟀3、人们时常会看到,在池塘的水面上,蜻蜓飞得很低,它们不时地把尾巴往水里沾一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这是蜻蜓在( ) A、喝水 B、产卵 、捕食 D、逃避敌害、稻螟、玉米螟都是农业害虫,它们危害农作物时所处的变态时期是( ) A、卵 、幼虫 C、蛹 、成虫5、玉米和家蚕个体发育的起始点都是( ) A、受精卵 B、精子的成熟 C、卵细胞的成熟 D、种

2、子和刚孵出的蚕宝宝6、蜜蜂的发育过程是( ) A、卵幼虫成虫 B、卵蛹成虫 、幼虫卵成虫 D、卵幼虫蛹成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从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来看,诗中蚕的“死”是指家蚕哪个发育时期的结束( )。 、卵 、幼虫 C、蛹 、蚕蛾、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正确( ) A、蝗虫的幼虫不需要蜕皮 、蝗虫没有蛹期 、最佳“灭蝗”的时期是幼虫期 D、家蚕一生只有一次作茧化蛹的机会9、蟋蟀、蚂蚁的发育分别为( ) A、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完全变态 C、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 D、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0、观察“金蝉脱壳”的过程,脱壳后的蝉属于( )A、卵 、幼虫 、蛹

3、 、成虫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家蚕一生要蜕皮 次,经 眠后吐丝结茧。、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 、 、 四个时期,属于 发育; 、 、 等昆虫也是这种发育方式。3、蝗虫一生经历了 、 、 三个发育时期,蝗虫一生蜕 次皮,属于 发育(二)读图分析、 菜粉蝶是一种危害蔬菜的害虫,根据它发育过程中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代码是 ,是 ,是 ,是 。(2)菜粉蝶的发育顺序是 ,(填序号)它的发育属于 发育。(3)与菜粉蝶相比,蝗虫不经过的发育时期是 。(4)消灭菜粉蝶的最佳时期是 ,为什么? 2、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丝绸是以“蚕宝宝”吐出的细丝为原料织成的。请观

4、察右图中家蚕的发育过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 期。(2)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在家蚕发育的 期满足食物供应,为什么? 。(3)家蚕有“作茧自缚”的现象,这是一种由家蚕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这两句诗描述的生物学现象具有科学性吗?你能否试着改变其中的两个字,使之符合家蚕的生长规律。(三)材料分析题近00多年来,我国已经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0年,唐、宋时期平均2至3年发生一次,明、清和民国时期几乎连年发生。我国古书上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近几年来非洲的几次大蝗灾也都与当地的严重

5、干旱相联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环境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于它们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3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1)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灭蝗的最佳时期是那个时期?()与蝗虫生活习性相似的昆虫是( )A、蚱蜢 B、稻螟 C、蚜虫 D、瓢虫参 考答案:一、选择题15BBA 610DCD 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 四 2、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完全变态 蚊 蝇蜜蜂 3、受精卵 幼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二)读图分析1、(1)成虫(2)受精卵 (3)幼虫 ()蛹(2) 完全变态 (3)蛹(4)幼虫 没有翅膀生活范围小2、(1)蛹(2)4幼虫 食量大形成的蚕丝物质多()基因 ()不科学到死到蛹(三)材料分析(1)受精卵幼虫成虫 幼虫(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