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赏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5623314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其五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饮酒其五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饮酒其五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饮酒其五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饮酒其五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酒其五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其五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酒其五赏析,此诗是东晋著名的田园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品之 一,下面是此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欢迎大家赏析!饮酒其五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翻译: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饮酒其五赏析:全诗以平静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 一,

2、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 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 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 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 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 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 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

3、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 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 的权威,在东汉末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 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 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 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诗人们 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 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 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 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 存

4、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 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 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 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在他的这饮 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 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 为人们熟知的一篇.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开头说,自己 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 ,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所

5、谓冠带自相索.因为陶渊明喜欢 诉穷而人们又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 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实在,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 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 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 后有答,自然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 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 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 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进一步说, 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 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 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 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 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 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 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 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 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 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 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由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

7、因此前人激赏 其词彩精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 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 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 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 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 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 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 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 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

8、摘菊花,偶然间抬起 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 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 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 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 支轻盈的乐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 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 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 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 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 家出仕,

9、最后还得回归田园 ,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诗人在归去来兮辞 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 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 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 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 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 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 何说此味不可及呢?我们知道 ,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 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

10、的特色,实为 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非常人所知,亦非常人所能.张戒所说的味, 当是陶诗醇美的韵味.此种韵味之所以不可及,原因固然众多.我们 撇开文学修养、艺术才能等条件,可以说这种韵味只有像陶渊明那种 不愿随俗浮沉,不肯汩泥扬波的诗人才能写出,也即只有寄心于远、 心境至闲至静者才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 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 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 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

11、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 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 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 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 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 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实际的意思,是说这一种真 谛,乃是生命的活泼泼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 体性.后世禅家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

12、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 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 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 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 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 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 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 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 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 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3、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 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在诗的结构上,这二句非常重要.它提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 深层意义,同时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去体悟,去咀嚼.这首诗,尤其是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历来被评为 静穆、淡远,得到很高的称誉.然而简单地以这种美学境界来概括 陶渊明的全部创作,又是偏颇的.因为事实上,陶渊明诗文中,表现焦 虑乃至愤激的情绪,还是很多,其浓烈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的诗人.但 也正因为焦虑,他才寻求静穆.正像开头说的,这是在新的困境与背谬中所寻得的理念和诗意上的完美的生命形态.也许,人们能够在某个 时刻,实际体验它所传达的美感,进入一个纯然平和的、忘却人生所 有困扰的状态 ,但这绝不可能成为任何人(包括陶渊明)的全部人生 .作者资料:陶渊明(352 或 365 年-427 年1),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 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 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 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饮酒其五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 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诗句、古诗词,这里 诗句大全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