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2272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4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设计施工条件及要求(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设滦计平融条和件领秀及要求规划设计要求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北京圆梦园老年康乐中心;开发单位:北京圆梦园老年康乐中心; 建设内容:康复医院、微生物和抗衰老研究所、老年公寓、老年大学、综合 会馆、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四合院、别墅社区、商务办公及配套设施。本项目地处昌平区下念头村。总占地面积:321700M2 ;规划建设用地: 266400M2 ;市政带征用地: 55300M2 ;总建筑面积约: 321700M2 ;地上建筑面积约: 267000M2 ;地下建筑面积约: 54700M2 ;容积率: 不大于 1;建筑密度: 不大于 35%;绿化率: 不小于 40%;建筑檐高:18M以下;道路、停车场

2、用地: 15以下; 二、中心情况简述本中心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本地域属“四荒”地中的“荒滩、荒 地”,又属北京市的“小流域治理”范围内,本项目占地的四至边界为:东至宏 道村以西;西至下念头村、虎峪河以东;南至京密引水渠以北;北至葛昌路以 南。三、设计依据1. 国家有关现行法规、规范、规定;2. 北京市有关现行规定。四、建设单位提供资料1. 地块区位图;2. 中心规划设计要点及附图;3. 地形图、用地红线图。五、设计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北京市的有关法规、规范、规定,必须符合城市规划部门 的规划要点及符合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1. 工程内容、设计范围:北京圆梦园老年康乐中心总体规划设计方案。2.

3、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除必须符合国家、北京市的有关法规、规范、规定外,还须充分 考虑北京圆梦园老年康乐中心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老年人的居住习惯及本 中心各功能分区,适当地对地形进行改造,以营造“有山有水、高低起伏、错 落有致、水绕人家”的人造自然景观,尽量做到各区域内有景观,利用园区道 路和人工水系进行各个区域的划分,达到各区域内所需的景观空间意境。3. 建筑风格:根据市场营销部门的意见,本中心的建筑风格以仿古建筑风格为主,现代 建筑风格为辅。4. 建筑单体设计:(一)居住区以单、双进四合院为主,适当考虑部分单体两层别墅,其建筑风格为中式建筑。(二)研究所、康复医院为四层建筑,其建筑风格为坡屋

4、顶中式建筑。(三)康乐综合楼为五层建筑,其建筑风格为坡屋顶中式建筑。(四)综合会所为单层建筑,其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五)辅助设施均为一层,建筑风格以周边景观而定。(六)职工公寓为五层普通住宅楼,其建筑风格为坡屋顶建筑 园区内所有建筑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结合规划的整体性及美观性,可适 当调整层数,达到高低错落、整洁有序的群体空间效果。5. 交通流线组织: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本园区各种不同功能流线的组织,注 意私密性,合理安排各种交通流线,考虑人车分流。六、规划设计方案内容设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地方规定及本中心的规划要求(详第五点) 进行规划设计,亦可根据设计单位的设计经验提出更新的规划理念和构

5、思。提交文件:1. 1: 500 规划总平面图;规划文本(含说明书);2. 道路广场、交通规划图;3. 公共配套、绿化规划图;4. 竖向规划图;5. 规划结构分析图;6. 表达规划设计意向的鸟瞰图;主要景点效果图;7. 主要单体平、立、剖面图;七、设计文件提交时间设计单位在本司确定参与投标的设计单位后,如有疑问请在三天内提出,我司将安排有关人员进行答疑,答疑完成后30 天内提交规划概念设计。道路景观设计要求一、道路景观规划的原则:1、道路景观要与城乡道路的性质、功能相适应。道路的尺度、方式都必须 考虑道路汽车速度因素,公路是对快速交通前提下的景观变化,而商业街、步 行街是归减缓或限制车流等强调

6、丰富多样景观的要求。2、道路景观应满足应有的生态功能。充分利用绿化的生态属性,绿地犹如 天然过滤器,可以滞尘和净化空气。据测,距地面1.5 米搞出的含尘量比没有绿 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 56.7%,而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裸露地面1/5;行道树尤其要 满足遮阴降温功能。充分考虑增加空气湿度、吸收有害气体、隔音和吸收噪音; 道路绿地设计应考虑到城市土壤条件、养护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好适宜的园 林植物,形成优美、稳定的景观。3、道路景观设计要符合用路者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道路功能不同,人流 与车流的出行目的亦不同。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要求道路具有连续性,而绿地 则有助于加强这种连续性,同时绿地也有助于加强

7、道路的方向性,并以纵向分 割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道路还应与周围地形协调,对靠近住宅、人工水系、 综合楼、会所的道路景观应有不同的处理,园区使用功能的特征会给园区景观 带来个性,而道路作为一个园区内的骨架,就必须与地形、周边建筑物尽量融 合,以形成道路与地形、周边建筑物特点相适应的视觉特征。总之道路不仅要 与景观其他元素相互协调,还要与地形、沿街建筑等紧密结合,使道路在满足 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园区内自然景色(湖泊、绿地)及现代建筑有机联系在 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创造有 特色、有时代感的环境。道路景观还应充分考虑道路上交通、建筑、附属设施、 管理设施和地

8、下管线、沟道等。二、道路景观规划的内容与步骤:道路景观规划主要应该包括如下内容:1、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位置、地形特色、周边建筑构物、周边道路交 通状况、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 想、道路总体的功能定位与规划应对策略。2、道路布局及其导则。包括不同道路要素与用地功能区与用地功能区的安 排及周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控制。3、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 同空间的景观设计。4、道路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等级、平面形式、交通方式、人车流系统、停 车站场规划等。5、绿地系统规划。包括不同性质绿地如草地、自然林地、疏林草地、林下 公园、人

9、工水体、自然水体等的组织。6、主要种植类型设计。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7、区域夜景灯光效果布局规划。包括设计意向、照明形式。8、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热力燃气等。9、竖向规划。包括地形塑造、高差处理、土方平衡表。10、主要节点设计与重点景观断面控制。包括道路典型平面、纵横断面;道路各类节点,道路与商业、文化、居住、绿地公园、院落等相关结合部的典型断面;车行、非机动车与人流交通的组织方式与相互关系;道路内各种市政设施与公共服务小品的外观与材质设计。道路景观规划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是景观主题的产生和整体印象的创造、个性化(对园区文脉的认识、道路景观 的素质调查、道路个

10、性的发现与表现);接着是道路的基本设计(道路的比例、 线形设计、道路平面结构与断面形式);然后进行要点的概念设计与控制导则(交 叉点、桥、停车场、步行桥、路边广场、小型建筑物);道路的修饰(树种选定、 路面的构成、铺装材料、车道铺装、步道铺装、挡土墙面处理);道路景观的修 饰(人车分离设施、机动车交通用设施、道路照明、步行者用设施、公益设施); 路景的形成(沿路建筑形态、建筑外观意向、开敞空地、墙面后退、与沿界街 设施一体化设计、保护性造景);人行道(人行者专用道路、绿道、购物步行街 人车共存道路、使用管理);最后进行指导道路景观要素方案探讨与初步的通则 编制。三、道路景观规划的对策: 模块化

11、组合的积木式设计方法替换重复单调的平涂法,避免乏味而无意义 的表达方式。在规划中能代表本道路全部特征的典型断面综合研究,以化整为 零的方式形成方案,将这些断面当成积木式区段,因地制宜、自由组合,构成 同一风格下的不同功能的区段,避免道路景观规划中的平铺表达方式,增强实 施的可操作性。采用设计导则的管理方式,有机地组织规划实施。通过模块的 不同组合增加道路景观的节奏和实际意义。因地制宜,加深重要的地段的设计 层次,减少决策的难度。充分研究道路中可能出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区段,解 决复杂的功能关系,满足道路多功能的需求。人工水系及景点设计要求人工湖泊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多种因素相互

12、联系、 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人工湖泊生态系统 是复杂的系统,这不仅是因为所受外部影响的复杂性,而且因为其内部运行机制及各因子的并联的复杂性。人工湖泊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多种因素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而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人工湖泊生态系统 是复杂的系统,这不仅是因为所受外部影响的复杂性,而且因为其内部运行机 制及各因子的并联的复杂性。水生生态法则主要依赖于湖泊生态系统内能量流 动和物质转移的动态变化,运用水生生物的食物(营养)关系,根据水域地理 位置、气象气候、水体大小、水位变化、湖底底质、湖泊形态、湖水运动特点 水质特征等实

13、际情况,科学合理设计水生动物的放养模式,使各种群生物量和 生物密度达到营养平衡水平;同时可以考虑种植一些观赏性水生植物,不仅可 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毒物质,降低湖泊中氮、磷浓度,优化水环境, 维持水域生态平衡,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水域生态系统景观设计中要注意以下要点:水体流向通常从泉水-池塘-溪流-险滩-急流-叠水-湖泊-瀑布-江 河-海洋,有明显的连续性。虽然湿地、湖泊、池塘的连续性不明显,也是生 态水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自然水体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 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 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

14、,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 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相融, 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 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 不受干扰。人类有种本能,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靠近水源,首先选择低 洼潮湿的地点开挖为水面,使水流尽量小角度斜穿等高线缓缓地向低处流动。在地域的高处应进行生态重建,涵养水土,恢复自然形成的泄洪区域,不 可占用。将雨水通过地形设计,合理引导地表径流,尽可能渗入地下,

15、最终汇入人 工水系。对植被的保护和减少硬地铺装都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对地表及地下水流域应进行统一管理,不可分治。保护全流域的堤岸,将 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根据水体的容量合理规划土地。每一个与水有关的 场地规划,都应在业主要求及生态要求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与协调。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在利用水体时,应该保证用地性质与水域资源及景观相融;利用水资源的 强度不可超过水域的承载力;保证人工和自然系统的生态连续性。保证水域的 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在面积较大的天然水域范围内,要合理利用临近水域的地块,避免将主要 道路环闭水体,这样会限制

16、亲水地域的开发利用。将主要道路远离水域,以尽 端支路的方式接近水域,支路之间的土地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可用作社区、公 建配套区、码头等等。凭借水体增加土地及当地的生态价值。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 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 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境不受干扰。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 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 清洁的费用。驳岸以缓坡入水至水下 60 厘米,宽度 2 米至 3 米,然后逐渐挖深,在面积 较大的水域,要水底深度达到 1.8 米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