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料心理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621733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资料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资料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资料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资料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资料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资料心理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资料心理学.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填空或单选:1.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是对人的管理。2.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系统中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3.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教育管理活动中不同角色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4.教育学产生的标志是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的大教学论。5.1911年,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公开发表,是管理独立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泰勒被西方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6.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7

2、.心理学正式问世的标志是,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李维特出版的管理心理学。8.使职工感到满意的激励因素主要是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中负有重大的责任以及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和成长等。9.造成职工非常不满的保健因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安全、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处理不当引起的。10. 霍夫兰德以为态度是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三种过程获得发展的。11.平衡理论是由海德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12.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13.一致性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提出的。14.管理方格图把领

3、导行为趋向分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两大方面。15.塞吉范认为,领导最终的意义表现在组织文化上。领导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组织文化。16群体决策一般是以会议形式体现出来。17.德尔菲法存在局限性,因为征询意见的对象若是研究某个问题的专家,只要他认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完全地表达了,则在第二轮及以后的征询中很少会改变他的意见。名词解释1.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研究者对教育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从而了解和分析教育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2.社会认知: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认知反映,是指主体对他们的行为、对社会交往和对集体组织间的关系的认知。3.

4、光环效应:在社会认知中,将知觉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或成见效应。4.社会刻板印象:在社会认知中,人们常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在其头脑中形成有关某人或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的刻板印象将对随后的反映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印象或定势效应。5.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维持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之中。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6.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人遭受到挫折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7.认同:是指人们开始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与行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他人或群体的要求相一致。8.内化

5、:指把他人的态度完全融化吸收,使之转化为自己态度与价值体系,在情感体验上也完全融合一致,并产生坚定不移的行为意向。9.教育群体动力:是指教育群体成员处于教育群体之中,往往会受到群体氛围,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于该个体独处时所表现的行为反应。10.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无形影响力,它使人们倾向于作出群体所认可或可接受的行为反应。11.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向心力,是指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内的吸引力。12.群体舆论:是群体内多数人对社会生活、群体生活、个人行为等事实,所做出的内容一致的判断和评论。13.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关系。14.群

6、体竞争:是指群体成员或群体之间为了己方利益,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一种活动。15.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16.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17.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是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以及对自己和其它人的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或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工作的满意感、义务感和对工作任务的承担。18.领导:就是引导或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过程。19.教育决策:是教育领导者为实现教育目标,在运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

7、优化(满意)方案的过程。20.群体决策:是指教育组织面临复杂的问题,领导者不是由个人凭直觉或经验独断,而是召集群体有关成员,通过共同讨论研究而制定的决策。21.教育领导集体:是指在教育组织中,由主要领导者和其他经由组织程序产生的参与管理并行使一定领导职能的成员所组成的群体。22.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是指教育领导集体内部的各个组成人员之间,按照心理互补规律,进行领导集体结构的最佳搭配和组合,从而使领导集体达到心向一致、心理集中、心理平衡和心理相容的最优心理状态,增强整体功能。23.教育组织:是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正式教育实体。

8、24.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或群体对扮演某种角色的人们提出的符合其身份的期待和希望所应表现的特定的行为方式,即期待和希望与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相称的行为方式。25.教育者的角色规范:是指社会和教育群体要求教育人员在工作中所应该达到的行为模式。26.角色行为:是指个体承担一定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27.组织文化:又叫企业文化。它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某种有特色的价值观、管理思想、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8.教育组织社会心理环境:是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组织成员起影响作用的内部和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总和。29.教育组织形象:是指一个教育组织在社会公众

9、和组织内部成员对其行为和历史的整体印象。30.教育组织的识别形象:是通过各种视觉设计来塑造和强化的组织形象。31.教育组织变革:是指在教育系统内的各个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其自身进行调整、修正和革新,以增强组织的活力与效率的过程。32.教育组织发展:是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改变教育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来增加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的变革过程。多选:1.观察法的特点有:一是所得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二是所得结论真实可靠。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3.能力分为认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操作能力。4.教育工作者工作态度

10、的特点:1.态度的自觉性;2.态度的明朗性;3.态度的倾向性;4.态度的复杂性。5.人际关系的定义从三方面来解释: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3.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6.人际关系的特性表现在:教育性;规范性;广泛性和丰富性;民主、平等性。7.教育领导功能:组织功能、激励功能。8.智力方面的心理品质: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力、创新能力。9.影响教育领导集体团结的心理因素:1.信念的向背;2.感情的离合;3.意志的强弱。10.教育领导集体心理优化的标志:心向一致、心力集中、心理平衡、心理相容。11.现代的组织观念的特点有:开发性、整合性、复杂性。12.教育组织

11、的特点:1.有确立教育目标;2.有明确的层次与分工;3.教育组织有一定的权利和权威;4.教育组织有特定的法规和制度。13.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1.价值信念;2.组织信念;3.职业道德;4.群体意识;5.规章制度。14.教育组织变革的症候:1.决策失灵;2.沟通阻塞;3.功能失效;4.缺乏创新。15.企业组织发展的方法:1.工作内容丰富化;2.工作任务扩大化;3.实行目标参与管理;4.弹性工作时间制。简答题:一、根据霍桑实验总结,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提出了那些与传统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念?第一、传统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生产积极性的惟一因素,而梅奥提出职工除了物质需要

12、以外,还有心理需要;第二、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工作条件是决定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梅奥指出生产率主要决定于职工的态度和情绪;第三、传统管理理论只重视“正式群体”,只重视规章制度、职权划分等,而梅奥却指出“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而且这种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情绪与行为对生产有相当影响;第四、霍桑实验还指出建立新型领导、听取职工意见与沟通信息的重要性。指出新型领导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二、泰勒在对工人操作的“动作和时间”的研究中,总结出与管理有关的三项基本原则:1.选取适合职位的人员;2.指导工人应用有效的方法和最经济的动作;3.给予最佳的工人较高薪金,作为鼓励。三、教育工

13、作者社会认知的特点?1.自我认知的自觉性;2.人际认知的广泛性;3.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四、教育工作者的动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自身的工作成就为主要目标;2.对职称的追求是努力工作的动力;3.经济利益的追求。五、为了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在运用奖励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第二,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第三,奖励要及时;第四,奖励的程度要与贡献的大小挂钩;第五,奖励的方式要有变化,考虑教职工的需要差异。六、挫折产生的组织因素:1.组织的管理方式;2.组织内的人际关系;3.工作性质;4.工作环境;5.工作计划安排不

14、周,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不当,以及偏低的工资,不公平的晋升制度,不合理的奖惩等。七、如何解决教育工作者的挫折?一、调整组织环境,减少导致挫折的刺激情境;二、进行教育和训练,增强个体对挫折的容忍力;三、正确等待受挫折者;四、讲究心理卫生,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八、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对群体目标的认识;2.对群体利益的认识;3.群体中“核心”任务的作用;4.群体成员需要的满足度;5.群体的外部压力;6.其它方面。九、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点?1.行为协调一致;2.群体凝聚力强;3.良好的人际关系;4.灵敏的信息沟通;5.公认的“核心人物”。十、创设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一.外貌吸引;二.相似形吸

15、引;三.需要互补吸引;四.能力吸引;五.熟悉吸引;六.邻近吸引。十一、提高有效沟通的措施?一.提高语言表达技巧;二.教育及培训沟通人才;三.妥善利用电脑网络;四.加强教育行政人员与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五.拓宽沟通管道。十二、教育群体合作与管理应注意那几点?一.端正对群体合作的认识;二.创设群体协调合作的条件;三.利用竞争的外部环境促进合作;四.领导者要成为群体贴心人;五.多组织各种活动,使组织成员增强接触。十三、教育群体竞争的积极意义?一激发教育工作者的主人翁责任感;二增强群体凝聚力;三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绩效。十四、教育群体竞争的消极作用?1.心理压力;2.心理污染;3.小群体意识;4.认知偏差。十五、教育领导影响力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权利性影响力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力因素二.非权利性影响力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十六、如何提高教育领导者的影响力?一.加强教育领导者的自我修养;二.缩短教育领导者影响力的力距;三.增加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与信息的口头传递;四.提高教育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十七、教育领导者群体决策的程序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其程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会前准备阶段;二诊断和明确问题阶段;三讨论阶段;四确定决策阶段;五实施反馈阶段。十八、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一.社会从众效应;二.权威主宰效应;三.系列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