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562038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高2011级高中数学分科会数学资料高三补习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与复习教学建议龙泉中学 代广田 龙泉教培中心 王富英 目前,补习生在高三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补习生在历年的高考上线生学生中所占有的比例也不小,因而补习生复习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率,进而影响到本地区的高考成绩和声望.因此,各地对补习生的招收也就格外重视.但对如何提高补习生的复习教学的研究却比较缺乏.为此,我区王富英名师工作室和代广田名师工作室联合组织进行了一次补习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目前补习生数学学习情况和数学复习方法以及补习生复习教学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补习生高考复习教学,提高补习生复习教学

2、的改进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本文是对本次调查的情况分析和根据调查分析提出的几点复习教学建议,供大家复习教学参考。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龙泉中学补习生,他们来自全省各地,绝大多数2010届高考未上本三线或落榜学生,也有少部分未参加过高考的学生,还有部分参加过两年以上高考的老复读生。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在龙泉中学补习生中发放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共1210份,收回1207份。调查时间:2010年9月1416日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学生学习成绩情况;在复习过程中制定和执行计划情况;学习方法与回归教材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复习中的困惑等14个问题。(参见附一)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

3、情况统计表调查问卷各题人数统计及百分率题号人数百分率题号人数百分率题号人数百分率1A440.04 5C2750.23 9D490.04 1B1190.10 5D580.05 10A2690.22 1C7220.60 6A4110.34 10B2010.17 1D3220.27 6B4300.36 10C5050.42 2A4120.34 6C1620.13 10D800.07 2B4470.37 6D740.06 11A1260.10 / 2C540.04 7A2790.23 11B3420.28 2D500.04 7B3880.32 11C5640.47 2E2660.22 7C660.05

4、 11D1190.10 3A1600.13 7D5250.43 12A1720.14 3B6170.51 7E1570.13 12B6840.57 3C2850.24 8A1280.11 12C1940.16 4A2650.22 8B5250.43 12D610.05 4B2040.17 8C4800.40 13A5640.47 4C5350.44 8D1230.10 13B2550.21 4D1570.13 9A8180.68 13C3360.28 5A2430.20 9B1100.09 13D3930.33 5B4990.41 9C1050.09 二、学生与老师情况本次调查共同1207名学

5、生参加,由于要求对调查问卷各题不是每题目都必须回答,且可以多选。因此各题的百分率之和不为1。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以下问题:(一)、学生方面1、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方法欠缺,基本运算能力差。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一般和很差的分别占60%和27%。2、复习过程中学生的盲目性很大,主要表现为缺少周密的计划和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自觉性不够。在调查问卷中反应有34%的学生完全无计划,还有37%的学生计划只在心中而非书面形式;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仅13%的学生能自觉地完成、50%的学生不能完全执行、还有24%的学生希望得到监督。3、学生的复习方法欠妥,其主要精力放在做题上,只

6、要有做就高兴,对归纳、总结、提炼从不感兴趣;缺少夯实双基的意识、更缺乏反思总结。其现在的复习方法为听课、做题、考试和偶尔看看书(采用这种方法的学生约占用61%)。其中能认真看教材并进行归纳整理的仅占6%,近百分之五十的学生看书时只看结论而未仔细研读;能做到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又注意解题及解题后的反思、总结的人数约占13%。4、学生的困惑:当复习该章的时候,知道用单纯的该章知识解决问题,而综合性考试则不知道咋办;当拿到一个陌生题时,有时不知如何入手,解题上速度很慢,中等题能做,但拿分不全;数学复习中我总是不能非常透彻地理解概念,造成运用知识不灵活、解题困难,复习效率太低,总是 “开夜车”,耽

7、误许多休息时间,不懂得如何提高效率;看教材却找不出问题,感觉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数都懂,只注重看结论,不管推导,总是在解题中出现问题,运算时总爱出错。对数学有害怕心理,总是做不好,不敢做,看答案又恍然大悟,而且自己想,永远也想不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想抄答案,不懂装修懂,怕老师说我笨等待。(二)教师方面1、能和学生一起梳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百分之四十三的学生认同),在复习教学中针对性强,重难点把握得当,难度和习题数量适中(百分之六十八的学生认同)。2、对作业的处理情况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学生选择了偶尔交作业进行批改,22%的学生选择没有交过作业。3、对复习资料的使用有老师未作任何变动,主要按复习资料进

8、行复习。复习教学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从师生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困惑来看,我认为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在数学复习应以夯实双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不正这处敬请批评指正。(一)有计划地做好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复习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绝大多数是跟随者老师的步伐走,缺少周密的计划,盲目性大,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我认为首先是每位教师都要计划好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明确第一步学习任务,使师生都有具体的目标。其次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让学生拟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张贴在一个显眼位置,并加以实施。最后是每经过一

9、段时间,师生都要进行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在结合实际加以调整。(二)切实加强“双基”教学,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回归教材,是夯实“双基”的有效策略之一。回归教材,重视对课本知识的再认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的理解、内化和升华。加强对学生看书,钻研教材的指导。在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时,应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过好“三关”:概念关(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实质性的理解与准确的把握);公式、定理法则关(能独立推证,明确成立的条件及应用范围;能正用、逆用、变用和巧用公式、定理与法则;能挖掘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说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经变形为,让学生展开联想把无

10、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例、习题关(能熟练求解,归类整理,找出规律;能适当引伸、推广;能作形式、背景的变换)。比如均值不等式中的对题目:已知求的最小值。总结出一般解法后再加以变形如:求的最小值;已知求的最小值;已知求的最小值;已知为锐角,求的最小值等。通过题组,引导学生归类整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实现升华。(三)加强教学中师生共同反思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总结是对数学学习思维活动过程进行回顾性探索,获取学习经验和教训。如果只做不想,不去反思总结,那么不仅错误的做法得不到纠正,而且合理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得不到重

11、组,从而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良好发展。同时,不进行反思总结,就不能抓住知识内在联系和规律,不能对知识方法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建构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也不能有效的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方法。比如函数的极值问题,学生往往认为:如果函数在处取得极值,则有,反之如果,则函数在处取得极值。这是由于学生在求解极值问题中常根据导函数值为零来求解极值而形成的错误观点,也是因为缺少反省而造成后果。为此,我们在复习过程,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思题目考查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题思路,反思易混淆的概念,反思是否忽略隐含条件,反思是否以特殊代替一般,反思是否漏掉特例等),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达到

1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目的。(四)加强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指导、训练与目标意识的培养要解决问题,就要会分析问题,而分析问题又往往从结论入手,明确目标,然后分析题意中所包含的解题信息。再次是分析理解问题的实质,确定出解题的方向。 比如:(2010四川高考12题)设,则的最小值是w_w w. k#s5_u.c o*m(A)2 (B)4 (C) (D)5此题学生出错的相当多,能选正确的极少,其原因在于解题方向不明确,不知如何入手。如能在教学中长期对解题方向和目标意识的培养,要迅速解决此题便很容易了。第一步明确目标:做什么?(求最少值)第二步明确解题方向:怎么做?(最值的求解方法有哪些,不等式法、单调性

13、法、导数法、配方法等)解析1(不等式法):(配方,添项减项)=(运用均值不等式)0224当且仅当a5c0,ab1,a(ab)1时等号成立如取a,b,c满足条件.答案:B解析2:(视为变量,看成是关于的函数,用配方法)*m(当时取=,再视为变量,看成是关于的函数)(运用均值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4(运用均值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 答案:B象这种字母(变量)较多,不易明确方向的题目,可认定一个为变量,其余为常量,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再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出问题的实质,进而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使该题迅速得到解答。在考试中要求做到: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拿满分。

14、它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先易后难,就是先做小题和简单题,后做综合题和大题;先熟后生,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效果,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先小后大,小题一般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做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空间。这些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练习就要做到定时、定量,训练学生的“三度”即解题速度、解题准确度和书写规范度。在面对难题时,如何让学生得分呢?我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其一: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缺步解答,就是瞄准解题目标,将问题划分为一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和相应数学公式,把条件和目标译成数学表达式等,都能得分。而且可望从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其二:如果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采取跳步解答策略,也就是在解题目标明确的情况下,你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