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培小抄教育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5613743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培小抄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岗培小抄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岗培小抄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岗培小抄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岗培小抄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岗培小抄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培小抄教育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好文档高等教育学绪论1、高等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基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97年。1957年潘懋元先生编写了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作为全国交流讲义,这已酝酿着对高等教育学走向独立的呼唤。(2)初创阶段,1978年到1984年。1984年7月,由潘懋元主编、九位专家合作编写的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上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第一部系统著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的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潘懋元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的。(3)成型阶段,1985到1991年。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确立了以教育本质论为理论前提,

2、以高等教育两大特点为理论基础,以教育的内外关系规律为理论核心的高等教育学体系。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基本成型。(4)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第一,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第二,编写并出版了一批高等教育学教材,第三,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同步进行,第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质量逐渐提升。2、中国学者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1)学科建制,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潘懋元先生界定,高等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3、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3)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大多数学者坚持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强调要把抽象的高等教育学理论通过中介环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知识与方法以指导实践。(4)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第一,构建学科体系已成为中国学者发展高等教育学的重要目标指向。第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第三,体系构建方式基本上是“由普通教育学而高等教育学”。第四,学者们编写高等教育学的设想基本上就是“供综合大学和其他具有培养高等学校教师任务的院校的本科生,特别是研究生学习,也可以供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学习。(5)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中国学者主要是围绕着三个核心来建立高等教育学的学科逻辑体系。一是以

4、知识为核心,强调学科的知识取向,二是以人为本,强调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本质追求,三是以社会发展为目的,强调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取向。(6)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7)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学科群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被建立起来,基本特点,细化,综合,专门化。(8)高等教育学的中国特色。3、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一是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二是高等教育学与其他高等教育学科的关系,三是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四是加强元高等教育学研究,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群。(二)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实践的关系。一是重视实践来源,

5、提升问题的理论品质,二是强化理论的实践意识,加强应用研究。(三)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一是以研究者为主体,提高学派群体的自身素质,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第二,要形成复杂性思维方式,第三,要形成创造性思维,第四,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体系,第五,要具有对话和交流的意识。二是以理论体系为核心,增强学派的统一性和凝聚力。三是以学科制度为保障,促进高等教育学学派的形成。学科制度,从广义的社会学意义来看是指学科的规范体系及其物质体现,还包括其背后的深层理念支撑。而这里的学科制度,则主要强调学科的发展规范,或学术规范、规则等问题,也就是学科的内在制度。1、高等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基本经历了以下四个

6、阶段2、中国学者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3、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学科制度定义)第一章:高等教育发展简史1、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商周至清末)。中国高等教育的前现代时期大体上经历了萌芽(夏商周)、形成(春秋战国)、制度完备(两汉)、发展(唐宋)、衰落(元明清)等几个阶段。共同特征:1、官学与私学共生。2、儒学为主要的教育内容。3、鲜明的等级性。4、崇尚自学讨论。二、现代高等教育的酝酿期(1862-1894)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典型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三、现代

7、高等教育发展的突进期。(1895-1911)。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突进期。1895、1896、1898年分别成立的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大学雏形。四、多元发展时期。(1912-1949)。1912-1927,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经历了由取向日本再到借鉴德国,再到模仿美国的转换过程。五、全面学习苏联时期(1949-1957)。六、复归传统时期(1958-1977)。1957年以后,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走上了一条摒弃一切外国模式,复归传统的道路。所谓复归传统,是指力图用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特别是

8、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等根据地举办高等教育的经验,办法来指导中国教育改革。所谓摒弃模式,就是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拒绝接受来自外国的任何模式。七、新时代的飞速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总的来说,被迫开放单一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努力单一的价值取向封闭主动开放。2、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高等教育的萌芽(古希腊至12世纪)。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二、高等教育基本格局初具(12世纪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自12世纪始,欧洲便出现了一批最早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萨拉尔诺大学、波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西方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宗教色彩浓厚,自治权力高度凸显,、国籍界限模糊、制度不健全。三、

9、现代高等教育的发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1945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取代封建专制的开始。受这一根本性的制度转折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表现出与中世纪高等教育不同的特征。(1)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2)国家队高等教育的有力干预。(3)科学占据重要地位。(4)高等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期(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突出特征是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理论,这一时期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变时期。五、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1、中

10、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2、外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走向1、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一、规模发展状况。二、基本结构。可以从多种维度进行透视。从形式结构来说,可以分为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和成人(继续)高等教育。按照层次可以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专科教育三个层次。按照能级来说可以分为四个类型:研究教学型大学:211工程大学为大学为主体的重点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省部重点大学,教学型大学或普通学校:一般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三、质量状况。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不合理。2、教育模式僵化、教育内容陈旧。3、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

11、能力差。四、效益。效率不高、效益低下。既存在于宏观管理中,也存在于微观管理中。宏观管理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国家集兴办者、投资者与管理者于一身。微观方面,指大学内部的管理。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一、改革的步伐不会止息,解决好中国的教育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二、发展是不变的主题。三、以质量为永恒的追求。四、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给个办学体制,实现办学体制的多元化。(二)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高校的办学及规模效益。(三)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五重点工程建设史争创国际一流大学的主要拉动力。21

12、1与985工程大学,其一,是迎接21世纪挑战的重大决策。其二,是调高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发展基础研究的选择。其三,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附加效应,促进了高校的改革发展。一是彻底冲击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观念,选择以效率为先、均衡为后,加大对重点大学的投资以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上水平的近期非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二是极大地调动了中央部委和地方投资发展重点高校的积极主动性,三是有效地调整了高校的布局结构,高校的规模效益上了台阶。六、联合办学是经济高校的办学新模式。投资少,或不增加投资而见效快的高校办学模式。七、收费教育史最具牵动效应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入学发轫于1985年国家教委推

13、出的委培、代培制度及其次部分高校委培生、代培生和自费生的同时招生。八、民办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不可阻遏的潮流。1、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教育的结构状况 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第三章: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一、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创办与发展。山西近代高等教育创办于20世纪初。以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组成的山西大学堂是清朝末年第一个由地方政府举办的国立大学堂,是山西近代新式大学的开端,标志着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为以后山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一)1949-

14、1956年对高等院校的接管、改造、调整。(1)对旧的高等学校的接管(2)对旧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与内容的改造。第一,取缔国民党、阎锡山在学校的反动组织,确立党团组织在高校中的领导地位,第二,改革旧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废除反动课程,添设马列主义课程,逐步改造其他课程,第三,建立新的民主管理制度,第四,对旧学校的教职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院系调整,构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新高等教育体系(二)1957-1966年高等教育的探索与发展。(三)十年文革对高等教育的冲击与破坏。第一,取消了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第二,撤销学校、停办教育,第三,破坏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第四)高等教育的重

15、新恢复,改革与发展。2、山西高等教育重点工程的实施。一、高等教育10116工程,即建设10个重点学科、11个重点研究所、6个重点实验室。二、高等教育四重工程,内容,开始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的高校四重工程建设,提出了以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点、重点建设实验室、重点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为内容的高校四重工程建设。首次开展自行审批增列硕士点工作,第二,增强了科学研究的能力,高校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第三,优化了学术队伍结构,促进了学术队伍建设。三、高等教育强校工程。主要内容,保障机制,成效。四、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现状。3、山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作。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6、一)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二)培养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第一,培养和支持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第二,培养和支持一批省级教学名师。(三)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基础性培养培训。第一,开展对新入校青年教师的上岗培训,第二,开展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二、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一)建立教学研究课题的立项、管理、和奖励制度。(二)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核心,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三)教学研究成果突出。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一)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二)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1、山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2、山西高等教育重点工程的实施3、山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作第四章: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为核心所展开的教育活动,高深知识的独特品质营造了高等教育的特有内涵。1、高深知识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