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5968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多媒体技术论文 多媒体通信技术 目录摘要3前言41. 多媒体通信特点 52. 多媒体通信关键技术52.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52.2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 6 2.3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 63可视电话系统6 3.1可视电话的组成 6 3.2可视电话控制器的功能 74.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 7 4.1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74.2服务质量 75.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86.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8 6.1多媒体通信的信息处理技术 8 6.2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9 6.3多媒体通信的终端技术9参考文献 9【摘要】:多媒体通信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它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传

2、统领域的界限,把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网络的分布性和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融为一体,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服务,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通信的概念、系统、网络和分布是信息处理技术。【关键词】:多媒体 通信 技术 前言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基于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学科发展起来的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学科领域,对信息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多媒体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突破了计算机、通信、电视、等传统产业间相对独立发展的界限,是计算机

3、、通信和电视领域的一次革命。他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处理、表示、存储和传输。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计算机、通信、和电视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和电视的真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向人们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 多媒体通信技术 1 多媒体通信的特点多媒体对通信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媒体通信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三个特征,并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通信系统区别于其他通信系统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人与系统之间的相互控制能力。交互性为用户提供了对通信全过程完备的交互控制能力,要求多媒体通信网络提供双向传输能力,这种双向传输

4、通道从功能和带宽来讲是不对称的。 2、集成性。多媒体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能同时处理如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显示的能力。由于各种媒体之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时间关系、链接关系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要求多媒体通信必须具有集成性。 3、同步性。同步性是多媒体系统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它是由多媒体的定义决定的,是指多媒体通信终端上显示的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必须以同步的方式进行工作。 2多媒体通信的关键技术 2.1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是音频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1)音频数据压缩技术。作为携带信息的极其重要的媒体,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使信号便于多媒体

5、通信系统的传输和处理,并且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就需要对数字信号依次进行量化和压缩编码。(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图像作为多媒体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的煤体,能够更直观的体现信息的内涵,也更易于被接受。但在通信的过程中,由于图像存储时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因此对其所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压缩是非常必要的。 2.2 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包括接入网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在多媒体通信系统中,能够满足多媒体应用需要的通信网络必须具有可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具有高带宽、能实现媒体同步等特点。因为网上传输的是由多种媒体综合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数据流,不但要求网络具有对各种信息高效综合的能力,还要求网络对信息

6、具有高速传输的能力。 2.3 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信息对存储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要求存储设备的容量足够大的同时,还对其带宽、存储速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为了获得大容量的存储,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一种新技术SAN,便产生了。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网格,采用可伸缩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数据存储为中心,利用光线通道有效的进行数据传输。 3可视电话系统理想的多媒体通信方式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网络进行多媒体信息交换。电话交换网的显著特点是呼叫建立,处于不同地点的两个用户就通过交换机形成一个直接通路进行信息交换。在传统的电话线上只能传输模拟信号的声音,要实现传输数字化信息,

7、则必须利用调制解调器转换。3.1 可视电话的组成可视电话在组成上一般分为四个部分:(1) 语音处理部分 包括电话、语音编码器等;(2) 图像输入部分 常用光导摄像管、CCD摄像机;(3) 图像输出部分 常用电视机、监视器、液晶显示器;(4) 图像信号处理部分 使用专用控制器。3.2 可视电话控制器的功能(1)图像信号A/D和D/A转换。A/D转换器将有摄像机获取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以便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D/A转换器是将经过处理后的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2)帧存储器。对于数字化处理的图像信息按动态帧存储。帧存储器容量和类型选择取决于所要处理的图像信息。(3)信源编码/解码。信源编

8、码就是图像信息压缩编码,采用高效压缩编码技术。(4)信道编码/解码。信道编码的目的是在图像信息中插入一些识别码、纠错码等控制信号,提高抗干扰性。(5)调制/解调。调制是将信号变换为更是与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的过程,即数字信号调制模拟信号的过程。(6)传输信道。由于有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两种不同的信道,因此可视电话技术的发展也有两个方向:意识利用现有廉价公用电话网,进行简单可行的多媒体通信;二是利用ISDN进行动态图像传送。 4 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4.1 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性能的要求(1)吞吐量。吞吐量是指网络传输传输二进制信息的速率,又称比特率或带宽。(2)传输时延。网络的传输延时定义为从信

9、源发出第1个比特到信宿接收到第1个比特之间的时间差。(3)延时抖动。网络传输延时的变化称为网络的延时抖动。(4)错误率。常用误码率、包错误率和包丢失率来度量。4.2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QoS是多媒体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吞吐量、传输延时。传统电话网没有QoS概念。延时抖动和错误率都是常用QoS参数。 5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科研、教育、商业等众多行业对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使得多媒体通信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 (1)、科研和工程:在该领域中,多媒体通信的使用为分布式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2)、办公自动化:商业化环境和办公场所是多媒体通信主要

10、的应用领域。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办公室可以将异地的办公人员密切的联系起来,方便的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流。 (3)、服务行业:多媒体通信在服务行业的应用领域包括财政、医疗服务和教育等。采用远程多媒体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克服了地理限制,并且这种教育方式生动而深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家庭:多媒体通信在家庭中的应用将会有美好的前景。它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如保健、新闻、休闲、资讯、管理等大量的信息服务。 6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就如同它的产生一样,也会伴随着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终端技术、网络技术

11、和信息处理技术仍将是关键所在。 6.1多媒体通信的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多种媒体的信息压缩处理和多媒体信息的分布处理,这一直是多媒体通信中的关键之处。在图像信息处理方面,人们正在研究和开发新一代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还力求将计算机视觉、图形的理解和识别等技术融入;在语音信息处理方面,应深入研究对语音信号的输入、识别与合成;在文字信息处理方面,应继续研究文字的识别和文本数据的压缩。 6.2 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朝着网络功能的高度智能化和信息传输的超高速方向。从网络角度看,结合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和分组网,以软交换为核心,以实现网络的统一管理和业务层的融合;从技术层

12、面上看,融合将体现在交换与传输的融合、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的融合、数据技术与话音技术的融合、光与电的融合等。 6.3多媒体通信的终端技术随着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通信终端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但性能却越来越强,简单实用且小型化将是多媒体通信终端的未来发展趋势。此外,多媒体通信终端的发展还必须融合各种多媒体业务,如家庭办公、会议电视、远程教学、实时点播等,以及ISDN接入、IP接入等多种接入方式。参考文献:马华东.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蔡安妮,孙景鳌.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胡晓峰等.多媒体系统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王行刚.多媒体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