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593594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中的应用 2007-7-20 中国设备网 文字选择:大 中 小1 市场对棉纱的质量要求 棉纱是纺纱工场的制成品,但却是原料纤维一织物之间的中间品,是衣着装饰产业三种织制品的原料,除产业用布有特殊要求以外,衣着装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与日俱增,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纺纱工场的生产,必须与之适应,现仅就衣着服饰方面分析其对棉纱质量的要求。 1.1 服用性能与纱线 服装已不仅仅是对环境温湿度与生理上的适应,而是人们或借以传情达意,扩展社交,或塑造自我形象,以显露其精神境界,或装饰美化,以表达礼仪等等,总之,早已不把使用、寿命、价格高低放在第一位了。服饰着装如此地逐步趋向个

2、性化,对花色品种的要求日见翻新,对织制品的要求除一般常规和多功能(保暖防臭等)要求以外,还要求色泽鲜艳、美观大方、能实现人物外观、身骨与风格。随着服用性的改变,其原料纱线的品质也须作相应的改变。 1.2 织物对棉纱的要求 为适应服用性能的多样化,棉纺系统已从纯纺走向混纺、天然纤维之间、化学纤维之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之间、一般纤维与差别化纤维之间、进行着各种不同原料纤维间的混纺,或普梳、或精梳、或变拈向、或变工艺参数,形成了多种规格与不同品质的棉纱,现综合机织,针织对棉纱应满足的主要要求如下: 1.2.1 条干均匀 条干均匀的棉纱的织制品,其外观平整光滑,可染性好(色彩均匀鲜艳),且均匀的条干

3、,其单强CV值一定较低,即其平均实际强力提高了,特别是那些装饰性的轻薄织物,对棉纱条干均匀度要求极高,同时还要求其条干CV值较小。 1.2.2 强力 棉纱在经过织造加工中,因引伸,摩擦损失一部分强力后,还应存余一定强力,以维持织制成成品(例如服装)后,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撕裂性。故要求单纱具有与纺纱号数相匹配的强力,且要求单纱的强力CV值较小。 1.2.3 棉结杂质 棉纱中的结杂,会增加织造中的断头,降低织造效率,如残留于布面,还会形成染斑,影响美观,甚至成残次布。 1.2.4 长粗节长细节 棉纱中的长粗、长细节,在织制品中,是无法修整的,影响打分,直至成批地降低入库一等品率。其条花、条痕影响布面

4、的光泽美观。 上述对棉纱要求的核心是条干均匀度,把住这一关,单强CV比值,结杂,及长粗、长细节都会随之相应减少。 1.3 用户对棉纱质量的要求 用纱户往往是制织坯布或织物的最终产品厂(如服装、装饰织物等),特别是最终产品厂,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创出自有的商标品牌的愿望是极其强烈的。棉纱质量可以有高、中、低多种档次,他们所要求的不一定是高档的,但必须是能长期地稳定在同一档次的棉纱,这对他们的品牌效应是极其需要的。 1.4 现代化设备的要求 现代的织造技术,无论是机织还是针织都趋向三高(高质、高速、高效),与传统设备比,速度翻番,要求棉纱不仅有足够的强力,承受其高速引伸,磨擦而不断头,还要求均匀

5、的纱线截面,少结杂、少长粗、长细节等纱疵,能顺利地通过 筘眼(针眼)而不断头,因为在织造工序,有的同时加工几十、几百根纱线,(针织)。有时同时加工几千、几万根纱线(机织)。其中的一根纱线断头,引发全机停车,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极大。 由上述1.21.4节,可见市场对棉纱质量的要求,无论是满足服用性能,适应织造三高设备的加工,还是满足用户的要求,都牵涉到棉纱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条干均匀的棉纱,且能长期稳定在同一个档次。正是出于这种需要,自调匀整技术在棉纺系统的使用应运而生。 2 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与效益 2.1 自调匀整装置的作用(以下简称自匀装置) 2.1.1 稳定号数 可设定工艺参数及允差范围,

6、与在制品实时比较,进行控制,使后续纺纱机上纺出棉纱的号数重量偏差(简称支偏下同)能长期地稳定在用户要求的 允差范围内,使用户厂满意。 2.1.2 弥补并合功能 纺纱系统常在并条机上用多根棉条并合,牵伸改善在制品的均匀度并控制号数重量偏差。但都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受并合根数,牵伸倍数的限制,仅能改善短、中片段的不匀,对长片段,超长片段,无能为力;二是对棉条截面中纤维量差异较大的周期性的牵伸波(纤维物理性能差异引起的牵伸波、机械波、精梳接合波),改善不大。由于自匀装置对在制品有消峰填合功能,能弥补并条机上随机并合的缺陷。 2.1.3 防止突发性纱疵 对超控制范围的一切突发性纱疵(棉结、杂质、粗节等)

7、,自匀装置有自动停机禁行,并发出警报的功能,提示挡车工及时排除,较人工防疵捉疵,快速而准确。 上述三点,正是用户对棉纱质量所要求的。 2.2 自匀装置与现行的离线检测相比优点有四 2.2.1 反馈快 自匀装置的检测、反馈、控制是在电子线路之间进行。速度快达毫秒级(ms)。离线检测是人加仪器,试验结果经计算比较后,通过牵伸变换齿轮的调换,进行调节,其检测、反馈、控制都是在人与机器之间进行,调换齿轮,还须停机、路程之长,时滞之久,与在线的电子迴路控制是无法相比的。 2.2.2 精度高 自匀装置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伺服执行机构,实时改变牵伸倍数达到匀整目的,工作稳定可靠,精度误差在1%以内。离线检测时

8、,试验工的操作手法,熟练程度及责任心对检测精度及反馈结果影响甚大。不稳定的人的因素与稳定的计算机控制迴路相比,其精度即可信度是无法比拟的。 2.2.3 代表性大 自匀装置为在线检测,对检测的在制品,实时跟综,毫发不漏,检测率达100%。离线检测,反仅能对在制品抽样试验,限于人力、物力、其数量大小于在线,代表性甚小。 2.2.4 节棉 自匀装置对检测样品仅进行接触或不接触检测,对在制品无损。离线检测必须对样品进行破坏性试验,才能取得需要的工艺数据。这也决定了其抽样不能过多,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如此,长年累计,会有一定的原料损失。 2.3 自匀装置的效益 自匀装置是从属于纺纱系统中的子系统

9、,其效益也是从纺纱设备正常生产运转中体现出来,生产效益若全部计在自匀装置上,似有偏颇,但其优越作用,不可忽视。 2.3.1 适合用户需要,可拓宽销售渠道。(见上述) 2.3.2 减少制成品降等降波的机率。 2.3.3 减少原料消耗。除样品检测能节棉以外,经匀整装置在线调节后,不仅可改善棉纱的均匀度,且可对棉结、杂质、粗细节等疵点严格把关,可减少织造加工系统的断头。有人做过计算,若以络筒机断一根头的成本损失为1的话,则整理机上断一根头的成本损失为700,桨纱机为2100,布机为490。可见,断头对织造成本的影响是很大的。 2.3.4 提高生产效率 自匀装置取代清棉纯机械式的铁炮(锥轮)匀整装置后

10、,将成卷机的正卷率普遍提高为99100%,重不匀率也降低到工艺要求范围以内。正卷率的提高,使制成率相应提高,即节棉、节电、降低物耗,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的企业注一算过一笔账,四套清花自调匀整仪使用一年以后,在1998年比1997年同期5个月产量上浮2.54%的条件下,电耗降低了30.02%,机配件消耗减少了26.36%,清花落棉降低了6.94%,平均每月少耗电费5582元,配件少耗用681元,普梳纱配棉少用了741斤。当然其中包括有其他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应承认自调匀整装置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梳棉、清梳联、并条机上自匀装置的使用,虽不涉及制成率,却涉及支偏和条干不匀率棉纱的重

11、要指标,影响成品的等级评定及销售价格。瑞士立达(Rieter)对使用其RSB-D30并条机(立达自称:RSB-D30的核心部分是其新型的,全数字化的自调匀整系统注二)的美国工厂跟踪对比试验,转杯纱在织造工序每10万次引纬的断经,断纬减少了1.34次,织造工序的效率提高了0.5%,竞高达98.8%,按立达计算每台RSB-D30每年可节省费用高达4万美元注二 3 自匀装置的原理、类型及特性 3.1 原理 变化牵伸区中的牵伸倍数实现对在制品的匀整。基本方程: v2=v1E(1t/t)或 v1=v2 E(1t/t)(1) (1)式中:V1、V2分别为喂入,纺出罗拉的线速度,V2/V1=实际牵伸倍数=D

12、 E为额定(设计)牵伸倍数 G为喂入品实际单位重量,以厚度t表示 G为喂入品实际单位重量与额定(设计)单位重量之差,以厚度变化t表示 当V1为恒量,V2喂入品厚度的变化作线性变化。当V2为恒量,V1随喂入品厚度的变化作双曲线变化。 3.2 自调匀整的类型有三种分开环、闭环、混合环 3.2.1 开环:控制迴路非封闭式,检测点设在机器喂入后罗拉的后方,控制点设在纺出点某处,按补偿原理工作。 3.2.2 闭环:控制迴路为封闭式,检测点设在机器纺出前罗拉的前方,控制点设在喂入点某处,按反馈原理工作。 3.2.3 混合环:在牵伸调整系统中,既有开环,也有闭环,兼有二者的优点。可有两处检测,一处控制,也可

13、有一处检测,两处控制。 3.3 类型特点 3.3.1 开环 (1)顺产品运行方向,检测点在后,控制点在前,对喂入品实时检测,实时控制,针对性强。 (2)检测点在喂入方向,速度低,可提高检测精度。 (3)控制点在前,速度虽较高,但与喂入品厚度变化成线性关系,利于控制。 (4)匀整后,牵伸系统产生的外部干扰,无控制能力。 (5)匀整长度较短,对控制系统的运行时间有严格要求,必需与喂入在制品到达牵伸区中变速点某处的时间同步,匹配的好,可望对所匀整的短片段以上的所有中、长片段产生全匀整作用,否则效果欠佳,甚至恶化条干,故稳定性较差。 3.3.2 闭环 (1)顺产品运行方向,检测点在前,控制点在后,对喂

14、入品检测过去,控制未来,针对性差。 (2)检测点在前,纺出方向,安装精度要求高。 (3)控制点在后,速度虽低,但应与喂入品厚度变化成双曲线关系,精度受影响。 (4)匀整系统对牵伸系统产生的外部干扰,有控制能力,故稳定性较好。 (5)由检测至控制、执行、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故匀整片段较长。 3.3.3 混合环 (1)融开,闭环之所长于一体,能同时匀整短、中、长片段。 (2)控制方式灵活,可有多种选择,或在喂入纺出两端均设检测点,有喂入或纺出处设一个控制点,也可在喂入,纺出两端均设控制点,在喂入或纺出处设一个检测点,视工艺需要而定。 (3)因增设了检测点或是控制点,特别是控制执行点,其成本较高。 3

15、.4 开环变速点与时间 3.4.1 变速点。以牵伸区中前罗拉钳口中心为原点的直角坐标,A为检测点,在制品按矢示方向,以后罗拉线束V1喂入,V2为前罗拉线速,前后罗拉的中心距为G、a、P分别为前、后钳口的实控宽度,Xe为变速点,纤维长度为L,牵伸倍数D=V2/V1。则 xc=2(G-P+Da)-L(D+1)/2(D+1)(注三) (2) 棉条截面中纤维头端密度超前棉条厚度(截面纤维量)值。 =(L/2)1+(/L)2 (3) (3)式中,L为纤维平均长度,为纤维的离散度 OA=M,因为调控的是棉条的厚度,故当喂入条行走至牵伸区中的C点时,应视为变速点。 3.4.2 系统运行时间 研究表明,只有当

16、喂入条由A点行至C点时,自匀装置执行变速才能同步。设喂入品由A至C的时间为Tf,则 Tf=AC/v1=M-xc-0.5L1+(Q/L)2/v1 (4) 系统运行时间设为Tc,则必需使Tc-Tf=0,才能同步。此即意味能对此短片段长度以上的各片段长度进行全匀整。 4 纺纱系统中的应用 4.1 清棉成卷机上原有的铁砲自匀装置主要缺陷如下: (1)铁砲表面曲线未严格按双曲线制造,常为直经,存在控制偏差; (2)铁砲高速、大质量,转动惯量大,速度变化传递缓慢,灵敏度低; (3)理论上,主被动铁砲速比变化,由线性传动皮带位置而定,但皮带是有宽度的,有滑失率还有爬高斜行效应,均影响速比变化; (4)侧轴传动件及蜗杆快速磨损、故障停车多,影响效率,机件消耗大; (5)人工调磅,受车间温湿度影响,视挡车工经验及操作熟练程度而异,不确定因素较多。 目前国内使用清棉成卷机的纺纱厂仍为多数,对之进行改造,实属必要,国内已有多家推出改进型号在10余种之多,如无锡的恒久ZQB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