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报告模板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556693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CT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CT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CT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CT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T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报告模板(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T报告模板 一、头部( 一)脑梗塞1.急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右侧颞叶、岛叶及部分额顶叶见脑回样T2WI高信号,局部脑回增厚,T1WI呈稍低信号,DW及FLAIR序列上呈均高信号,周围可见少量长T1长T2水肿信号。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右侧颞叶、岛叶及部分额顶叶脑梗塞(急性期)。)2.超急性脑梗塞右枕叶可见片状异常信号灶,DW序列上呈高信号,T2WI、T1WI、FLAIR序列上信号异常不明显。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右枕叶超急性脑梗塞。)3.急性腔梗缺血灶左侧基底节区可见一小片状异常信号灶,T2WI上呈高信号,T1W

2、I上为等低信号,DWI及FLAIR序列上均为高信号。两侧侧脑室旁可见片状长T2信号灶,FLAIR上为高信号,DWI上为等信号。余脑实质无殊。脑室、脑池扩大,脑沟加深、加宽。中线结构无偏移。(1、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腔隙性脑梗塞;2、两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3、老年性脑改变。)4.腔隙性脑梗塞两侧基底节区可见多个类圆形及点状异常信号灶,边界较清,T2WI呈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DW序列上呈等信号,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余脑实质无殊。各脑室、脑池、脑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无偏移。(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亚急性期)。)5.侧脑室旁缺血(弥散)两侧侧脑室旁可见斑点状异常信号灶,T2WI呈高信号

3、灶,T1WI呈等信号灶,FLAIR上为高信号,DWI上为等信号。余脑实质无殊。脑室、脑池未见明显扩大,脑沟未见加深、加宽。中线结构无偏移。(两侧侧脑室旁缺血性改变。)(二)脑mrs轴位T1WI显示右侧颞枕叶大片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片状短T1(考虑出血)信号,右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波谱:单体素可见NAA峰明显降低,1.21.4ppm处可见明显高耸的脂质峰。多体素显示病灶内磁场不匀,稍长T1信号灶内Cho明显增高,Cho/Cr1.82-2.90,相当于水肿区内的Cho/Cr1.71,ADC图显示病变内ADC9.35*e-10mm2/s,较正常脑组织明显降低,FA图右侧内囊后肢白质纤维

4、束破坏中断改变。DTI提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区白质纤维有受压推移改变,病变中心白质纤维有破坏;在同性图中病变区ADC值小于对侧正常脑组织,而在异性图中病变区及周围白质纤维束信号较对侧明显降低。余区域脑白质纤维束走行方向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DTI提示右侧基底节病灶区白质纤维肿胀移位明显,部分破坏。(右侧颞枕叶肿瘤性病变伴灶内出血。考虑恶性胶质瘤可能性大,建议必要时增强扫描除外转移瘤。)(三)血管1.正常脑血管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 、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示清晰,走行自然,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一致,未见异常狭窄及充盈缺损。颅内未见异常血管团影。(脑动脉MRA未见异常。)2.颈动脉

5、硬化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两侧椎动脉及颈内外静脉显示清晰,走行规则。双侧颈总动脉边缘波浪状,可见多发狭窄段。两侧颈内、外动脉起始部明显狭窄,以右侧颈外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尤为严重,呈细线状。两侧椎动脉走行迂曲,并可见局限性狭窄处,以左侧明显。(符合两侧颈动脉硬化MRA表现。左侧颈内动脉、左侧椎动脉及右侧颈外动脉明显狭窄,建议神经外科随诊及DSA检查。)3.正常颈部血管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示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显示良好,走行正常,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未见局限性膨隆或狭窄改变。(颈部血管MRA未见异常。)4.m1狭窄双侧颈内动脉、大脑前、椎基底

6、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显示清晰,走行自然,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一致,未见异常狭窄及充盈缺损。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见局限性变细,颅内未见异常血管团影。右侧基底节区可见片状长T2信号。(1、右侧大脑中动脉局限性稍狭窄,以动脉硬化首先考虑。2、右侧基底节区梗塞灶。)5.椎动脉硬化颈部MRA示右侧颈内动脉、右侧椎动脉呈细线状改变,边缘毛糙不光整,部份呈波浪状改变。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明显狭窄。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左侧椎动脉及颈内外静脉显示良好,走行正常,边缘光整,腔内信号均匀,未见局限性膨隆或狭窄改变。(符合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右侧椎动脉动脉硬化MRA表现。)(四).脑肿瘤1.脑转移瘤两侧大脑半球

7、可见大小不一的多个类圆形病灶,以左颞顶叶为主,灰白质交界处多见,周围可见水肿信号带,最大者约 2.5* 4mm大小。增强扫描见病灶边缘环状强化。周围脑室及脑沟受压变形,以左侧侧脑室受压最为明显,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脑转移瘤。)2.fmri-moto左右手分别完成对指运动。右手运动时左侧中央后回见功能区激活,并受病灶推挤后移;右侧小脑也见激活区;辅助运动区未见激活区。左手运动时右侧中央后回见功能区激活;左侧小脑也见激活区;辅助运动区未见激活区。(fMRI结果显示大脑左右半球运动功能及小脑运动辅助功能存在。)3.左侧额顶叶胶质瘤左侧大脑半球左额顶叶可见一类圆形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稍

8、高,内信号不均匀,可见点状更长T2信号,约 7.96.67.5cm大小,边界较清。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余脑 实质未见明显强化灶。周围脑室及脑沟受压变形,以左侧侧脑室受压最为明显,中线结构向右侧偏移。(左侧额顶叶胶质瘤,脑膜瘤待排。)4.右侧颞叶胶质瘤mrsDTI提示:右侧颞叶病灶区白质纤维破坏大部缺损,病灶内残存少量纤维影,病灶周围白质纤维受压移位;余区域脑白质纤维束走行方向及结构未见明显异常。(DTI提示右侧颞叶病灶区白质纤维大部破坏缺损,少量残存。)(五).垂体1.垂体微腺瘤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垂体右侧较左侧饱满,T1WI及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垂体后叶高信号存在。增强T1WI

9、垂体右侧见一小低信号结节灶,直径约6mm。余垂体均匀强化。垂体柄略向左偏,无异常增粗。鞍底无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垂体微腺瘤首先考虑,请结合临床。)2.正常垂体平扫增强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垂体形态正常,高约5.0mm。T1WI及T2WI未见异常信号灶,垂体后叶高信号存在。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强化一致,未见异常未强化灶。垂体柄居中。鞍底无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第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垂体MR扫描未见异常。)3.正常垂体平扫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垂体形态正常,高约5.0

10、mm。T1WI及T2WI未见异常信号灶,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存在。垂体柄居中。鞍底无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第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垂体MR平扫未见异常。)4.空泡蝶鞍垂体冠、矢状位扫描示蝶鞍囊状扩大,内充满长T2长T1信号,垂体受压于鞍底,明显变扁,垂体柄居中。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位置正常。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第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空泡蝶鞍表现,请结合临床。)5.垂体瘤术后残留垂体冠、矢状位扫描可见鞍区一占位灶,分叶状,内部信号混杂不均,中心可见多量T1WI及T2WI高信号区,于周边尚可见

11、多量等T1等T2明显强化区。病灶压迫鞍底下陷,向后上突向第三脑室,向上推挤视交叉,并部分包绕颈动脉。(结合病史,考虑垂体瘤术后伴出血,残留。)6.垂体大腺瘤鞍区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大小约2.2*3cm左右,内部信号欠均匀,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内部可见多发点状短T1短T2信号,强化明显。病灶大部位于鞍上池内,推挤视交叉移位,鞍底受压下陷。海绵窦、颈内动脉未见明显包绕。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第 三脑室形态、位置正常。(鞍区占位,垂体大腺瘤首先考虑。)7.垂体瘤出血平扫垂体冠矢状位显示垂体明显增大,高约25.0mm。T1WI上大部分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

12、。鞍底下陷。两侧海绵窦无殊。视交叉轻度上移。下丘脑余部形态、信号无殊。鞍上池内未见异常占位灶。(垂体大腺瘤伴出血首先考虑。)(六).正常颅脑1.正常颅脑鼻窦炎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双侧上颌窦腔内可见长T2长T1液性信号。(1、颅脑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改变。2、双侧上颌窦炎。)2.第五、六脑室形成。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透明隔腔、Vergaes腔扩大积水,未见向侧脑室突出,余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1、脑实质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13、;2、第五、六脑室形成。)3.正常脑空泡蝶鞍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蝶鞍囊状扩大,内充满长T2长T1脑脊液信号,垂体显示明显变小,垂体柄居中。(空泡蝶鞍表现,请结合临床,必要时进一步检查。)4.正常颅脑增强颅脑实质形态对称,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信号灶。(颅脑MR平扫加增强未见异常改变。)5.正常颅脑mri平扫弥散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区。

14、DWI及FLAIR序列上未见异常高信号灶。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颅脑MRI平扫+弥散成像未见明显异常征象。)6.正常颅脑平扫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灶,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明显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颅脑MR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征象。)(七).蛛网膜囊肿1.左外侧裂蛛网膜囊肿。左侧颞叶前方、外侧裂池下部蛛网膜腔外形增大,其内可见类圆形均匀长T1长T2信号,左侧颞叶受压变形,邻近骨质未见吸收、变薄。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余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

15、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左外侧裂蛛网膜囊肿。)2.鞍区蛛网膜囊肿 蝶鞍部、垂体窝内可见一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清晰锐利,大小约2.0*2.2cm,内部信号均匀。正常垂体结构显示不清。双侧大小脑半球及脑干大小、形态及灰白质分布正常。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灶。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鞍区蛛网膜囊肿)(八)鼻咽部1.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放疗后,左侧咽隐窝变平,两咽旁间隙显示杂乱,鼻咽顶壁软组织团块状增厚,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两侧颞叶可见大片“火焰状”长T1长T2信号灶。两侧上颌窦、鼻腔、右额窦、两侧岩部可见大量长T1长T2信号灶。增强后鼻咽顶壁、蝶窦旁、海绵窦区可见强化灶,两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