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故障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56511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电缆故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压电缆故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压电缆故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压电缆故障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压电缆故障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压电缆故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电缆故障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照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厂家制造原因、施工质量原因、设计单位设计原因、外 力破坏四大类。制作电缆头应用的材料分析及改善电场分布的措施。关键字:电场应力、电缆终端头 一、高压电缆故障分析按照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厂家制造原因、施工质量原因、设计单位设计原因、外 力破坏四大类。下面进行分类介绍:1、厂家制造原因厂家制造原因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又分为电缆本体原因、电缆接头原因、电缆接地系统原因三类。1.1电缆本体制造原因一般在电缆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绝缘偏心、绝缘屏蔽厚度不均匀、绝缘内有杂质、内外屏蔽有突 起、交联度不均匀、电缆受潮、电缆金属护套密封不良等,

2、有些情况比较严重可能在竣工试验中或投运后 不久出现故障,大部分在电缆系统中以缺陷形式存在,对电缆长期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1.2电缆接头制造原因高压电缆接头以前用绕包型、模铸型、模塑型等类型,需要现场制作的工作量大,并且因为现场条件的限 制和制作工艺的原因,绝缘带层间不可避免地会有气隙和杂质,所以容易发生问题。现在国内普遍采用的 型式是组装型和预制型。电缆接头分为电缆终端接头和电缆中间接头,不管什么接头形式,电缆接头故障一般都出现在电缆绝缘屏 蔽断口处,因为这里是电应力集中的部位,因制造原因导致电缆接头故障的原因有应力锥本体制造缺陷、 绝缘填充剂问题、密封圈漏油等原因。1.3电缆接地系统电缆接

3、地系统包括电缆接地箱、电缆接地保护箱(带护层保护器)、电缆交叉互联箱、护层保护器等部分。 一般容易发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箱体密封不好进水导致多点接地,引起金属护层感应电流过大。另外护层 保护器参数选取不合理或质量不好氧化锌晶体不稳定也容易引发护层保护器损坏。2、施工质量原因因为施工质量导致高压电缆系统故障的事例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场条件比较差,电缆 和接头在工厂制造时环境和工艺要求都很高,而施工现场温度、湿度、灰尘都不好控制。二是电缆施工过 程中在绝缘表面难免会留下细小的滑痕,半导电颗粒和砂布上的沙粒也有可能嵌入绝缘中,另外接头施工 过程中由于绝缘暴露在空气中,绝缘中也会吸入水分

4、,这些都给长期安全运行留下隐患。三是安装时没有 严格按照工艺施工或工艺规定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四是竣工验收采用直流耐压试验造成接头内形 成反电场导致绝缘破坏。五是因密封处理不善导致。中间接头必须采用金属铜外壳外加PE或PVC绝缘防 腐层的密封结构,在现场施工中保证铅封的密实,这样有效的保证了接头的密封防水性能。3、设计原因 因电缆受热膨胀导致的电缆挤伤导致击穿。交联电缆负荷高时,线芯温度升高,电缆受热膨胀,在隧道内 转弯处电缆顶在支架立面上,长期大负荷运行电缆蠕动力量很大,导致支架立面压破电缆外护套、金属护 套,挤入电缆绝缘层导致电缆击穿。二、高压电缆头制作技术1、高压电缆头的基本要求电

5、缆终端头是将电缆与其他电气设备连接的部件,电缆中间头是将两根电缆连接起来的部件,电缆终端头 与中间头统称为电缆附件。电缆附件应与电缆本体一样能长期安全运行,并具有与电缆相同的使用寿命。良好的电缆附件应具有以下性能:线芯联接好:主要是联接电阻小而且联接稳定,能经受起故障电流的冲击;长期运行后其接触电阻不应大 于电缆线芯本体同长度电阻的1.2倍;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振动、耐腐蚀性能;此外还应体积小、 成本低、便于现场安装。绝缘性能好:电缆附件的绝缘性能应不低于电缆本体,所用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要低,在结构上应对电缆 附件中电场的突变能完善处理,有改变电场分布的措施。2、电场分布原理高压电缆每一相

6、线芯外均有一接地的(铜)屏蔽层,导电线芯与屏蔽层之间形成径向分布的电场。也就是 说,正常电缆的电场只有从(铜)导线沿半径向(铜)屏蔽层的电力线,没有芯线轴向的电场(电力线), 电场分布是均匀的。在做电缆头时,剥去了屏蔽层,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场分布,将产生对绝缘极为不利的切向电场(沿导线 轴向的电力线)。在剥去屏蔽层芯线的电力线向屏蔽层断口处集中。那么在屏蔽层断口处就是电缆最容易 击穿的部位。电缆最容易击穿的屏蔽层断口处,我们采取分散这集中的电力线(电应力),用介电常数为 2030,体积电阻率为1081012Qcm 材料制作的电应力控制管(简称应力管),套在屏蔽层断口处, 以分散断口处的电场应力

7、(电力线),保证电缆能可靠运行。要使电缆可靠运行,电缆头制作中应力管非常重要,而应力管是在不破坏主绝缘层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分 散电应力的效果。在电缆本体中,芯线外表面不可能是标准圆,芯线对屏蔽层的距离会不相等,根据电场 原理,电场强度也会有大小,这对电缆绝缘也是不利的。为尽量使电缆内部电场均匀,芯线外有一外表面 圆形的半导体层,使主绝缘层的厚度基本相等,达到电场均匀分布的目的。在主绝缘层外,铜屏蔽层内的外半导体层,同样也是消除铜屏蔽层不平,防止电场不均匀而设置的。为尽量使电缆在屏蔽层断口处电场应力分散,应力管与铜屏蔽层的接触长度要求不小于20mm,短了会使 应力管的接触面不足,应力管上的电力线

8、会传导不足(因为应力管长度是一定的),长了会使电场分散区 (段)减小,电场分散不足。一般在2025mm左右。在做中间接头时,必须把主绝缘层也剥去一部分,芯线用铜接管压接后,用填料包平(圆)。有二种制作 方法:热缩套管:用热缩材料制作的主绝缘套管缩住,主绝缘套管外缩半导体管,再包金属屏蔽层,最后外护套预制式附件:所用材料一般为硅橡胶或乙丙橡胶。为中空的圆柱体,内孔壁是半导体层,半导体层外是主 绝缘材料。预制式安装要求比热缩的高,难度大。管式预制件的孔径比电缆主绝缘层外径小25mm。中间接头预制 管要两头都套在电缆的主绝缘层外,各与主绝缘层连接长度不小于10mm。电缆主绝缘头上不必削铅笔头 (在电

9、缆芯线上尽量留半导体层)。铜接管表面要处理光滑,包适量填料。关键技术问题:附件的尺寸与待安装的电缆的尺寸配合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另外也需采用硅脂润滑界面, 以便于安装,同时填充界面的气隙,消除电晕。预制附件一般靠自身橡胶弹力可以具有一定密封作用,有时 可采用密封胶及弹性夹具增强密封。预制管外面同热缩的一样,半导体层和铜屏蔽层,最外面是外护层。3、电缆终端电应力控制方法电应力控制是中高压电缆附件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电应力控制是对电缆附件内部的电场分布和电场 强度实行控制,也就是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得电场分布和电场强度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电缆附件运行 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对于电缆终端而言,电场畸

10、变最为严重,影响终端运行可靠性最大的是电缆外屏蔽切断处,而电缆中间接 头电场畸变的影响,除了电缆外屏蔽切断处,还有电缆末端绝缘切断处。为了改善电缆绝缘屏蔽层切断处 的电应力分布,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几何形状法采用应力锥缓解电场应力集中:应力锥设计是常见的方法,从电气的角度上来看也是最可靠的最有效的方法。应力锥通过将绝缘屏蔽层的 切断处进行延伸,使零电位形成喇叭状,改善了绝缘屏蔽层的电场分布,降低了电晕产生的可能性,减少 了绝缘的破坏,保证了电缆的运行寿命。采用应力锥设计的电缆附件有绕包式终端、预制式终端、冷缩式终端。3.2参数控制法采用高介电常数材料缓解电场应力集中高介电常数材料:采用

11、应力控制层-上世纪末国外开发了适用于 中压电缆附件的所谓应力控制层。其原理是采用合适的电气参数的材料复合在电缆末端屏蔽切断处的绝缘 表面上,以改变绝缘表面的电位分布,从而达到改善电场的目的。另一方法是增大屏蔽末端绝缘表面电容 (Cs),从而降低这部分的容抗,也能使电位降下来,容抗减小会使表面电容电流增加,但不会导致发热, 由于电容正比于材料的介电常数,也就是说要想增大表面电容,可以在电缆屏蔽末端绝缘表面附加一层高 介电常数的材料。目前应力控制材料的产品已有热缩应力管、冷缩应力管、应力控制带等等,一般这些应力控制材料的介电 常数都大于20,体积电阻率为108-1012Q.cm。应力控制材料的应用

12、,要兼顾应力控制和体积电阻两项 技术要求。虽然在理论上介电常数是越高越好,但是介电常数过大引起的电容电流也会产生热量,促使应力控制材料 老化。同时应力控制材料作为一种高分子多相结构复合材料,在材料本身配合上,介电常数与体积电阻率 是一对矛盾,介电常数做得越高,体积电阻率相应就会降低,并且材料电气参数的稳定性也常常受到各种 因素的影响,在长时间电场中运行,温度、外部环境变化都将使应力控制材料老化,老化后的应力控制材 料的体积电阻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体积电阻率变大,应力控制材料成了绝缘材料,起不到改善电场的作 用,体积电阻率变小,应力控制材料成了导电材料,使电缆出现故障。这就是应用应力控制材料改善

13、电场 的热缩式电缆附件为什么只能用于中压电力电缆线路和热缩式电缆附件经常出现故障的原因所在,同样采 用冷缩应力管和应力控制带的电缆附件也有类似问题。采用非线性电阻材料-非线性电阻材料(FSD)也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它利用材料本身电阻 率与外施电场成非线性关系变化的特性,来解决电缆绝缘屏蔽切断处电场集中分布的问题。非线性电阻材 料具有对不同的电压有变化电阻值的特性。当电压很低的时候,呈现出较大的电阻性能;当电压很高的时 候,呈现出较小的电阻性能。采用非线性电阻材料能够生产出较短的应力控制管,从而解决电缆采用高介 电常数应力控制管终端无法适用于小型开关柜的问题。非线性电阻材料亦可制成非线

14、性电阻片(应力控制片),直接绕包在电缆绝缘屏蔽切断处上,缓解这一点 的应力集中的问题。4、中低压电缆附件主要种类中低压电缆附件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产品种类主要有热收缩附件、预制式附件、冷缩式附件。它们分别有 以下特点:4.1热收缩附件所用材料一般为以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EVA)及乙丙橡胶等多种材料组分的共混物组成。该类产品主 要采用应力管处理电应力集中问题。亦即采用参数控制法缓解电场应力集中。主要优点是轻便、安装容易、 性能尚好,价格便宜。应力管是一种体积电阻率适中(1010-1012Qcm),介电常数较大(20-25)的特殊电性参数的热收缩 管,利用电气参数强迫电缆绝缘屏蔽断口处的应力疏散

15、成沿应力管较均匀的分布。这一技术一般用于35k V及以下电缆附件中。因为电压等级高时应力管将发热而不能可靠工作。其使用中关键技术问题是:要保证应力管的电性参数必须达到上述标准规定值方能可靠工作。另外要注意用硅脂填充电缆绝缘半导电 层断口出的气隙以排除气体,达到减小局部放电的目的。交联电缆因内应力处理不良时在运行中会发生较 大收缩,因而在安装附件时注意应力管与绝缘屏蔽搭盖不少于20mm,以防收缩时应力管与绝缘屏蔽脱离。 热收缩附件因弹性较小,运行中热胀冷缩时可能使界面产生气隙,因此密封技术很重要,以防止潮气浸入。4.2预制式附件所用材料一般为硅橡胶或乙丙橡胶。主要采用几何结构法即应力锥来处理应力

16、集中问题。其主要优点是材 料性能优良,安装更简便快捷,无需加热即可安装,弹性好,使得界面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是近年来中低 压以及高压电缆采用的主要形式。存在的不足在于对电缆的绝缘层外径尺寸要求高,通常的过盈量在25 mm (即电缆绝缘外径要大于电缆附件的内孔直径25mm),过盈量过小,电缆附件将出现故障;过盈 量过大,电缆附件安装非常困难(工艺要求高)。特别在中间接头上问题突出,安装既不方便,又常常成 为故障点。此外价格较贵。其使用中关键技术问题是:附件的尺寸与待安装的电缆的尺寸配合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另外也需采用硅脂润滑界面,以便于安装同时 填充界面的气隙。预制附件一般靠自身橡胶弹力可以具有一定密封作用,有时可采用密封胶及弹性夹具增 强密封。4.3冷缩式附件所用材料一般为硅橡胶或乙丙橡胶。冷缩式附件一般采用几何结构法与参数控制法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