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554677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 2.4.7 世界的物质性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1.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科学家推断,宇宙诞生于100亿年以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世界的本质A.B.C.D.答案:A解析:人类在自然界打上了自己意识的深深烙印,故说法错误,它忽视了意识的反作用。2.从哲学上看,右侧漫画启示我们() A.珍惜水资源就是珍惜生命B.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C.汉字书写具有艺术性D.水是世界的本原答案:B解析:材料凸显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珍惜水资源,正确处理人

2、与自然的关系,B项正确。A项不是哲学道理。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3.S省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工降雨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旱情。之所以要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是因为()A.物质与人的意识无关B.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天气条件是因为人们能否抓住而存在的答案:C解析:之所以要抓住有利条件,是因为天气条件是客观的,办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天气条件出发,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4.“第六态”物质的发现是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们过去只知道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五种物

3、质的具体形态。从哲学上看,物质“第六态”的发现表明()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物质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第六态费米子凝聚态A.物质世界的演进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发达程度B.人类的认识能力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提高C.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D.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答案:D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材料旨在说明物质形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进而说明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5.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谈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充分说明()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

4、的B.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答案:C解析:B项说法错误。A、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6.海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畜禽及其产品、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标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A.B.C.D.答案:C解析:生命科学的突破说明人类可以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不能说“创造物质”,因为新创造的生命同样具有客观实在性,故正确。说法错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错

5、在“客观存在性”,应是“客观实在性”,要注意两者的区别。故选C项。7.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社会发展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A.人的意识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影响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受意识的影响C.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意识D.社会发展的规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答案:B解析:A项说法错误;人类正确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C项说法不准确且不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故D项错误。选B项。8.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因为()劳动创造了

6、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A.B.C.D.答案:D解析:正确指出了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故答案选D项。9.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物质具有客观性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B.C.D.答案:C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指出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7、本质,正确;“通过感觉感知”,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正确;“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说明物质具有客观性,正确。否定了物质的客观性,观点错误。故答案选C项。二、非选择题10.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观点。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根据材料回答:(1)报告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2)拟建设美丽中国,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l)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物质性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2)人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不可随心所欲。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